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浆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粉煤灰组成,其中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氢氧化钠4~8%,羧酸盐减水剂3~6%,二烷基苯磺酸钠3~6%,粉煤灰80~90%,将上述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粉煤灰的水化反应得到提高,促使水泥和砂粒间的粘接力增强,使砂浆的可塑变形能力大为提高,达到提高砂浆保水性的目的,避免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产生,进一步改善了砂浆的和易性并使砂浆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均有较大提高;尤其用粉煤灰全部取代石灰,并降低水泥用量,可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粉煤灰的污染,保护环境。
Basic mortar series produc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rtar plasticizer, characterized by sodium hydroxide,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twelve sodium and fly ash composition, wherein the compon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4 to 8% sodium hydroxide,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is 3 ~ 6%, 3 ~ two sodium 6%, fly ash 80 to 90%, the group will uniform mixing i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hydration reaction of fly ash to cement and sand improved adhesion between the reinforced mortar,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water retention of mortar to avoid bleeding, stratification and segreg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ability and the early strength of cement mortar, the late strength has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with fly ash replaced all lime,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cement, can save resources, reduce project cost, reduce the fly ash pollutio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砂浆的外加剂,尤其涉及一种砂浆塑化剂。技术背景在建筑施工中,砌筑、抹墙大量使用砂浆,对砂浆性能的要求是在其 硬化前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和易性好即流动性好,在使用时便于工人操作,容易铺砌均匀,表面易压光;在其硬化后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 耐久性,在受到外界沖击、侵蚀下不易粉化脱落。目前,为改善砂浆和易性, 釆用掺入一定量的石灰的方法,这种混合虽使砂浆性能有所改善,但浪费 石灰资源,水泥用量也^[艮大,而且,仍存在^>-浆强度不够高,泌水、分层、离 析现象较严重,保水性差,和易性不够好的缺陷,如何克服上述砂浆缺陷,寻 求取代石灰的材料,并减少水泥用量,成为业界关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以发电厂废渣粉煤灰为 主要原料掺入一定量的激发剂、活性剂和减水剂制成砂浆塑化剂,使用时 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砂浆中,既进一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降低泌水、分层、 离析现象,提高砂浆保水性能,提高抗压强度,又充分利用废弃物粉煤灰取 代现用砂浆中的全部白灰和部分水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粉煤灰对环境 的污染。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浆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及粉煤灰组成,其中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氢氧化钠 4 ~ 8°/。,羧酸盐减水剂 3~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6%, 粉煤灰 80~90%, 将上述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成。氢氧化钠是粉煤灰参加化学反应的一种激发剂,可侵蚀粉煤灰微粒表 面,加大粉煤灰的活性,增强促进粉煤灰与水泥中的活性氧化4丐进行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等硬性物质,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砂浆的强度;羧酸盐减水剂的作用是它以带侧链的羧酸醚聚合物为基础,在与水泥、砂搅拌 时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使表面的负电荷增加,产生静电斥力,连接在聚 合物的侧链产生静电阻力稳定了水泥颗粒离散的能力,减水剂在与水的配 合下能把砂浆中各成分微粒表面湿润,使各种有效成份参加化学反应,水化反应比率加大,降低拌合料的用水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 剂使粉煤灰、水泥、砂子吸附水,进行更充分的水化反应,可在砂粒间形 成柔软可塑的气泡层,也使砂浆的可塑变形能力大为提高,改善了砂浆的 流动性,同时使砂粒、水泥、粉煤灰均匀地分散和溶合,促使水泥和砂粒 间的粘接力增强,使水包含在水泥和砂粒之间,使水从砂浆中离析速度降 低达到提高砂浆保水性的目的,可改善砂浆和易性、保水性,使粉煤灰砂 浆在存放过程中不产生泌水、分层、离析,又提高了与砖的粘接力;本发 明以发电厂废渣粉煤灰取代现有砂浆中的全部石灰,并可部分取代水泥, 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粉煤灰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建筑砂浆中添入砂浆塑化剂,使砂粒、水泥、 粉煤灰均匀地分散和溶合,使粉煤灰的水化反应得到提高,促使水泥和砂粒 间的粘接力增强,使砂浆的可塑变形能力大为提高,并提高砂浆保水性,避 免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产生,进一步改善了砂浆的和易性并使砂浆的早 期强度,后期强度均有较大提高;尤其以粉煤灰全部取代石灰,并降低水泥 用量,可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粉煤灰的污染,保护环境。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 原料来源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为市售产品,羧酸盐 减水剂采用SUPER-320羧酸盐减水剂,粉煤灰釆用国家标准二级粉煤灰。2) 砂浆塑化剂中各组份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 氬氧化钠 8%, 羧酸盐减水剂 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粉煤灰 80%,将上述各组分按照比例取料并加入搅拌机中,经搅拌均匀混合后,即可包装提供使用。实施例21) 原料来源同实施例12) 砂浆塑化剂中各组份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氢氧化钠 6%,羧酸盐减水剂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粉煤灰 85%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1) 原料来源同实施例12) 砂浆塑化剂中各组份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氢氧化钠 4%,羧酸盐减水剂 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粉煤灰 90%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经黑龙江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砂浆塑化 剂用于标号为M2. 5、 M5. 0、 M7. 5、 M10. 0砂浆中其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砂浆塑化剂的性能指标 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砂浆塑化剂的使用效果将本专利技术的砂浆塑化剂分别掺入现用的标号为M2.5, M5砂浆中并全部 取代其中的石灰形成塑化砂浆,再与现有的由水泥,砂,石灰构成的混合砂 浆进行对比,结果参见表2。砂浆塑化剂掺量的变化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表2<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从上表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砂浆塑化剂使砂浆的稠度提高,即提高了砂浆的流动性;分层度降低,显示砂浆保水性提高;早期强度及后期 强度均明显提高,并随着砂浆塑化剂加入量的增多,效果更加明显。经实 践表明,砂浆塑化剂可完全取代石灰,且在保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取代 40-60°/。的水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砂浆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粉煤灰组成,其中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氢氧化钠4~8%,羧酸盐减水剂3~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6%,粉煤灰 80~90%,将上述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浆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粉煤灰组成,其中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氢氧化钠4~8%,羧酸盐减水剂3~6%,二烷基苯磺酸钠3~6%,粉煤灰80~90%,将上述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粉煤灰的水化反应得到提高,促使水泥和砂粒间的粘接力增强,使砂浆的可塑变形能力大为提高,达到提高砂浆保水性的目的,避免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产生,进一步改善了砂浆的和易性并使砂浆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均有较大提高;尤其用粉煤灰全部取代石灰,并降低水泥用量,可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粉煤灰的污染,保护环境。文档编号C04B103/30GK101306930SQ200710057389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朱孟臣 申请人:朱孟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砂浆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是由氢氧化钠、羧酸盐减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粉煤灰组成,其中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氢氧化钠4~8%,羧酸盐减水剂3~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6%,粉煤灰80~90%,将上述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孟臣,
申请(专利权)人:朱孟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