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友先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1645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03:16
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在河道中的多道拦水坝,所述拦水坝内设置向上游提升水体的轴流提升机构,所述轴流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瀑布流道和轴流泵,第一过滤网设置在轴流泵入口,轴流泵出口经过瀑布流道与拦水坝上游连通;多道所述拦水坝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套排淤机构,所述排淤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一侧为第二过滤网,其上部另一侧为第二挡水墙,壳体的下部为螺旋式淤泥沉积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极大的降低建设成本,且施工、管理简单,耗能低,复制性强等多方面优点。通过模拟和实验,本系统可以实现,通过水生态N次深度净化后,使中国北方城市河道永不干枯持续生态,并可解决50%以上城市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持续深度净化利用系统,属于水资源处理
,尤其涉及具有引水补源、中水回用、河道水生态治理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对河道整治和维护,仅关注的是河道两岸景观的设计规划,忽视了水生态自净和污水再生应用等功能的建设和开发,造成水生态偏链不重视、断链治理难度大和城市污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污水深度净化和持续再生的应用发展,河道污染、近海污染已严重破坏了城市水环境。而我国污水处理厂一般要求一级A排放标准,在超载时以一级B标准排放,没有向上游输送,无法对排放的废水实现深度持续净化处理和有效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且污染近海。近年来水生态治理方案越来越多,目前河道水生态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已屡见不鲜,但在污水利用系统中,现有的设备和方法基本上是仍是单一治理、局部治理、季节性治理占大多数,因此,对污水的处理和再生效果有限。在污水利用系统中,对污泥的去除一直是个难题,一般采用耗资巨大的河道机械清淤法,加上河道干枯,杂草丛生、二次污染导致河道黑臭、藻化响了污水再生的效果和居民生活。除此之外,现有的污水利用系统,通常采用大功率泵以及管道进行高压输送,耗能高、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管理复杂,也制约了对河道景观的设计和利用。我国北方季节性河道往往三季干枯,严重缺乏水源,而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目前基本上都是直接排放或简单的中水利用,水资源浪费突出;由于缺水,在河道中沉积大量污染垃圾,旱生、沼生植物肆意滋生,汛期腐烂后迅速二次污染水体,造成河道藻化、黑臭、劣V类水质急剧恶化和近海污染的恶果。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576161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循环利用装置”,设有生化系统、电解系统、MBR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生化系统设有截流井、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一级配水井、初沉池、生物处理设备、二级配水井、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截流井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污水排出口联接,截流井的出口接粗格栅的进口、粗格栅的出口接提升泵的进口,所述生化系统还包括一个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电解系统设有截止阀、供水泵和电解机;所述MBR系统设有截止阀、格栅、MBR反应池、MBR膜组件、鼓风机、曝气器、排污泵、出水泵、初级再生水贮罐和MBR清洗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设有截止阀、提升泵、保安过滤器、供水泵、电容脱盐装置、消毒装置、再生水贮罐和浓缩水增压泵。该系统对污泥的处理需要设置多个沉淀池以及配套污泥回流泵,较为耗能,投资较大,且不能将污泥从污水中及时排出,依然存在淤积的可能;另外,该系统主要用于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无法适应于城市河道的污水再生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在河道中的多道拦水坝,所述拦水坝内设置向上游提升水体的轴流提升机构,所述轴流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瀑布流道和轴流泵,第一过滤网设置在轴流泵入口,轴流泵出口经过瀑布流道与拦水坝上游连通;多道所述拦水坝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套排淤机构,所述排淤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一侧为第二过滤网,其上部另一侧为第二挡水墙,壳体的下部为螺旋式淤泥沉积室,所述淤泥沉积室底部设有排淤口,排淤口上安装通往河道堤岸外侧的排淤管,所述排淤管上端出口位于水体平面以下,所述第二挡水墙设在迎向水体的上游,第二挡水墙上设有多个倾斜向一侧的进水口。设置倾斜的进水口,可使水体形成漩涡,达到污染物聚集沉淀的目的。