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旋耕机,包括旋耕部及耙田部,所述旋耕部及耙田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耙田部包括主耙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耙一端或两端的侧耙;所述连接部包括伸缩件及支撑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旋耕部连接,另一端与主耙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另一端与侧耙连接。此结构的旋耕机,不仅集旋耕部与耙田部于一体,并且,设置于主耙一端或两端的侧耙还可绕主耙的一端或两端旋转,实现侧耙的收拢或展开。与现有结构的旋耕机相比,结构更为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更低,并且,侧耙的收缩和伸出更为方便,实用性更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旋耕机的拖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耕机及拖拉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机械,如旋耕机和耙田机等,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耕种的效率。目前,市场上已出现集旋耕及耙田于一体的多功能旋耕机,首先由旋耕机进行作业,再由耙田机进行摊耙。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功能旋耕机,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多根油缸、油管的布局较为宽阔,收拢难度高,整机重量大,同时还存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高等方面的缺点。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缩方便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集旋耕及耙田于一体的旋耕机,以及包括此旋耕机的拖拉机,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缩方便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集旋耕及耙田于一体的旋耕机。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种包括此旋耕机的拖拉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耕机,包括旋耕部及耙田部,所述旋耕部及耙田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耙田部包括主耙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耙一端或两端的侧耙;所述连接部包括伸缩件及支撑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旋耕部连接,另一端与主耙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另一端与侧耙连接。此结构的旋耕机,不仅集旋耕部与耙田部于一体,并且,设置于主耙一端或两端的侧耙还可绕主耙的一端或两端旋转,实现侧耙的收拢或展开。与现有结构的旋耕机相比,结构更为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更低,并且,侧耙的收缩和伸出更为方便,实用性更强。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旋耕机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旋耕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伸缩件活动连接,且旋耕部与连接杆的连接位置可调。此设置方式,通过调节连接杆与旋耕部的连接位置,可有效调节旋耕部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田地的不同要求。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还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旋耕部可与任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此设置方式,通过改变旋耕部与连接杆的连接位置,实现旋耕部的位置调节,操作方便,可靠性好。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伸缩件为双向油缸,所述主耙包括耙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耙身上的多个耙齿,所述双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耙身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耙身的一端或两端还设有旋转轴,所述侧耙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侧耙包括安装块和置于安装块上的多个耙齿,所述安装块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此设置方式,通过把侧耙设置成可收拢或展开的结构,可有效节约旋耕机的占地空间,使旋耕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旋耕机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双向油缸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活动连接,且与安装块连接的一端还设有弹性件,所述撑杆可推动所述安装块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旋耕机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固定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其下端抵持于所述旋耕部上;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其下端与旋耕部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旋耕机还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水平设置,其一端与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架连接,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主耙的耙身连接。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拖拉机,包括车身及设置于车身后部的旋耕机,所述旋耕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耕机。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及拖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旋耕机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1连接杆2双向油缸3撑杆4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弹簧7铰接头8旋转轴9侧耙10主耙11铰头12第三支撑架13固定座14旋耕部15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旋耕机,具体包括旋耕部14以及耙田部,旋耕部14及耙田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耙田部具体包括主耙10和设置于主耙10一端或两端的侧耙9,即侧耙9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无论其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均可绕主耙10的端部旋转。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技术方案外,还可以把侧耙9设置成可伸缩式的,即其相对于主耙10伸出或缩短。对于连接部,具体包括伸缩件及支撑件,伸缩件的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左端与旋耕部14连接,伸缩件的另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右端与主耙10连接。而对于支撑件,其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与伸缩件连接,其另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右端与侧耙9连接。此结构的旋耕机,不仅集旋耕部14与耙田部于一体,并且,设置于主耙10一端或两端的侧耙9还可绕主耙10的一端或两端旋转,实现侧耙9的收拢或展开。与现有结构的旋耕机相比,结构更为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更低,并且,侧耙9的收缩和伸出更为方便,实用性更强。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旋耕机还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左端与旋耕部14活动连接,其另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右端与伸缩件活动连接,并且,旋耕部14与连接杆1的连接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调整。此设置方式,通过调节连接杆1与旋耕部14的连接位置,可有效调节旋耕部14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田地的不同要求。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1的一端还设有多个连接孔,具体地,连接孔设置于连接杆1的左端,即与旋耕部14连接的一端,旋耕部14可与任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此设置方式,通过改变旋耕部14与连接杆1的连接位置,实现旋耕部14的位置调节,操作方便,可靠性好。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件具体为油缸,更为具体,油缸为双向油缸2,主耙10包括耙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耙身上的多个耙齿,双向油缸2的左端与连接杆1活动连接,双向油缸2的右端与主耙10的耙身活动连接,更为具体地,双向油缸2的右端通过铰头11与耙身活动连接。双向油缸2伸缩时,可带动主耙10移动,如提高或降低主耙10的高度等。如图2中所示,双向油缸2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双向油缸2的伸缩。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耙身的一端或两端还设有旋转轴8,旋转轴8竖直设置于耙身的端部,而侧耙9靠近耙身的一端套设于旋转轴8上,并可在旋转轴8上旋转。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侧耙9,具体包括安装块和设置于安装块上的多个耙齿,安装块靠近耙身的一端套设于旋转轴8上,即侧耙9通过安装块与主耙10的耙身活动连接。需要使用耙田部对田地进行整平时,主耙10和侧耙9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而无需使用耙田部时,则可把侧耙9收起。此设置方式,通过把侧耙9设置成可收拢或展开的结构,可有效节约旋耕机的占地空间,使旋耕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上述结构的旋耕机,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耕部(14)及耙田部,所述旋耕部(14)及耙田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耙田部包括主耙(10)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耙(10)一端或两端的侧耙(9);所述连接部包括伸缩件及支撑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旋耕部(14)连接,另一端与主耙(10)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另一端与侧耙(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耕部(14)及耙田部,所述旋耕部(14)及耙田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耙田部包括主耙(10)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耙(10)一端或两端的侧耙(9);所述连接部包括伸缩件及支撑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旋耕部(14)连接,另一端与主耙(10)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另一端与侧耙(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机还包括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与旋耕部(1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伸缩件活动连接,且旋耕部(14)与连接杆(1)的连接位置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还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旋耕部(14)可与任一连接孔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为双向油缸(2),所述主耙(10)包括耙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耙身上的多个耙齿,所述双向油缸(2)的一端与所述耙身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身的一端或两端还设有旋转轴(8),所述侧耙(9)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8)活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廖俊知,童建新,邓可,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