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涉及单片集成电路(IC)的制造,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与非平面高性能低电压(逻辑)晶体管结构兼容的高电压晶体管结构。
技术介绍
单片IC通常包括在衬底之上制造的大量有源器件(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以及无源器件(例如电阻器等)。当前的片上系统(SoC)技术致力于积极地按比例缩放FET栅极长度(Lg)以根据摩尔定律提供性能和面积比例缩放。低泄漏和/或高电压晶体管在SoC应用中是重要的,但至少部分地由于高电压晶体管的架构与高性能逻辑晶体管的架构的背离而使得横向比例缩放变得更加困难。横向比例缩放还减小了栅极-接触部间隔,这增加了峰值电场,从而进一步减小晶体管的高电压操作窗口。此外,横向比例缩放加剧了热载流子效应,该效应是高电压晶体管的主要限制因素。迄今为止,与高级CMOS架构和高电压晶体管架构的这个不兼容性促成昂贵的并遭受性能限制的芯片外解决方案。实现非平面晶体管(例如finFET)与能够具有带明显更大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和更大的栅极-漏极间隔的栅极电介质的晶体管单片地集成的器件架构对于采用功率管理电路、电荷泵器件、RF功率放大电路等的复杂单片SOCIC设计是有利的,所述单片SOCIC设计需要可以经受比逻辑电路所需的更高的击穿电压的晶体管。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本文中所描述的材料。为了说明的简单和清楚,附图中所示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为了清楚起见,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它元件被放大。此外,如果认为合适,则在附图当中重复附图标记以指示对应或相似的元件。在附图中:图1A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IC)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区之上的高电压FET,其中,所述高电压FET包括: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所述主体中的每个主体从所述衬底中的掺杂阱延伸,并且具有沟道区,所述沟道区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之间并且将所述掺杂阱分隔开;源极区,所述源极区位于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漏极区,所述漏极区位于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以及栅极叠置体,所述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沟道区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集成电路(IC)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区之上的高电压FET,其中,所述高电压FET包括: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所述主体中的每个主体从所述衬底中的掺杂阱延伸,并且具有沟道区,所述沟道区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之间并且将所述掺杂阱分隔开;源极区,所述源极区位于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漏极区,所述漏极区位于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以及栅极叠置体,所述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沟道区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的第二区之上的非平面FET,其中,所述非平面FET包括:第三非平面半导体主体;第二源极区和第二漏极区,所述第二源极区和第二漏极区设置在所述第三非平面半导体主体内并且由所述第三半导体主体内的第二沟道区分隔开;以及第二栅极叠置体,所述第二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沟道区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沟道区是所述衬底的平面部分;并且所述栅极叠置体还包括隔离电介质,所述隔离电介质设置在所述沟道区之上并且进一步包围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栅极叠置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电介质之上的掺杂的多晶硅电极;并且所述第二栅极叠置体包括金属电极和栅极电介质,所述栅极电介质具有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比所述隔离电介质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更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掺杂阱属于第一导电类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与所述沟道区的导电类型互补;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非平面半导体主体被掺杂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掺杂阱中的第一掺杂阱;并且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非平面半导体主体被掺杂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掺杂阱中的第二掺杂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源极区是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一对重掺杂区的其中之一;所述漏极区是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一对重掺杂区的其中之一;并且所述高电压FET还包括扩散接触部,所述扩散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着陆在所述重掺杂区中的每个重掺杂区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高电压FET还包括一对虚设栅极叠置体,第一虚设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所述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半导体主体之上,并且第二虚设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所述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半导体主体之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高电压FET还包括一对虚设栅极叠置体,第一虚设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所述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半导体主体之上,并且第二虚设栅极叠置体设置在所述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半导体主体之上,其中,所述虚设栅极叠置体中的每个虚设栅极叠置体包括与所述短沟道栅极叠置体大体上相同的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结构,其中:所述源极区是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一对重掺杂区的其中之一;所述漏极区是位于所述一对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一对重掺杂区的其中之一;并且所述短沟道和高电压FET还包括扩散接触部,所述扩散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着陆在所述重掺杂区、所述第二源极区、以及所述第二漏极区中的每个区上。10.一种集成电路(IC)结构,包括:多个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所述多个非平面半导体主体在衬底之上排列,其中,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是平行取向的,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的最长长度沿着第一维度延伸;一对掺杂阱,所述一对掺杂阱设置在所述衬底中,所述阱包含一对所述半导体主体并且沿着所述第一维度或与所述第一维度正交的第二维度彼此对准;隔离电介质,所述隔离电介质设置在所述掺杂阱之上并且包围所述多个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栅极电极,所述栅极电极设置在所述一对掺杂阱之间的所述隔离电介质之上,如果所述阱在所述第二维度上对准,则所述栅极电极限定所述第一维度上的栅极长度(Lg);并且如果所述阱在所述第一维度上对准,则所述栅极电极限定所述第二维度上的Lg;源极区,所述源极区位于所述一对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一半导体主体中;以及漏极区,所述漏极区位于所述一对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二半导体主体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IC结构,还包括: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三非平面半导体主体,所述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中的第三非平面半导体主体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位于所述一对掺杂阱之外的区域中;第二栅极电极,所述第二栅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非平面半导体主体之上;第二源极和漏极接触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弗阿,N·尼迪,CH·简,T·张,
申请(专利权)人:英特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