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所述壳体与河道宽度相同,所述第二过滤网和第二挡水墙的上端均高于水体平面。如上所述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所述进水口具有的倾斜角a范围为10º~60º。如上所述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所述拦水坝之间设置有爆氧曝气装置,所述爆氧曝气装置包括罗茨风机和沿河道设置的1~3000米漂浮式送气软管,送气软管上安装分气微管,分气微管上安装用于增重的气石。以实现全河道水体增氧的目的。如上所述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所述拦水坝之间还间隔设置有水生态处理区域、水化学处理区域;所述水生态处理区域包括微生物处理分系统、水生动物处理分系统、植物处理分系统,所述水化学处理区域设有控制水体ph值在6.5-8的酸碱中和区。本技术的优点是:1、排淤机构通过可控性化学分解、化合、螯合、聚合污染物,在污染物经过壳体的锥形螺旋池时,利用水体落差瞬间排除淤泥,因此,本系统能够将污水中含有的污泥及时清除出水体,避免淤泥沉积、二次污染,影响水质,降低污水再生的效果等缺陷,从而有利于提高河道污水再生利用的质量。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轴流提升机构取代了高耗能的大功率泵以及高压管道输送水体,可极大的降低建设成本,且施工、管理简单,耗能低,复制性强,不影响河道泄洪和水体造景等多方面优点。3、本技术体现了城市河道,在冬春季治理、汛期治理、污染载体移除、逐级深度治理过程中的优势,能够确保使中水变好水、好水变净水、净水再应用,通过轴流提升在拦水坝作用下N次复制水生态治理系统,使城市河道具有永不干枯的持续生态,且深度净化了水质,增加了III-IV城市用水,美化城市环境。通过模拟和实验,本系统可以实现,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城市最大水源地,通过水生态N次深度净化后,使中国北方城市河道永不干枯持续生态,并可解决50%以上城市用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排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所述第二挡水墙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1中所述轴流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拦水坝,11-橡胶坝,2-轴流提升机构,21-第一过滤网,22-轴流泵,23-第一挡水墙,24-瀑布流道,3-排淤机构,31-第二过滤网,32-第二挡水墙,33-淤泥沉积室,34-排淤口,35-排淤管,36-进水口,37-浮岛,4-微生物处理分系统,5-水生动物处理分系统,6-植物处理分系统,7-沉沙区,8-拦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在河道中的多道拦水坝1,拦水坝1内设置向上游提升水体的轴流提升机构2,该轴流提升机构2包括第一过滤网21、瀑布流道24和轴流泵22,第一过滤网21设置在轴流泵22入口,轴流泵22出口经过瀑布流道24与拦水坝1上游连通;多道拦水坝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套排淤机构3,该排淤机构3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一侧为第二过滤网31,其上部另一侧为第二挡水墙32,壳体的下部为螺旋式淤泥沉积室33,淤泥沉积室33底部设有排淤口34,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在河道中的多道拦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坝内设置向上游提升水体的轴流提升机构,所述轴流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瀑布流道和轴流泵,第一过滤网设置在轴流泵入口,轴流泵出口经过瀑布流道与拦水坝上游连通;多道所述拦水坝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套排淤机构,所述排淤机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一侧为第二过滤网,其上部另一侧为第二挡水墙,壳体下部为螺旋式淤泥沉积室,所述淤泥沉积室底部设有排淤口,排淤口上安装通往河道堤岸外侧的排淤管,所述排淤管上端出口位于水体平面以下,所述第二挡水墙设在迎向水体的上游,第二挡水墙上设有多个倾斜向一侧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在河道中的多道拦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坝内设置向上游提升水体的轴流提升机构,所述轴流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瀑布流道和轴流泵,第一过滤网设置在轴流泵入口,轴流泵出口经过瀑布流道与拦水坝上游连通;多道所述拦水坝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套排淤机构,所述排淤机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一侧为第二过滤网,其上部另一侧为第二挡水墙,壳体下部为螺旋式淤泥沉积室,所述淤泥沉积室底部设有排淤口,排淤口上安装通往河道堤岸外侧的排淤管,所述排淤管上端出口位于水体平面以下,所述第二挡水墙设在迎向水体的上游,第二挡水墙上设有多个倾斜向一侧的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河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友先张崇芹赵笑薛海波赵尧先
申请(专利权)人:赵友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