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929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的成型装置。控制部(70)控制吹塑机构(60),以通过向由管保持机构(30)保持在上模(12)与下模(11)之间的金属管材料(14)内供给气体,将金属管材料(14)膨胀成型。控制部(70)控制驱动部(81),使得通过在上模(12)及下模(11)之间的副型腔部(SC)内压扁已膨胀的金属管材料(14)的第2成型部分(14b)以成型凸缘部(80b)。成型装置(10)中,控制部(70)通过控制伺服马达(83)而在成型凸缘部(80b)时改变滑动件(82)的移动速度。因此,能够根据凸缘部(80b)的形状等以适当的移动速度控制挤压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带有凸缘的金属管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通过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以使其膨胀来进行成型的成型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成型装置具备:彼此成对的上模及下模;保持部,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保持金属管材料;及气体供给部,向由保持部保持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该成型装置中,通过向处于保持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状态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使金属管材料膨胀,从而能够使金属管材料成型为与模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4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此,已经要求在金属管上成型出凸缘。在利用上述那样的成型装置来成型带有凸缘的金属管的情况下,先在模具上形成凸缘成型用的容积较小的型腔,使金属管膨胀成型,并通过在凸缘成型用型腔内压扁金属管材料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成型出凸缘。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压扁金属管材料的一部分来成型凸缘部时,凸缘部中可能会产生松弛或扭曲等,从而要求进一步提高成型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的成型装置。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型带有凸缘的金属管的成型装置,其具备:彼此成对的第1模具及第2模具;使第1模具及第2模具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的滑动件;具备被构造为产生用于使滑动件移动的驱动力的伺服马达的驱动部;被构造为在第1模具与第2模具之间保持金属管材料的保持部;被构造为向由保持部保持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及被构造为控制驱动部、保持部及气体供给部的控制部,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控制气体供给部,以通过向由保持部保持在第1模具与第2模具之间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而使金属管材料膨胀成型;控制驱动部,以通过第1模具及第2模具压扁已膨胀的金属管材料的一部分来成型凸缘部;并通过控制伺服马达而在成型凸缘部期间改变滑动件的移动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方面的成型装置中,控制部控制气体供给部,以通过向由保持部保持在第1模具与第2模具之间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来使金属管材料膨胀成型。由此,金属管材料膨胀成型为与第1模具及第2模具对应的形状。并且,控制部控制驱动部,以通过第1模具及第2模具压扁已膨胀的金属管材料的一部分来成型凸缘部。在此,控制部通过控制伺服马达而在成型凸缘部期间改变滑动件的移动速度。因此,能够根据凸缘部的形状等以适当的移动速度控制挤压的动作。因此,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方面的成型装置中,控制部可在成型凸缘部期间阶段性地改变滑动件的每预定时间段的移动量。由此,能够使凸缘部难以产生裂纹,并且通过增加凸缘部的变形量,能够提高成型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方面的成型装置中,控制部可在成型凸缘部期间以曲线的方式改变滑动件的移动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弯曲位置的尺寸精度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提高耐冲击性和抗疲劳断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方面的成型装置中,控制部在成型凸缘部时,相较于成型初期可增加成型后期滑动件的每预定时间段的移动量。由此,在成型初期,通过减少滑动件的每预定时间段的移动量,能够一点一点地压扁金属管材料以免使金属管材料急剧变形。另一方面,在使金属管材料已经变形一定程度的成型后期,通过增加滑动件的每预定时间段的移动量,能够快速成型凸缘部的最终形状。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且为吹塑成型模具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表示利用成型装置进行的制造工序的图,图3(a)是表示在模具内设置有金属管材料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金属管材料由电极保持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利用成型装置进行的吹塑成型工序及之后的流程的图。