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催化剂UiO-67-IM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70894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有机配体L和三相催化剂UiO‑67‑IM,所述三相催化剂UiO‑67‑IM结构式为[Zr6O4(OH)4L6]n,n为非零的自然数。所述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机配体L、ZrCl4和醋酸溶于DMF中,120℃条件下保温24小时,降温至室温,即得金属有机框架UiO‑67‑IM。该催化剂可有效催化苄氯叠氮化反应,不需要用重金属盐做催化剂,实现了异相催化,同时可以重复利用五次以上,并且催化剂回收容易,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温度温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用量少,无其他添加剂,有利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催化剂UiO-67-IM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etal-organicFramework,MOF)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有孔材料相比,MOF具有多孔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框架内孔体积,作为多孔的功能化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表现出很大的优势。相转移催化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广为应用。众所周知,在许多有机合成反应在均相下容易进行而在非均相下则不易进行。如1-溴正辛烷与氰化钠水溶液组成的有机-水两相体系,该反应在103℃下进行3小时,产率仅仅2.3%,反应温度高,耗时长,产率低。而相转移催化剂则有效解决了非均相反应反应速率慢,产率低的缺点,使反应更容易进行,选择性提高,有效抑制副反应发生,进而提高反应速率。同时相转移催化剂不要求无水操作,反应条件更加温和;通过催化异相反应,得到了高的收率;且相转移催化剂具有通用性强,应用广泛等优点。因此研发更多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可回收重复使用、无污染的相转移催化剂,成为催化剂制备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催化剂UiO-67-IM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催化苄氯叠氮化反应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三相催化剂利用率高,反应温度温和,能够有效降低催化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合成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有机配体L,其化学命名为2-(3-正十五烷基咪唑基)甲基-4,4-联苯二甲酸,其化学结构式为:该有机配体L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4-溴-3-甲基苯甲酸甲酯和4-甲氧羰基苯硼酸为原料,在CsF提供碱性条件下,加入Pd作催化剂,在无水THF溶液中回流,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减压除溶剂,即得中间产物A,所述中间体A的结构如下:(2)将中间体A与NBS、AIBN反应,四氯化碳做溶剂,制得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B的结构式如下:(3)将中间体B与咪唑、NaH反应,无水THF做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制得中间体C;中间体C的结构式如下:(4)将中间产物C和正溴十五烷反应,无水THF做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得中间体D;中间体D的结构式如下:(5)将中间产物D和LiOH,在MeOH与水的混合液中水解,稀HCl调pH=1制成有机配体L;有机配体L的结构式如下: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4-溴-3-甲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羰基苯硼酸和CsF的摩尔比为5:5.1:2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中间产物A、NBS和AIBN摩尔比为9.0:10.3:0.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中间产物B、咪唑、NaH摩尔比为0.2-1:1:1;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中间产物C和正溴十五烷摩尔比为2.0:19.4;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MeOH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间产物D和LiOH摩尔比为1.3:13.5;一种三相催化剂UiO-67-IM,其结构式为[Zr6O4(OH)4L6]n,n为非零的自然数。所述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有机配体L、ZrCl4和醋酸溶于DMF中,120℃条件下保温24小时,降温至室温,即得金属有机框架UiO-67-IM;优选的,所述有机配体L、ZrCl4、醋酸和DMF加入量的比为0.12mmol:0.12mmol:6mmol:4.8mL。优选的,所述室温温度为15-25℃。所述三相催化剂UiO-67-IM在催化苄氯叠氮化反应中的应用。所述应用方法具体为:将苄氯、叠氮钠、催化剂UiO-67-IM,混合均匀,80℃搅拌反应,即得苄基叠氮(反应简图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苄氯、催化剂UiO-67-IM的摩尔比为1:0.020。