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及应用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自动化生产系统包含自动化设备、移动终端、至少一保护装置、传输线。移动终端与自动化设备连接,且可远端控制自动化设备。保护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移动终端,保护装置包含一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至少一控制元件。传输线连接自动化设备及保护装置,使用者操控控制元件并透过传输线将控制指令传输至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保护装置及应用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更特别地,保护装置可用于控制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工具机与自动化设备需依靠专用控制装置来操作运行,这些装置通常具有较大体积,且需要透过传输线与设备连接得以操作设备。因此,传统控制装置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笨重、单一性(单一控制装置仅能操作单一设备),以及不便利性等等。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具有轻薄、多功能、高便利性的移动终端装置渐渐取代传统的控制装置。随着现今移动终端装置的功能演进,许多的自动化设备也开始采用移动终端装置来操作运行。除了增加机动性外,在智能移动终端的技术进步下,只要透过安装不同的作业系统,一台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执行不同种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此类移动终端因其高机动性的需求,多半在尺寸上的设计皆以极轻量化为目标。为了避免碰撞等外在因素造成移动终端的受损,各种移动终端保护装置也相继被开发出来。然而,现行所采用的移动终端的保护装置仍具有许多不完善的缺点,如大部分保护装置为套状或壳状结构,其设计通常为半永久性的安装,只在保护装置损坏时进行拆卸,没有针对需经常拆卸的情况下进行特殊的设计。此外,保护装置仅提供保护功能,未包含能满足使用者针对特定需求使用的互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保护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如拆卸的不便利性,以及保护装置仅提供保护而不具有特殊功能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护装置及应用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系统,包含自动化设备、移动终端、至少一保护装置、传输线。移动终端与自动化设备连接,且可远端控制自动化设备。保护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移动终端,保护装置包含一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至少一控制元件。传输线连接自动化设备及保护装置,使用者操控控制元件并透过传输线将控制指令传输至自动化设备。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包含壳体、至少一控制元件、传输线。控制元件配置于壳体上,且壳体连接移动终端。控制元件透过传输线将控制讯息传输至自动化设备。本技术的保护装置的优点在于,透过设置于保护装置上的控制元件,当使用者透过移动终端对自动化生产系统进行主要操作时,保护装置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使用者亦可透过保护装置对自动化生产系统执行特殊的指令,丰富了整个保护装置应用的范围。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与立体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撞条的立体视图。图4A为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装置、防撞条与移动终端的安装示意图。图4B及图4C分别为图4A的保护装置、防撞条与移动终端在安装后的俯视透视图及仰视透视图。图5A至图5D为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控制元件以及安装示意图。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透视图以及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多个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0x、10y系统100、100x、100y自动化设备110移动终端120、120a、120b、120x、120y保护装置121、121a、121b、121x、121y壳体122、122a、122b、122c、122d、122e、122f、122g、122h、122i、122x、122y控制元件124防撞保护鳍片130、130x、130y传输线140防撞条151固定背板152固定带1101显示器1211安装面1401截面轮廓C通道R1、R2、R3、R4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示意图。自动化生产系统10包含自动化设备100、移动终端110、保护装置120,以及传输线130,其中保护装置120更包含壳体121及配置于壳体121上的控制元件122。移动终端110透过网络等与自动化设备100连接。透过远端操控,解决了传统控制装置需要透过传输线才能控制自动化设备的不方便的问题,达到轻薄、便利的效果。于部分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10可为平板式计算机,而自动化设备100可为机械手臂等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保护装置120配置于移动终端110的外缘,壳体121用以保护移动终端110免于碰撞等因素造成损坏。此外,由于保护装置120另外包含位于壳体121上的控制元件122,于部分实施例中,每一控制元件122具有一特定指令,如促动开关、紧急停止等。透过壳体121的内部电路,可将控制元件122的控制指令透过传输线130直接传递至自动化设备100,而不需经过移动终端110。因此,使用者除了透过移动终端110对自动化设备100进行主要的操作外,亦可透过保护装置120对自动化设备100执行特定功能(如控制元件122所对应的指令)另一方面,于部分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20具有连接埠与移动终端110连接,使用者可将控制元件122的控制讯息传输至移动终端110并控制移动终端110。如此一来,保护装置120具有保护移动终端110以及控制自动化设备100的效果,且保护装置120亦可控制移动终端110。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与立体视图。保护装置120具有壳体121,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21为一握把,壳体121的一侧具有内凹的弧形轮廓,供使用者以较舒服的姿势操纵装置。此外,壳体121相对于内凹的弧形轮廓的一侧为安装面1211,安装面1211为配置移动终端110的表面,且配置有第一沟槽R1及第二沟槽R2,如图2B所示,其中第一沟槽R1用于将移动终端110(如图1所示)的一侧嵌入,使移动终端110可固定于保护装置120上。于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沟槽R1内可配置有磁铁,并透过磁力吸附的方式加强固定移动终端110。于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沟槽R1的材质可为橡胶,并透过弹力及摩擦力,加强固定嵌入至第一沟槽R1内的移动终端110。于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沟槽R1内可设置有连接埠(未示出),透过壳体121内的内部电路,操作者可将控制指令经由连接埠传输至移动终端110,详细内容将在后续说明。另一方面,第二沟槽R2用于嵌入防撞条140,使移动终端110受到更完善的保护,详细细节将于后续说明。壳体121还包含第三沟槽R3及第四沟槽R4,其中第三沟槽R3用于配置控制元件122(如图1所示),第四沟槽R4用于配置传输线130。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21具有两个配置于壳体121同一侧的第三沟槽R3,然而本技术将不限于此,使用者可依据使用上的需求或舒适程度,设计第三沟槽R3的数量及位置。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撞条的立体视图。防撞条140具有截面轮廓1401,须注意,截面轮廓1401必须一致于第二沟槽R2的轮廓(如图2B所示)。此外,防撞条140中具有通道C,其用途在于:若多个保护装置120间有透过电线连接时,可将电线配置于通道C中,以避免电线受到外力等因素造成损坏,详细内容将在后续说明。于本实施例中,截面轮廓140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自动化设备;一移动终端,与该自动化设备连接,且远端控制该自动化设备;至少一保护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该移动终端,该保护装置包含一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壳体上的至少一控制组件;以及一传输线,连接该自动化设备与该保护装置,用户操控该控制组件并透过该传输线将控制指令传输至该自动化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自动化设备;一移动终端,与该自动化设备连接,且远端控制该自动化设备;至少一保护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该移动终端,该保护装置包含一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壳体上的至少一控制组件;以及一传输线,连接该自动化设备与该保护装置,用户操控该控制组件并透过该传输线将控制指令传输至该自动化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防撞条,可拆卸地配置于该移动终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装置包含一沟槽,耦接该防撞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装置包含一沟槽,耦接该移动终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装置包含多个防撞保护鳍片,该些防撞保护鳍片设置于该壳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蜀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