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向装置以及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508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9:46
在滚珠循环槽(42)的一端侧开口形成第一连接通路(50),在该第一连接通路(50)的内端部,在沿着该内端部的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在滚珠循环槽(42)的另一端侧开口形成的第二连接通路(60)的一侧,设置内径朝向所述内端部开口逐渐缩小的第一锥形部(54),并且,在第二连接通路(60)的内端部,在沿着该内端部的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第一连接通路(50)的一侧,设置内径朝向所述内端部开口逐渐缩小的第二锥形部(64),第一连接通路(50)以及第二连接通路(60)构成为,螺母(41)的旋转方向上的第一锥形部(54)和第二锥形部(64)之间的角度θ1不足18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作为利用经由带传递的电机的旋转力对齿条轴的移动进行辅助的齿条辅助式的转向装置而使用的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该动力转向装置所使用的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齿条辅助式的动力转向装置所使用的滚珠丝杠,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滚珠丝杠是已知的。即,该滚珠丝杠通过在一对滚珠丝杠槽之间夹设经由管而循环的多个滚动体即滚珠而构成,上述一对滚珠丝杠槽在螺纹轴和螺母的内外周部相向地形成,将设置于所述螺母的滚珠出入孔和所述滚珠丝杠槽(螺母侧滚珠丝杠槽)的连接部加工处理成扩径锥状,从而确保管和滚珠丝杠槽之间的滚珠的顺畅移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10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滚珠丝杠中,虽然借助所述扩径锥形处理部,滚珠的移动变得顺畅,但由于在该扩径锥形处理部不承受滚珠的载荷,因此,存在导致该滚珠的载荷承担区域(以下,简称为“负荷区域”)变窄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提供一种可以在确保滚珠的负荷区域较宽广的同时实现滚珠的顺畅移动的动力转向装置等。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尤其是,其特征在于,在滚珠循环槽的一端侧开口形成第一连接通路,在该第一连接通路的内端部,在沿着该内端部的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在滚珠循环槽的另一端侧开口形成的第二连接通路的一侧,设置内径朝向所述内端部开口逐渐缩小的第一锥形部,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内端部,在沿着该内端部的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侧,设置内径朝向所述内端部开口逐渐缩小的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构成为,螺母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之间的角度不足180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锥形部以及第二锥形部,可以在确保滚珠的负荷区域较大的同时谋求第一、第二连接通路和滚珠循环槽之间的滚珠移动的顺畅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简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机单元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的滚珠丝杠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a)是图4所示的滚珠循环槽的一端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b)是图4所示的滚珠循环槽的另一端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第一、第二连接通路以及第一、第二锥形部的结构的滚珠螺母的简图。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一、第二大径部的加工方法的滚珠螺母的简图。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一、第二等径部以及第一、第二锥形部的加工方法的滚珠螺母的简图。图9是作为现有技术而记载的第一比较例的与图5(a)相当的图。图10是第二比较例的与图5(a)相当的图。图11是第三比较例的与图5(a)相当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该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将该动力转向装置等应用于汽车的转向装置。即,如图1所示,该动力转向装置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其一端侧与方向盘1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的输入轴2;其一端侧经由未图示的扭杆与输入轴2的另一端侧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且其另一端侧经由齿条小齿轮机构4与转向轮5L、5R连结的输出轴3;配置在输入轴2的外周侧并基于该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相对旋转位移量来检测转向转矩的转矩传感器6;基于该转矩传感器6、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将与驾驶员的转向转矩相应的转向辅助转矩施加于后述的齿条轴7的电机单元30;以及对该电机单元30的输出(旋转力)进行减速的同时向后述的齿条轴7的轴向移动力进行转换并传递的传递机构20。所述齿条小齿轮机构4构成为在输出轴3的一端部的外周形成的未图示的小齿轮齿与在大致正交地配置在该输出轴3的一端部的齿条轴7的轴向规定范围形成的未图示的齿条齿啮合,齿条轴7根据输出轴3的旋转方向在轴向上移动。而且,齿条轴7的各端部分别经由拉杆8、8以及转向节臂9、9与转向轮5R、5L连结,齿条轴7向轴向移动而使得各转向节臂9、9经由各拉杆8、8被拉伸,从而变更转向轮5R、5L的方向。如图1、图2所示,所述齿条轴7轴向移动自如地被收容在齿轮壳体10内,该齿轮壳体10一体地构成用于收容齿条小齿轮机构4的第一齿轮壳体11以及用于收容所述传递机构20的第二齿轮壳体12。另外,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使在第二壳体12的接合端部突出设置的凸部12a嵌合于在第一齿轮壳体11的接合端部开设的凹部11a的状态下,使用将齿轮壳体10和电机单元30紧固连结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螺栓13与电机单元30紧固固定。如图2所示,所述传递机构20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能够一体旋转地设置在后述的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31a的前端部外周并以该输出轴31a的轴线L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带轮21;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在齿条轴7的外周并基于所述输入侧带轮21的旋转力以齿条轴7的轴线L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带轮22;夹设在该输出侧带轮22与齿条轴7之间,对所述输出侧带轮22的旋转进行减速的同时转换为齿条轴7的轴向运动的滚珠丝杠40;以及横跨并卷绕于输入侧带轮21和输出侧带轮22,通过将输入侧带轮21的旋转向输出侧带轮21传递来供所述两带轮21、22同步旋转的带23。所述传递机构20被收容并配置于在所述两齿轮壳体11、12的接合端部之间隔出的传递机构收容部14内。如图2~图4所示,所述滚珠丝杠40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形成为包围齿条轴7的筒状并且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齿条轴7的螺母41;由在齿条轴7的外周设置的螺旋状的轴侧滚珠丝杠槽42a和在螺母41的内周设置的螺旋状的螺母侧滚珠丝杠槽42b构成的滚珠循环槽42;在该滚珠循环槽42内能够滚动地夹设的多个滚珠43;以及将所述滚珠循环槽42的两端相连以供该滚珠循环槽42的两端部之间的滚珠43循环的筒状的连接部件即管44。所述螺母41的轴向一端部经由滚珠轴承2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齿轮壳体11,在另一端部的外周面嵌接固定有输出侧带轮22。另外,所述滚珠轴承24由与螺母41一体构成的内圈24a、被压在第一齿轮壳体11的内周面并且由防松螺母25紧固连结的外圈24b、以及滚动自如地夹设在所述内外圈24a、24b之间的多个滚珠24c构成。另外,在所述两滚珠丝杠槽42a、42b以及所述内外圈24a、24b之间,分别涂敷有用于对与所述各滚珠43、24c的滚动相伴随的摩擦进行润滑的规定的润滑脂。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螺母41上,在其轴向一端侧,以在所述滚珠循环槽42(螺母侧滚珠丝杠槽42b)的一端部开口的方式贯通形成有与管44的一端部连接而向滚珠循环槽42供给或从滚珠循环槽42排出滚珠43的第一连接通路50。