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回收方法,具体的,苄氯叠氮化反应结束后,快速离心,即得催化剂UiO-67-I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相催化剂UiO-67-IM代替了一些重金属应用,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三相催化剂UiO-67-IM进行催化,不需要用重金属盐做催化剂,实现了异相催化,同时可以重复利用五次以上,并且催化剂回收容易,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温度温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用量少,无其他添加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有机配体L的1HNMR;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有机配体L的红外谱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UiO-67-IM的红外谱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UiO-67-IM的TGA谱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UiO-67-IM的PXRD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UiO-67-IM催化苄氯叠氮化的反应简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UiO-67-IM在催化苄氯叠氮化反应后的对应PXRD谱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实施例1:有机配体L的制备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1)N2保护下,4-溴-3-甲基苯甲酸甲酯(5mmol,1.15g),4-甲氧羰基苯硼酸(5.1mmol,0.92g),CsF(20mmol,3.0g),置于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Pd催化剂5%(0.3~0.5g),50ml无水THF做溶剂,67℃下回流,反应结束后,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石油醚,二氯甲烷)得粉红色固体1.05g,产率74%。(2)中间体A(8.96mmol,2.54g),NBS(10.3mmol,1.83g),AIBN(0.90mmol,0.15g),置于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5ml四氯化碳做溶剂,90℃下回流3h,薄层柱层析跟踪反应(乙酸乙酯:正己烷=2:8),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滤液,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乙酸乙酯,正己烷)高真空干燥,得米黄色固体1.37g,产率42%。(3)N2保护下,咪唑(1mmol,0.14g),NaH(1mmol,0.05g),置于50ml两口烧瓶中,加入15ml无水THF做溶剂,67℃下回流1h,加入中间体B(0.5mmol,0.36g),白色不溶物变为红色液体,继续回流2.5h,薄层柱层析跟踪反应(二氯甲烷,无水甲醇),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滤液,减压蒸除溶剂,高真空干燥,得黄色粘稠物质,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二氯甲烷,无水甲醇)得黄色油状液体0.17g,产率47.76%。(4)N2保护下,中间体C(1.94mmol,0.68g),置于50ml两口烧瓶中,加入正溴十五烷(19.39mmol,5.65g)加入25ml无水THF做溶剂,67℃下回流大于48h,得黄色油状物,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二氯甲烷,无水甲醇)高真空干燥,得米黄色固体0.87g,产率69.6%。(5)将中间体D(1.35mmol,0.87g)溶于MeOH:H2O=3:1的40ml混合液中,加入LiOH(13.49mmol,0.57g),32℃下搅拌48h,得白色微黄溶液,减压蒸去MeOH,过滤,滤液用稀HCl调pH=1,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过滤得白色固体0.61g,产率:79.15%。对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配体L进行结构表征,其1HNMR,IR分别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相催化剂UiO-67-IM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合成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有机配体L,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L化学命名为2‑(3‑正十五烷基咪唑基)甲基‑4,4‑联苯二甲酸,其化学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合成三相催化剂(UiO-67-IM)的有机配体L,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L化学命名为2-(3-正十五烷基咪唑基)甲基-4,4-联苯二甲酸,其化学结构式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配体L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4-溴-3-甲基苯甲酸甲酯和4-甲氧羰基苯硼酸为原料,在CsF提供碱性条件下,加入Pd作催化剂,在无水THF溶液中回流,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减压除溶剂,即得中间产物A,所述中间体A的结构如下:(2)将中间体A与NBS、AIBN反应,四氯化碳做溶剂,制得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B的结构式如下:(3)将中间体B与咪唑、NaH反应,无水THF做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制得中间体C;中间体C的结构式如下:(4)将中间产物C和正溴十五烷反应,无水THF做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得中间体D;中间体D的结构式如下:(5)将中间产物D和LiOH,在MeOH与水的混合液中水解,稀HCl调pH=1制成有机配体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4-溴-3-甲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羰基苯硼酸和CsF的摩尔比为5:5.1:20;所述步骤(2)中,中间产物A、NBS和AIBN摩尔比为9.0:10.3:0.9;所述步骤(3)中,中间产物B、咪唑、NaH摩尔比为0.2-1:1:1;所述步骤(4)中,中间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育斌胡玉红王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