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伴热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088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伴热带,包括内发热区和设置于内发热区外围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绝缘层、耐高温层、加固层、外绝缘层,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和间隔缠绕于所述绝缘板外围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两根并排绝缘管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通电母线部分裸露在圆孔处,两根并排绝缘管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所述圆孔处的通电母线与所述电发热丝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伴热带,其通电母线和电发热丝连接牢固,发热快且发热率高,运行稳定、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防水、长期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伴热带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抗老化、发热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电伴热带。
技术介绍
电伴热带主要用于解决管道冻堵、融雪、地板采暖等领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冬季气温低,管道容易冻堵的问题,目前,市场上解决冻堵的常用方法是利用电伴热带。电伴热带通常是两根平行绝缘铜线作为母线,在绝缘层中间缠绕电热丝,并每隔一定距离(及发热段)与母线连接,形成连续并联电阻,母线导电后各个并联电阻发热,因而形成一条连续的加热带。电伴热带主要用于工业设备的罐、管、槽的加热、保温,也可用于其他容器的加热,使用时直接缠绕在被加热部位的表面,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目前市场上的电伴热带存在一定的缺陷,母线与电热丝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较差,耐高温性能弱、发热率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伴热带,以达到成缆后母线与电热丝连接比较牢固,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优良、发热量高、长期使用寿命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伴热带,包括内发热区和设置于内发热区外围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绝缘层、耐高温层、加固层、外绝缘层,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和间隔缠绕于所述绝缘板外围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两根并排绝缘管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通电母线部分裸露在圆孔处,两根并排绝缘管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所述圆孔处的通电母线与所述电发热丝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板采用环氧树脂板,绝缘板的宽度≤10mm,绝缘板沿轴向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发热组件的最大直径,使得所述发热组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接在所述螺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管采用PVC管。进一步的,所述通电母线采用镀锡铜丝。进一步的,所述电发热丝为镍铬合金。进一步的,所述内绝缘层采用硅橡胶。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层采用聚酰亚胺胶带。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层采用不锈钢丝编织层。进一步的,所述外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且间隔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为1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伴热带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电伴热带,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和间隔缠绕于所述绝缘板外围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两根并排绝缘管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通电母线部分裸露在圆孔处,两根并排绝缘管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所述圆孔处的通电母线与所述电发热丝相接触。这种电伴热带其运行稳定,发热量大。(2)绝缘板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并且在绝缘板上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发热组件的最大直径。电气性能稳定,绝缘性能好,且能够使绝缘管与绝缘板缠绕更牢固和紧密。(3)采用绝缘管包覆通电母线,可以有效的保护通电母线,增加其使用寿命。(4)采用镍铬合金作为电发热丝,高温条件下不易变形,塑性强,耐腐蚀性强,能够提高发热量和增加其使用寿命。(5)耐高温层采用聚酰亚胺胶带,不仅耐高温还耐低温,可在300℃以下长期使用,在-269℃的液态氮中仍然不会脆裂。而且能够使绝缘层和耐高温层很好地黏结在一起,增加了所述的绝缘层和耐高温层之间的握裹力,能够很好地提高该电伴热带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6)外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能够有效增强所述电伴热带的防水性、抗老化、耐腐蚀性能。(7)外绝缘层间隔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为1mm,增加了其摩擦阻力,增加安装过程中的防止脱落的可能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伴热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电伴热带的绝缘管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板;2-绝缘管;3-通电母线;4-电发热丝;5-内绝缘层;6-耐高温层;7-加固层;8-外绝缘层;9-圆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伴热带,包括内发热区和设置于内发热区外围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绝缘层5、耐高温层6、加固层7、外绝缘层8,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1,绝缘板1沿轴向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发热组件的最大直径,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2,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3,两根并排绝缘管2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9,通电母线3部分裸露在圆孔9处,两根并排绝缘管2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4,圆孔9需沿着绝缘板轴向的不同方向开设,使通电母线3裸露在圆孔9处,所述圆孔9处的通电母线3与所述电发热丝4相接触。绝缘板采用环氧树脂板。绝缘管采用PVC管通电母线采用镀锡铜丝。电发热丝为镍铬合金。内绝缘层采用硅橡胶。耐高温层采用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加固层采用不锈钢丝编织层。外保护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外保护层间隔设有凹槽,增大了摩擦阻力,在携带与安装过程中更方便。沿着绝缘板轴向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发热组件的最大直径,能够加大发热组件和绝缘板之间的握裹力。缠绕电发热丝时应保证电热丝无损坏,排列整齐,均匀地沿着绝缘管的间隔缠绕在绝缘管上,且保证绝缘管与电热丝之间无松动,紧密结合。将缠绕有电热丝的绝缘管缠绕在绝缘板上时需沿着相同方向缠绕,保证两根绝缘管的位置保持一致进行均匀、排列整齐,且保证与绝缘板缠绕的无松动。如图1所示,设置圆孔时需沿着绝缘板轴向的上下两个方向间隔开设,使在圆孔处通电母线和电发热丝相接触,保证在圆孔之间能够形成一段电阻。具体开设圆孔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由欧姆定律计算可得,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伴热带

【技术保护点】
电伴热带,包括内发热区和设置于内发热区外围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绝缘层、耐高温层、加固层、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和间隔缠绕于所述绝缘板外围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两根并排绝缘管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通电母线部分裸露在圆孔处,两根并排绝缘管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所述圆孔处的通电母线与所述电发热丝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电伴热带,包括内发热区和设置于内发热区外围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绝缘层、耐高温层、加固层、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发热区包括一块绝缘板和间隔缠绕于所述绝缘板外围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绝缘管,每根绝缘管内部设有一根通电母线,两根并排绝缘管外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圆孔,通电母线部分裸露在圆孔处,两根并排绝缘管作为一个整体其表面螺旋缠绕有电发热丝,所述圆孔处的通电母线与所述电发热丝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伴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采用环氧树脂板,绝缘板的宽度≤10mm,绝缘板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派塔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