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497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9:31
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具备:包括卷绕部和卷绕于卷绕部的导线的线圈部;收纳线圈部的外壳;以及将卷绕部与外壳紧固的至少一个紧固部。导线包括在卷绕部上沿绕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卷轴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延伸部分,紧固部设置在延伸部分之间,相对于与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装置。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5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05907号作出的,并基于该日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的利益,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都通过参照而在本申请中引用。
技术介绍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输电线圈装置以及受电线圈装置,利用线圈间的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等实现非接触的供电。各线圈装置在内部具有线圈以及铁氧体。线圈装置被外壳包围。外壳例如由保护罩和铝板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应用目标例如是电动车的供电系统。在该情况下,受电线圈装置搭载于车辆。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2以及3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作为受电线圈装置的车内转换器被搭载于车辆(底盘)内。或者,车内转换器突出地搭载于车架的下表面的下方。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中,支承作为受电线圈的二次自谐振线圈的线圈骨架借助与其凸缘部连接的固定部件安装于车辆。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装置中,受电部的铝制的基板经由螺栓孔而由非磁性螺栓固定于移动体的下部。供电部(输电装置)的铝制的基板经由螺栓孔而由非磁性螺栓固定于行驶路面等。聚碳酸酯制的保护罩经由螺栓孔而由非磁性螺栓固定于基板。在保护罩与绝缘板之间设置有隔离件,利用该隔离件,提高保护罩的强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313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735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20239号公报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螺线管型的线圈中,供导线卷绕的卷绕部(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为铁氧体外壳部分)在保护罩与铝板之间以呈平板状地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卷绕部形成有多个狭缝状的槽,导线配置于该槽。在这样的构造中,卷绕于卷绕部的导线在卷绕部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分别具有多个平行的直线状部分。因此,遍及配置于保护罩与铝板之间的卷绕部的整个区域都存在导线。公知有为了提高外壳的强度而设置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隔离件的技术。然而,在遍及卷绕部的整个区域都存在导线的螺线管型的线圈中,难以应用这样的隔离件。在采用螺线管型的线圈的线圈装置中,提高外壳的强度成为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的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是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部,上述线圈部包括卷绕部和卷绕于卷绕部的导线;收纳线圈部的外壳;以及将卷绕部与外壳紧固的至少一个紧固部,导线包括在卷绕部上沿绕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卷轴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延伸部分,紧固部设置在多个延伸部分之间,相对于与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根据该线圈装置,外壳收纳包括卷绕部的线圈部。在卷绕部上沿绕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部。利用紧固部将卷绕部与外壳紧固。紧固部相对于与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因此容易避免紧固部与导线的延伸部分干涉。换言之,能够提高设置紧固部时的自由度。由此,在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中,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部还包括配置于卷绕部的内部的磁性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电力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与平板状的线圈部的第一面相面对的第一外壳部件;以及固定于第一外壳部件、与和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外壳部件。在该情况下,利用紧固部将卷绕部与第一外壳部件以及第二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紧固,由此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卷绕部包括:配置于第一外壳部件与磁性部件之间的第一卷绕板;以及配置于第二外壳部件与磁性部件之间的第二卷绕板,紧固部贯通磁性部件,并且将第一卷绕板与第二卷绕板紧固。在该情况下,磁性部件设置在第一外壳部件以及第二外壳部件之间。紧固部贯通磁性部件将第一卷绕板与第二卷绕板紧固,因此,外壳相对于卷绕部被更牢固地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磁性部件设置有孔部,第一卷绕板以及第二卷绕板中的一方包括向孔部内突出的突出部,紧固部贯通突出部,将第一卷绕板与第二卷绕板紧固。在该情况下,紧固部贯通配置于磁性部件的孔部内的突出部,将第第一卷绕板与第二卷绕板紧固。第一卷绕板与第二卷绕板被更牢固地紧固。磁性部件被第一卷绕板以及第二卷绕板夹住并保持。虽然磁性部件具有脆性,但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高磁性部件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包括从第一外壳部件侧与第一卷绕板抵接的凸缘部,第一外壳部件经由凸缘部而由线圈部支承。在该情况下,第一外壳部件由线圈部支承,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外壳部件在紧固部的周边弯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贯通外壳。从外壳的外部进行借助紧固部实现的紧固,因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设置紧固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包括:第一结合部件,其一体设置于第一外壳部件、向第二外壳部件突出;以及第二结合部件,其一体设置于第二外壳部件、向第一外壳部件突出,第一结合部件以及第二结合部件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于线圈部内,并且第一结合部件与第二结合部件结合。在该情况下,紧固部不贯通外壳,因此不需要进行紧固部周围的密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部包括在卷轴方向相邻的延伸部分的间隔与其它延伸部分的间隔相等的均等部,紧固部设置于均等部。在该情况下,在线圈部的均等部,导线的间隔与其它部分相等,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小对磁场的影响。紧固部相对于与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因此,即便在设置于均等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避免与导线干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设置于绕线方向以及卷轴方向上的卷绕部的中央区域。在该情况下,在与卷绕部的中央区域对应的位置,外壳的强度提高。在与卷绕部的中央区域对应的位置,外壳比较容易弯曲。因此,外壳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设置于绕线方向以及卷轴方向上的外壳的中央区域。在该情况下,在与外壳的中央区域对应的位置,外壳的强度提高。外壳在中央区域比较容易弯曲。因此,外壳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设置于因设置紧固部而导致的电力效率的降低为0.1%以下的区域。在该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减小紧固部对电力效率施加的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设置于线圈部中的磁通密度比其它区域低的区域。在该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减小紧固部对磁通施加的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有多个,多个紧固部沿卷轴方向排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有多个,多个紧固部沿绕线方向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在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中,能够提高外壳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应用例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图3中,(a)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紧固部的部分的剖视图,(b)是用于说明(a)中的导线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图2中的紧固部附近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外壳以及卷绕部的中央区域的俯视图。图6中,(a)是示出考虑了磁通密度或者电力效率的情况下的紧固部的设置位置的俯视图,(b)是示出考虑了强度的情况下的紧固部的设置位置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a)所示的区域与图6的(b)所示的区域的重叠区域的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其它方式中设置有紧固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又一其它方式中设置有紧固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又一其它方式中设置有紧固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又一其它方式中设置有紧固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装置,所述线圈装置是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卷绕部和卷绕于所述卷绕部的导线;收纳所述线圈部的外壳;以及将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外壳紧固的至少一个紧固部,所述导线包括在所述卷绕部上沿绕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卷轴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延伸部分,所述紧固部设置在所述多个延伸部分之间,相对于与所述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2 JP 2014-1059071.一种线圈装置,所述线圈装置是螺线管型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卷绕部和卷绕于所述卷绕部的导线;收纳所述线圈部的外壳;以及将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外壳紧固的至少一个紧固部,所述导线包括在所述卷绕部上沿绕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卷轴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延伸部分,所述紧固部设置在所述多个延伸部分之间,相对于与所述卷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内部的磁性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与平板状的所述线圈部的第一面相面对的第一外壳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与和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外壳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部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的第一卷绕板;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的第二卷绕板,所述紧固部贯通所述磁性部件,并且将所述第一卷绕板与所述第二卷绕板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部件设置有孔部,所述第一卷绕板以及第二卷绕板中的一方包括向所述孔部内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紧固部贯通所述突出部,将所述第一卷绕板与所述第二卷绕板紧固。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侧与所述第一卷绕板抵接的凸缘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部而由所述线圈部支承。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良晋上田章雄荒木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