图5是电极周边的放大图,图5(a)是表示由电极保持金属管材料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吹塑机构抵接于电极的状态的图,图5(c)是电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吹塑成型模具的动作和金属管材料的形状的变化的图,图6(a)是表示将金属管材料设置于吹塑成型模具的时间点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吹塑成型时的状态的图,图6(c)是表示通过挤压而成型凸缘部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通过控制部控制滑动件的速度的一方面的一例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通过控制部控制滑动件的速度的一方面的一例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成型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成型出带有凸缘的金属管的成型装置10被构造为具备:吹塑成型模具13,包括上模(第1模具)12及下模(第2模具)11;滑动件82,使上模12及下模11中的至少一个模具移动;驱动部81,产生用于使滑动件82移动的驱动力;管保持机构(保持部)30,在上模12与下模11之间水平保持金属管材料14;加热机构50,对由该管保持机构30保持的金属管材料14通电并加热;吹塑机构(气体供给部)60,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14吹入高压气体;控制部70,控制驱动部81、管保持机构30、加热机构50及吹塑机构60;及水循环机构72,对吹塑成型模具13进行强制性水冷。控制部70进行在金属管材料14已被加热至淬火温度(AC3相变点温度以上的温度)时关闭吹塑成型模具13并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14吹入高压气体等一系列控制。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成品所涉及的管称为金属管80(参考图4),将完成之前所经历的途中阶段的管称为金属管材料14。下模11固定于大的基台15。并且,下模11由大型钢铁制块构成,且在其上表面具备型腔(凹部)16。而且,在下模11的左右端(图1中为左右端)附近设置有电极容纳空间11a,在该空间11a内具备构成为能够通过致动器(未图示)上下进退移动的第1电极17和第2电极18。在这些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上表面形成有与金属管材料14的下侧外周面对应的半圆弧状的凹槽17a、18a(参考图5(c)),因此能够载置金属管材料14以便恰好嵌入该凹槽17a、18a的部分。并且,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正面(模具的外侧方向的面)的外周朝向凹槽17a、18a以锥状倾斜,由此形成凹陷的锥形凹面17b、18b。另外,在下模11内形成有冷却水通道19,在大致中心处具备从下方插入的热电偶21。该热电偶21通过弹簧22被支撑为能够上下移动。另外,位于下模11侧的一对第1电极17、第2电极18兼作管保持机构30,且能够水平支撑金属管材料14以便能够在上模12与下模11之间上下移动。并且,热电偶21仅仅作为测温机构的一例而示出,也可以是辐射温度计或光学温度计等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另外,如果获得通电时间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则完全能够形成省略测温机构的构造。上模12是大型钢铁制块,在其下表面具备型腔(凹部)24,并且其内置有冷却水通道25。上模12在其上端部固定到滑动件82。然后,固定有上模12的滑动件82从加压缸26悬挂,且被导引缸27引导以便不会横向摆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部81具备产生用于使滑动件82移动的驱动力的伺服马达83。驱动部81由流体供给部构成,该流体供给部将驱动加压缸26的流体(将液压缸用作加压缸26时为液压油)供给到该加压缸26。控制部70通过控制驱动部81的伺服马达83来控制供给到加压缸26的流体的量,能够控制滑动件82的移动。另外,驱动部81并不限定于如上述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装置,其成型带有凸缘的金属管,包括:彼此成对的第1模具及第2模具;滑动件,其被构造成使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中的至少一个移动;驱动部,其具备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被构造成产生用于使所述滑动件移动的驱动力;保持部,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保持金属管材料;气体供给部,其被构造成向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及控制部,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部、所述保持部及所述气体供给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气体供给部,以通过向由所述保持部保持在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的所述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使所述金属管材料膨胀成型;控制所述驱动部,以通过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压扁已膨胀的所述金属管材料的一部分来成型凸缘部;及通过控制所述伺服马达而在成型所述凸缘部期间改变所述滑动件的移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成型装置,其成型带有凸缘的金属管,包括:彼此成对的第1模具及第2模具;滑动件,其被构造成使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中的至少一个移动;驱动部,其具备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被构造成产生用于使所述滑动件移动的驱动力;保持部,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保持金属管材料;气体供给部,其被构造成向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及控制部,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部、所述保持部及所述气体供给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气体供给部,以通过向由所述保持部保持在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的所述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纪条石塚正之杂贺雅之小松隆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林茨研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