同样地,在轴向另一端侧,虽然省略具体的图示,但是也以在所述滚珠循环槽42(螺母侧滚珠丝杠槽42b)的另一端部开口的方式贯通形成有与管44的另一端部连接而从滚珠循环槽42排出或向滚珠循环槽42供给滚珠43的第二连接通路60。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通路50、60具有:分别在螺母41的外周面开口形成并供管44连接的第一大径部51及第二大径部61;以及从该第一、第二大径部51、61朝向内侧分别呈台阶缩径状地以恒定的内径形成并在螺母41的内周面(螺母侧滚珠丝杠槽42b)开口的第一等径部52及第二等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580010417.html" title="动力转向装置以及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动力转向装置以及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轴向移动,以供转向轮转向;螺母,所述螺母以包围所述转向轴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转向轴;滚珠循环槽,所述滚珠循环槽由在所述转向轴的外周设置的螺旋槽状的轴侧滚珠丝杠槽、以及在所述螺母的内周设置的螺旋槽状的螺母侧滚珠丝杠槽构成;多个滚珠,所述滚珠能够滚动地夹设在所述滚珠循环槽内;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开口形成,另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且所述滚珠循环槽的一端侧开口形成;第二连接通路,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开口形成,另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且所述滚珠循环槽的另一端侧开口形成;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和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相连以供该两连接通路之间的滚珠循环;以及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螺母旋转,从而向所述转向轴施加转向力,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在沿着其另一端侧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一侧,具有内径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开口而逐渐缩小的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在沿着其另一端侧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侧,具有内径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开口而逐渐缩小的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构成为,所述螺母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之间的角度不足1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7 JP 2014-0361051.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轴向移动,以供转向轮转向;螺母,所述螺母以包围所述转向轴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转向轴;滚珠循环槽,所述滚珠循环槽由在所述转向轴的外周设置的螺旋槽状的轴侧滚珠丝杠槽、以及在所述螺母的内周设置的螺旋槽状的螺母侧滚珠丝杠槽构成;多个滚珠,所述滚珠能够滚动地夹设在所述滚珠循环槽内;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开口形成,另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且所述滚珠循环槽的一端侧开口形成;第二连接通路,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开口形成,另一端侧在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且所述滚珠循环槽的另一端侧开口形成;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和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相连以供该两连接通路之间的滚珠循环;以及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螺母旋转,从而向所述转向轴施加转向力,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在沿着其另一端侧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一侧,具有内径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开口而逐渐缩小的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在沿着其另一端侧开口的周向范围中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侧,具有内径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开口而逐渐缩小的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构成为,所述螺母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之间的角度不足180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都通过钻头加工而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都由从所述螺母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推进的钻头形成,所述钻头在前端侧具有顺着所述第一锥形部以及第二锥形部的各形状的尖细状的锥形加工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以及第二锥形部都由所述锥形加工部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为筒状,一端侧嵌插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另一端侧嵌插于所述第二连接通路,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一锥形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内径不变化的第一等径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内径不变化的第二等径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在比所述第一等径部靠所述一端侧具有相比该第一等径部形成为大径的第一大径部,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在比所述第二等径部靠所述一端侧具有相比该第二等径部形成为大径的第二大径部,所述连接部件被组装成,一端部抵接于在所述第一等径部和所述第一大径部之间形成的第一阶梯部,并且,另一端部抵接于在所述第二等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之间形成的第二阶梯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部以所述螺母的旋转轴的径向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轴侧滚珠丝杠槽的外周面之间的长度从所述滚珠循环槽侧朝向所述连接部件侧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并且,所述第二锥形部以所述螺母的旋转轴的径向上的所述第二锥形部与所述轴侧滚珠丝杠槽的外周面之间的长度从所述滚珠循环槽侧朝向所述连接部件侧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以与所述第一锥形部相向的形态设置有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另一端侧开口与所述轴侧滚珠丝杠槽接近的第一引导部,并且,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以与所述第二锥形部相向的形态设置有从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另一端侧开口与所述轴侧滚珠丝杠槽接近的第二引导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部以及第二锥形部分别构成为锥度不足120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以及第二连接通路构成为,所述螺母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10.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该动力转向装置用滚珠丝杠具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随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圭佑杉山弘幸丸山辰义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