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垫带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384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该胎圈包括胎趾、胎踵;其中在两胎圈位置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的L型加强层,并在L型加强层中设置骨架;该L型加强层自胎趾处分别沿轮胎内里径向及轮胎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使用轮胎垫带相比,胎圈强度相对提升,轮胎与轮辋组装完成后,轮胎内里的L型加强层与轮辋接触,能避免轮胎胎趾切割内胎,从而保护内胎,而且在装胎时不需要装配垫带,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指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轮胎安装于轮辋,如图1,轮胎使用时间长了之后,轮胎的内胎2’与胎唇部摩擦,内胎2’易被胎趾3’所割破,更有甚者,内胎2’有可能夹在轮辋胎圈座4’与胎圈部6’之间,夹破内胎2’。为解决上述问题,现行在装胎时常使用轮胎垫带1’,如图2,轮胎垫带1’防止内胎2’被外胎胎趾3’割破从而起到保护内胎的作用。然而,实际使用效果并没这么理想,轮胎在载重的条件下使用,轮胎垫带1’的边缘部分与内胎2’接触,两者反复摩擦,垫带1’尖锐边缘使内胎2’遭到破坏。轮胎垫带1’被外胎胎趾3’反复切割也会导致轮胎垫带1’发生开裂,轮胎垫带1’开裂口与内胎2’持续摩擦,最终导致内胎2’破裂。此外,轮胎使用时间长久以后,轮胎垫带1’与内胎2’粘连在一起,在更换内胎2’时也会导致轮胎垫带报废,重新更换轮胎垫带,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其不仅有效提高胎圈强度,防止在载重的条件下胎趾上翘割伤内胎,而且减轻装胎时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该胎圈包括胎趾、胎踵;其中:在两胎圈位置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的L型加强层,并在L型加强层中设置骨架;该L型加强层自胎趾处分别沿轮胎内里径向及轮胎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所述胎趾位置到L型加强层表面的垂直距离为L型加强层的最大厚度,该最大厚度为胎唇宽度的20%-40%。所述L型加强层从胎趾沿轮胎内里延伸的径向长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10%-30%。所述L型加强层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为两侧胎趾之间距离的10%-40%。所述L型加强层径向延伸的端部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的径向端部的径向表面与轮胎径向形成有15°-25°的角度,L型加强层的轴向延伸的端部亦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的轴向端部的轴向表面与轮胎轴向形成有5°-15°的角度。所述L型加强层内设置的骨架的材质为尼龙。所述骨架沿轮胎内里径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与轮胎内里的垂直距离为b,定义骨架与L型加强层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a,则|a-b|≦50%(a+b);对于骨架沿轮胎轴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与L型加强层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c,定义骨架与胎圈底面的垂直距离为d,则|c-d|≦50%(c+d)。所述骨架沿轮胎内里方向延伸的径向长度为L型加强层径向长度的30%-45%,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为L型加强层轴向长度的30%-4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在胎体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L型加强层,并且其内设有骨架,与现有技术的使用轮胎垫带相比,胎圈强度相对提升,轮胎与轮辋组装完成后,轮胎内里的L型加强层与轮辋接触,能避免轮胎胎趾切割内胎,从而保护内胎,而且在装胎时不需要装配垫带,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之未安装垫带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之安装垫带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免垫带充气轮胎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轮胎与轮辋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首先作以下定义:径向方向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径向方向对应于胎面的厚度方向);轴向方向是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周向方向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的任一相切方向,周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两者。如图3、4、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它包括胎体7、胎圈6,胎圈6包括胎趾、胎踵、L型加强层,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两胎圈6位置的轮胎内里8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L型加强层1并且在L型加强层1中设置有骨架5。配合图3、4、5所示,在轮胎轴向截面上,此L型加强层1自胎趾3处分别沿轮胎内里8及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所述L型加强层1最大厚度h指以胎趾3的位置到L型加强层1表面的垂直距离,L型加强层1的最大厚度h制约着其沿轮胎内里8延伸的径向长度L1、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L2以及各点的厚度,为了保证这些参数能设置在最合适范围,实现轮胎与轮辋4配合的性能达到最优化,优选L型加强层1的最大厚度h为胎唇宽度H1的20%-40%,所述加强层1的最大厚度h不宜过厚,过厚则影响散热,浪费胶料,增加成本。加强层1的最大厚度h不宜过薄,过薄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L型加强层1自身损坏。所述L型加强层1从胎趾3沿轮胎内里8延伸的径向长度L1为轮胎断面高度H2的10%-30%;L型加强层1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L2为两侧胎趾3之间距离W的10%-40%。该径向长度L1、轴向长度L2不宜过短,过短使L型加强层1包覆到内胎2的面积过小,L型加强层1的边缘依然会割坏内胎2,L型加强层1长度不宜过长,过长则浪费胶料,提高成本。L型加强层1径向延伸的端部81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1的径向端部的径向表面81a与轮胎径向形成有角度α,优取α为15°-25°,L型加强层1的轴向延伸的端部82亦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1的轴向端部82的轴向表面82a与轮胎轴向形成有角度β,优取β为5°-15°。α、β角度不宜过大,过大则端部刚性过大,受载重时该处应力集中,导致内胎2损坏,α、β角度不宜过小,过小则L型加强层1端部位置太薄,起不到保护内胎2的效果。为了实现轮胎与轮辋的配合达到最优化,不至于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内胎时轮胎的L型加强层1与内胎2粘连一起导致轮胎损坏,L型加强层1采用高强度、高耐磨、耐撕裂的弹性材料,可为橡胶,但不局限于橡胶,同时为了提升L型加强层1的强度进而提升胎圈6的强度,保证轮胎的载重性能,L型加强层1内层设置骨架5,可为尼龙。在轴向截面上,对于骨架5沿轮胎内里8径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5与轮胎内里8的垂直距离为b,定义骨架5与L型加强层1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a,优取|a-b|≦50%(a+b);对于骨架5沿轮胎轴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5与L型加强层1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c,定义骨架5与胎圈底部6a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d,优取|c-d|≦50%(c+d);骨架5沿轮胎内里8方向延伸的径向长度L3为L型加强层1径向长度L1的30%-45%,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L4为L型加强层1轴向长度L2的30%-45%。以上设置是为了避免L型加强层1的较薄处与内胎2的反复摩擦、生热熔化导致骨架5裸露,损坏内胎,同时骨架5可提升L型加强层1强度进而提升胎圈6处的强度。本技术可防止在载重的条件下使胎趾上翘割伤内胎,其优点在于轮胎胎圈设置L型加强层、结构,并且其内设有骨架,与现有技术的使用轮胎垫带相比,胎圈强度相对提升,轮胎与轮辋、组装完成后,轮胎内里的L型加强层与轮辋接触,能避免轮胎胎趾切割内胎,从而保护内胎,而且在装胎时不需要装配垫带,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免垫带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该胎圈包括胎趾、胎踵;其特征在于:在两胎圈位置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的L型加强层,并在L型加强层中设置骨架;该L型加强层自胎趾处分别沿轮胎内里径向及轮胎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该胎圈包括胎趾、胎踵;其特征在于:在两胎圈位置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的L型加强层,并在L型加强层中设置骨架;该L型加强层自胎趾处分别沿轮胎内里径向及轮胎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垫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趾位置到L型加强层表面的垂直距离为L型加强层的最大厚度,该最大厚度为胎唇宽度的20%-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垫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加强层从胎趾沿轮胎内里延伸的径向长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10%-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垫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加强层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为两侧胎趾之间距离的10%-4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垫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加强层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