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443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电路板,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包括呈主面板、支撑板,主面板上均布上散热片,上散热片于主面板上形成散热层,散热层上设有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内均设有气囊;下壳体包括底板、端口板,端口设于端口板上,端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气囊连接气源,气源包括气源开关、容器,气源开关设于容器口,底板上设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气源开关、振动传感器接于控制器。覆盖主面板的散热层能够很好的将电路板的热量通过上散热片散发至空气;气囊从凹槽结构中涨开形成对壳体的保护,“工”字型结构的凹槽结构能够容纳较多的气囊而又不降低壳体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DCtoAC的电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风能电池、太阳能电池、蓄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的设备,可以是并网或是离网形式输出(输出电压一般为120V(90-150V),220V(190V-260V),或(90-260V)全电压输出,50/60HZ正弦或方波)。也可以是应急电源形式,一般是把直流电瓶逆变成交流的。广泛适用于阻性负载、容性负载、感性负载等民用电器。如日常用的灯泡就是阻性负载;日光灯、节能灯就是容性负载;电风扇就是感性负载。然而,现在的逆变器一般由壳体、端口、壳体内的电路板组成,在电路板于壳体内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传统的逆变器为了散热会在壳体上开孔,但这样的设置不遮灰,灰尘或其他杂质易从散热孔处进入壳体内部进而影响电路板的工作,并且传统的逆变器抗振效果不佳,对壳体的保护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逆变器,目的在于使得逆变器散热效果好的同时不影响壳体内部电路板工作,并且能够对壳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分设于主面板短边下的支撑板,所述主面板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所述上散热片于主面板上形成散热层,覆盖主面板的散热层能够很好的将电路板工作所带来的热量通过条形的上散热片散发至空气,并且条形的上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更加剧了空气的流通,带来了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层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内均设有气囊,所述凹槽结构顶部设有聚氯乙烯薄膜;所述下壳体包括与主面板对应的底板、分设于底板长边上的端口板,所述端口设于端口板上,所述端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气囊连接气源,所述气源包括气源开关、容纳气体的容器,所述气源开关设于容器口,所述底板上设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所述气源开关、振动传感器接于控制器,受到振动时振动传感器发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并发送指令至气源开关,气源开关打开向气囊充气,气囊从凹槽结构中涨开形成对壳体的保护,“工”字型结构的凹槽结构能够容纳较多的气囊而又不降低壳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均布侧散热片。增加侧散热片,从而加强壳体的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对称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安装孔。能够固定逆变器,更加强防振效果。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覆盖主面板的散热层能够很好的将电路板工作所带来的热量通过条形的上散热片散发至空气,并且条形的上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更加剧了空气的流通,带来了更好的散热效果;气囊从凹槽结构中涨开形成对壳体的保护,“工”字型结构的凹槽结构能够容纳较多的气囊而又不降低壳体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逆变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端口,2上壳体,21主面板,22支撑板,221安装板,222安装孔,23上散热片,231散热层,24凹槽结构,241第一凹槽,242第二凹槽,243第三凹槽,25气囊,26聚氯乙烯薄膜,27侧散热片,3下壳体,31底板,32端口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1、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2、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21、分设于主面板21短边下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设安装板221,所述安装板221对称设置,所述安装板221上设安装孔222,所述主面板21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述支撑板22上均布条形的侧散热片27,所述上散热片23于主面板21上形成散热层231,所述散热层231上设有凹槽结构24,所述凹槽结构24包括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参见图1,第一凹槽241与第二凹槽242平行设置,第三凹槽243连接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内均设有气囊25,所述凹槽结构24顶部设有聚氯乙烯薄膜26,气囊25不工作时聚氯乙烯薄膜26对气囊25以及凹槽结构24形成保护,以免异物进入破坏气囊25,当气囊25涨开时,聚氯乙烯薄膜26能被气囊25顶开不妨碍其工作。所述下壳体3包括与主面板21对应的底板31、分设于底板31长边上的端口板32,所述端口1设于端口板32上,所述端口1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气囊25连接气源,所述气源包括气源开关、容纳气体的容器,所述气源开关设于容器口,所述底板31上设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所述气源开关、振动传感器接于控制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设于主面板21的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形成的散热层231配合支撑板22上均布条形的侧散热片27,可以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保证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板工作不超温;且凹槽结构24内的气囊25在充气后涨开起到对壳体的保护、防振作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逆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1)、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2)、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21)、分设于主面板(21)短边下的支撑板(22),所述主面板(21)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述上散热片(23)于主面板(21)上形成散热层(231),所述散热层(231)上设有凹槽结构(24),所述凹槽结构(24)包括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内均设有气囊(25),所述凹槽结构(24)顶部设有聚氯乙烯薄膜(26);所述下壳体(3)包括与主面板(21)对应的底板(31)、分设于底板(31)长边上的端口板(32),所述端口(1)设于端口板(32)上,所述端口(1)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气囊(25)连接气源,所述气源包括气源开关、容纳气体的容器,所述气源开关设于容器口,所述底板(31)上设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所述气源开关、振动传感器接于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端口(1)、内置于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配合装配的上壳体(2)、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包括呈矩形的主面板(21)、分设于主面板(21)短边下的支撑板(22),所述主面板(21)上均布条形的上散热片(23),所述上散热片(23)于主面板(21)上形成散热层(231),所述散热层(231)上设有凹槽结构(24),所述凹槽结构(24)包括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第三凹槽(243)内均设有气囊(25),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森詹祖静付强冯长波柳远涛张淮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向日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