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孝峰专利>正文

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974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同步转动,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的内壁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且在针槽内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上织针和下织针,在下织针处设有一上活动导针片,在下织针处设有一下活动导针片,上活动导针片的下部位于上织针上部的后侧,下活动导针片的上部位于下织针下部的后侧。即:上织针的上部压接于上活动导针片的下部,下织针的下部压接于下活动导针片的上部。该结构实现了上织针和下织针的独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
,具体涉及一种对针编织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上下垂直双针筒的针织圆机进行编织时采用的方式为在同一枚织针上设置方向相反的两个针勾和针舌头,这样的方式编织的产品比较单一,且只能编织凹凸花型和简单的平纹组织,由于不能在上下针筒针槽里同一个运动方向分别设置独立的上织针和下织针,从而不能编织出一种有横针盘和下针筒大圆机织造的针织面料;而有横针盘的大圆机因为横针盘的针槽和针槽里的横针排列往圆心对齐,导致在单位周长里不能设置更多可以参与编织的横针,进而导致无法编织出小口径上下垂直双针筒的针织面料。申请号为201610117353.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对针编织结构,该结构采用另外一种上下织针偏移的方式,即在上下针筒和针头接触部设置一个斜度,织针出针时针头通过此斜面使得织针往外偏移避开对向的针织完成编织,此方案有两个缺点;其一,该方案出针时针头和斜面摩擦,由于织针的针头是整枚针比较脆弱的部分,长时间运动会造成针头磨损掉针头的现象而产生针织面料的次品率。其二,也是由于有斜面设置,在编织过程,织针和针槽底部会留出一部分空隙,这个空隙会导致一些含棉成分的原料不能编织,含棉成分的原料在编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小的棉碎屑,这些棉碎屑会在这个空隙里堆积而使得机器产生故障和产品的次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针编织结构。该结构能够使上下垂直双针筒上的各自独立的上织针和下织针进行配合编织。本技术的结构采用垂直上针筒和垂直下针筒轴向对称设置,上下垂直针筒可以在单位圆周内设置更多数量的织针,能提高针织面料的密度,使得针织面料更有档次和更好的质地,采用上下垂直双针筒各自独立的上织针和独立的下织针,能编织出横针盘提花大圆机的花型变化和组织变化。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同步转动,上垂直针筒和下垂直针筒的内壁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且在针槽内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上织针和下织针,在下织针处设有一上活动导针片,在下织针处设有一下活动导针片,上活动导针片的下部位于上织针上部的后侧,下活动导针片的上部位于下织针下部的后侧。即:上织针的上部压接于上活动导针片的下部,下织针的下部压接于下活动导针片的上部。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在织针后面设置了一枚活动导针片,因此,不需要再设置斜面,活动导针片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上下运动使织针偏移的过程里清理堆积在针槽里的棉碎屑,针织位置偏移是不需要通过针头利用斜面的变化偏移的,本技术的结构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和产品的成品率。作为优选,所述上织针包括下部的针头和上部的针座,针头与针座在连接处相互错位形成弧形过度的用于放置上活动导针片的台阶;下织针与上织针结构相同。作为优选,在上织针上部压接设有上成圈压针三角,下织针的下部压接设有下成圈压针三角。作为优选,上织针的上部相对上活动导针片的一侧设有成圈凸起,在上成圈压针三角对应处设有与成圈凸起相配的成圈凹腔,成圈凸起与成圈凹腔间隙配合,且成圈凸起在成圈凹腔内相对内外活动;下织针与上织针结构相同,下成圈压针三角与上成圈压针三角结构相同。作为优选,在上活动导针片的上部压接设有上出针三角,在下活动导针片的下部压接设有下出针三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上织针和下织针的独立运行,可以在上下垂直针筒的单位圆周内设置更多数量的织针,从而能够提高针织面料的密度,使得针织面料更有档次和更好的质地,采用上下垂直双针筒各自独立的上织针和独立的下织针,能编织出横针盘提花大圆机的花型变化和组织变化。解决了有横针盘的大圆机因为横针盘的针槽和针槽里的横针排列往圆心对齐,导致在单位周长里不能设置更多可以参与编织的横针,进而导致无法编织出小口径上下垂直双针筒的针织面料的问题;也解决了采用在同一枚织针上设置方向相反的两个针勾和针舌头的方式,不能编织出一种有横针盘和下针筒大圆机织造的针织面料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图8是本技术具体成圈过程的示意图。图中:1上垂直针筒,2下垂直针筒,3上织针,4下织针,5上活动导针片,6下活动导针片,7上成圈压针三角,8下成圈压针三角,9上出针三角,10下出针三角,11针座,12针头,13成圈凸起,14成圈凹腔,15针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果无特殊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同步转动,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的内壁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15,且在针槽15内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上织针3和下织针4,在上织针3处设有一上活动导针片5,在下织针4处设有一下活动导针片6,上织针3的上部压接于上活动导针片5的下部,下织针4的下部压接于下活动导针片6的上部。具体的结构设置如下:上织针3包括下部的针头12和上部的针座11,针头12与针座11在连接处相互错位形成弧形过度的用于放置上活动导针片5的台阶;下织针4与上织针3结构相同;这样的结构设置实现了上活动导针片5对上织针3的控制和下活动导针片6对下织针4的控制。如图2所示,在上织针3上部压接设有上成圈压针三角7,下织针4的下部压接设有下成圈压针三角8。在上织针3的上部相对上活动导针片5的一侧设有成圈凸起13,在上成圈压针三角7对应处设有与成圈凸起13相配的成圈凹腔14,成圈凸起13与成圈凹腔14间隙配合,且成圈凸起13在成圈凹腔14内相对内外活动;下织针4与上织针3结构相同,下成圈压针三角8与上成圈压针三角7结构相同。在上活动导针片5对上织针3控制和下活动导针片6对下织针4控制的时候,成圈凸起13于成圈凹腔14内相对内外活动,实现了上成圈压针三角7对上织针3的辅助控制和下成圈压针三角8对下织针4的辅助控制。在上活动导针片5的上部压接设有上出针三角9,在下活动导针片6的下部压接设有下出针三角10。该结构实现了对上活动导针片5和下活动导针片6的控制,通过对二者的控制,实现了上织针3和下织针4的独立。实际操作过程如下:如图3、4、5所示,在需要下织针4出针时,由选针机构配合选针所需要工作的下活动导针片6往上垂直针筒1方向运动把下织针3从针槽15内往外径方向移动后避开上织针3,通过下出针三角10推动下织针4的针脚往上织针方向出针工作,再由下成圈压针三角8成圈;如图6、图7、图8所示:在需要上织针3出针时,由选针机构配合选针所需要工作的上活动导针片5往下垂直针筒2方向运动把上织针3从针筒针槽15内往外径方向移动后避开下织针4,通过上出针三角9推动上织针3针脚往下织针4方向出针工作,再由上成圈压针三角7成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针编织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同步转动,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的内壁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15),且在针槽(15)内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上织针(3)和下织针(4),在上织针(3)处设有一上活动导针片(5),在下织针(4)处设有一下活动导针片(6),上织针(3)的上部压接于上活动导针片(5)的下部,下织针(4)的下部压接于下活动导针片(6)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针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同步转动,上垂直针筒(1)和下垂直针筒(2)的内壁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15),且在针槽(15)内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上织针(3)和下织针(4),在上织针(3)处设有一上活动导针片(5),在下织针(4)处设有一下活动导针片(6),上织针(3)的上部压接于上活动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纪
申请(专利权)人:赵孝峰陈仲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