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技术

技术编号:1470826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磁性元件包含一导线架、一第一芯材本体和一线圈。该导线架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之间存有间距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芯材本体配置在该导线架上,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第一贯穿开口(through opening)和一第二贯穿开口。该线圈配置在该第一芯材本体上,其中该线圈具有一第一接点和一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一接点,以及该第二部分经由该第二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二接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申请日为2014年3月20日,申请号为201410105852.7,专利技术名称为“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元件,特别指一种磁性元件,其具有由导线架制成的电极。
技术介绍
随着电感器逐渐小型化及薄型化,线圈不易准确定位,而影响产品合格率。电感器的电极露出于侧表面,因此电路板上必须保留一定空间以防止短路发生。此外,随着产品尺寸缩小,当电感器的电极弯折成型时,容易因弯折应力产生不良的C面裂痕。目前为止,
技术介绍
所揭示不同型式的电感器存在一些缺点。在日本专利JP4795489B1中,需要多次电镀的电感器设计导致较多的制成步骤,材料选择必需局限于可电镀的材料,以及电感器的电极露出于侧表面。在CN201207320Y中,导线需弯折到铁芯材底部,导致铁芯材不具有平整的底面。若封装过程仍需要加压时,则铁芯材易碎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个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来克服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导线架,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之间存有间距的一第二部分;一第一芯材本体,配置在该导线架上,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第一贯穿开口和一第二贯穿开口;以及一线圈,配置在该第一芯材本体上,其中该线圈具有一第一接点和一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一接点,以及该第二部分经由该第二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部分包含一第一突出物,以及该第二部分包含一第二突出物,其中该第一突出物通过该第一贯穿开口连接该第一接点,以及该第二突出物通过该第二贯穿开口连接该第二接点。其中:一第一导电柱配置在该第一贯穿开口中以连接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一接点,以及一第二导电柱配置在该第二贯穿开口中以连接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突出物的顶端配置在该第一贯穿开口中,以及该第二突出物的顶端配置在该第二贯穿开口中。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一突出物配置于在该第一贯穿开口外部,以及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突出物配置于在该第二贯穿开口外部。其中:进一步包含包覆该线圈的一成型本体。其中:该第一突出物包含一第一可折叠焊垫,以及该第二突出物包含一第二可折叠焊垫。其中:该第一突出物包含用来连接该第一接点的一第一弯折部分,以及该第二突出物包含用来连接该第二接点的一第二弯折部分。其中:该第一贯穿开口的一边和该第一芯材本体的一第一边对齐以形成该第一贯穿开口,以及该第二贯穿开口的一边和该第一芯材本体的一第二边对齐以形成该第二贯穿开口。其中:该第一贯穿开口的两边和该第一芯材本体的一第一两边对齐以形成该第一贯穿开口,以及该第二贯穿开口的两边和该第一芯材本体的一第二两边对齐以形成该第二贯穿开口。其中:一第一电极配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以及一第二电极配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下表面。其中:该第一部分进一步包含一第三突出物,以及该第二部分进一步包含一第四突出物,其中该第一突出物、该第二突出物、该第三突出物和该第四突出物围绕该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二芯材本体,该线圈配置在该第一芯材本体和该第二芯材本体之间。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一第一表面,其中该线圈配置在该第一芯材本体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平板和具有一顶端和一底端的一柱子,其中该柱子的该底端连接该平板,其中该线圈配置在该平板上且缠绕该柱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了下列步骤:形成一导线架,其中该导线架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之间存有间距的一第二部分;在该导线架上配置一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第一贯穿开口和一第二贯穿开口;以及在该第一芯材本体上配置一线圈,其中该线圈具有一第一接点和一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一接点,以及该第二部分经由该第二贯穿开口电性连接该第二接点。其中:该导线架由电镀或蚀刻形成。其中,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形成一成型本体以包覆该线圈。其中:该第一部分包含一第一突出物,以及该第二部分包含一第二突出物,其中该第一突出物通过该第一贯穿开口连接该第一接点,以及该第二突出物通过该第二贯穿开口连接该第二接点。其中:一第一导电柱配置在该第一贯穿开口中以连接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一接点,一第二导电柱配置在该第二贯穿开口中以连接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二接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磁性元件具有完整的电极平面,且平面的形状可依设计需求调整。相对于弯折形成的导线架,磁性元件的底部电极完整,且磁性元件底部电极和电路板之间的接着面积极大化(电极面积使用率大于90%)以提升接着强度。2.突出导电柱的高度及形状可调整以适用不同型态的线圈,因此较容易焊接和定位芯材本体。3.磁性元件底面电极的设计可以降低在电路板上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距离。4.导线架可直接适用于表面粘着元件(SMD)技术,可节省磁性元件制程中需要电镀的步骤且可电镀的材料较不受限制。