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DCtoAC的电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风能电池、太阳能电池、蓄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的设备,可以是并网或是离网形式输出(输出电压一般为120V(90-150V),220V(190V-260V),或(90-260V)全电压输出,50/60HZ正弦或方波)。也可以是应急电源形式,一般是把直流电瓶逆变成交流的。广泛适用于阻性负载、容性负载、感性负载等民用电器。如日常用的灯泡就是阻性负载;日光灯、节能灯就是容性负载;电风扇就是感性负载。然而,现在的逆变器一般由壳体、端口、壳体内的电路板组成,在电路板于壳体内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传统的逆变器为了散热会在壳体上开孔,但这样的设置不遮灰,灰尘或其他杂质易从散热孔处进入壳体内部进而影响电路板的工作,并且传统的逆变器抗振效果不佳,对壳体的保护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逆变器,目的在于使得逆变器散热效果好的同时不影响壳体内部电路板工作,并且能够对壳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分设于主面板短边下的支撑板,所述主面板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所述上散热片于主面板上形成散热层,覆盖主面板的散热层能够很好的将电路板工作所带来的热量通过条形的上散热片散发至空气,并且条形的上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更加剧了空气的流通,带来了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层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1)、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2)、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21)、分设于主面板(21)短边下的支撑板(22),所述主面板(21)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述上散热片(23)于主面板(21)上形成散热层(231),所述散热层(231)上设有凹槽结构(24),所述凹槽结构(24)包括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内均设有气囊(25),所述凹槽结构(24)顶部设有聚氯乙烯薄膜(26);所述下壳体(3)包括与主面板(21)对应的底板(31)、分设于底板(31)长边上的端口板(32),所述端口(1)设于端口板(32)上,所述端口(1)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气囊(25)连接气源,所述气源包括气源开关、容纳气体的容器,所述气源开关设于容器口,所述底板(31)上设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所述气源开关、振动传感器接于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1)、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2)、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21)、分设于主面板(21)短边下的支撑板(22),所述主面板(21)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述上散热片(23)于主面板(21)上形成散热层(231),所述散热层(231)上设有凹槽结构(24),所述凹槽结构(24)包括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内均设有气囊(25),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森,詹祖静,付强,冯长波,柳远涛,张淮,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向日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