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磁性元件的爆炸图;图1C为图1A中的磁性元件的下视图;图1D为磁性元件的爆炸图,其中第一芯材本体为一T型芯材本体;图1E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芯材本体为一T型芯材本体;图2A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导线架的示意图,其中该导线架未折叠;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导线架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其中该导线架可折叠;图2D为弯折导线架的示意图;图3为制造图1A、图1E、图2C和图4A的磁性元件的流程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其中导线架凭借电镀或蚀刻形成;图4B为图4A中的磁性元件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磁性元件;11导线架;11a第一部分;11b第二部分;12第一芯材本体;12a第一贯穿开口;12b第二贯穿开口;12c第一表面;12e平板;12f柱子;13线圈;13a第一接点;13b第二接点;14成型本体;15a第一突出物;15b第二突出物;15c第三突出物;15d第四突出物;16a第一接合点;16b第二接合点;17a第一可折叠焊垫;17b第二可折叠焊垫;20磁性元件;30磁性元件;31步骤;32步骤;33步骤;34步骤。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于随后描述,这里所描述的较佳实施例是作为说明和描述的用途,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磁性元件。在磁性元件中,一导线架的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分别经由一芯材本体的一第一贯穿开口(throughopening)和一第二贯穿开口电性连接一线圈的一第一接点和一第二接点以作为磁性元件底部的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图1A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10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磁性元件10的爆炸图。图1C为图1A中的磁性元件10的下视图。图1D为磁性元件10的爆炸图,其中第一芯材本体为一T型芯材本体。图1E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10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芯材本体为一T型芯材本体。磁性元件10包含一导线架11、一第一芯材本体12、一线圈13和一成型(molding)本体14。导线架11具有一第一部分11a和与该第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10939977.html" title="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原文来自X技术">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了下列步骤:形成一导线架,其中该导线架具有一第一底部以及与该第一底部相连的一第一突出物;形成一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第一贯穿开口;在该导线架的该第一底部上配置该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该第一突出物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贯穿开口内以电性连接配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上的一线圈;以及形成一成型本体以包覆该第一突出物与该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1 US 61/803,798;2013.05.28 US 13/902,9971.一种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了下列步骤:形成一导线架,其中该导线架具有一第一底部以及与该第一底部相连的一第一突出物;形成一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该第一芯材本体包含一第一贯穿开口;在该导线架的该第一底部上配置该第一芯材本体,其中该第一突出物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贯穿开口内以电性连接配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上的一线圈;以及形成一成型本体以包覆该第一突出物与该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线架具有的该第一底部以及该第一突出物是一体成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线架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底部以及与该第二底部相连的一第二突出物;该第一芯材本体进一步包含一第二贯穿开口;该第一芯材本体进一步配置在该导线架的该第二底部上,其中该第二突出物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二贯穿开口内以电性连接配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上的该线圈;以及该成型本体包覆该第一突出物、该第二突出物与该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一磁性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线架具有的该第一底部以及该第一突出物是一体成形结构;该导线架具有的该第二底部以及该第二突出物是一体成形结构。5.一种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部以及连结于该底部的一第一突出物与一第二突出物,其中,该导线架的该底部设置于一第一芯材本体的底部,该第一突出物设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的第一贯穿开口内,该第二突出物设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的第二贯穿开口内,其中,该导线架不具有位于该导线架的该底部的上方且自该第一突出物延伸至该第一贯穿开口之外的任一部分,且该导线架不具有位于该导线架的该底部的上方且自该第二突出物延伸至该第二贯穿开口之外的任一部分。6.一种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之间存有间距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包含一第一底部以及与该第一底部相连的一第一突出物,该第二部分包含一第二底部以及与该第二底部相连的一第二突出物,其中,该第一突出物的第一部分设置于一第一芯材本体的第一贯穿开口内,该第二突出物的第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的第二贯穿开口内,其中,该第一底部与该第二底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的下表面上,用以形成一电极,其中,该第一突出物的第二部分与该第二突出物的第二部分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贯穿开口与该第二贯穿开口的上方以与设置于该第一芯材本体上的一导线的两端子电性连结。7.一种用于磁性元件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家李政璋刘春条黄逸珉庄淇翔
申请(专利权)人: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