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属于建筑屋面结构的连接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及其拼接安装方法。所述屋面板的相对两侧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下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屋面板的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为“”字形,所述固定件包括一水平压条和与所述水平压条均垂直的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所述固定件通过与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进行扣接,从而实现相邻屋面板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所述安装组件中固定件和屋面板连接部的形状尺寸,能实现屋面板有效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施工更加简单方便,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材料可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符合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属于建筑屋面结构的连接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及拼接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屋面板板缝连接固定方式主要有接缝钢筋加填缝砂浆固定、耐碱网格布抗裂腻子抹缝、打胶抹缝、金属盖板盖缝等处理方式:接缝钢筋加填缝砂浆固定:在板拼接处增加接缝钢筋后用填缝砂浆填实抹平,硬化后即完成固定。现场施工繁琐、需养护时间、砂浆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易引起开裂漏水等隐患。耐碱网格布抗裂腻子抹缝:在板拼接处先用胶或砂浆密缝,粘贴耐碱网格布,再用抗裂腻子批嵌封闭。现场施工繁琐、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耐久性不足。打胶抹缝:先清理板面,板缝拼接处打胶密缝。胶与板体间的粘结牢度差、胶的耐久性不足。金属板盖缝:板拼接处用一定宽度的金属板盖缝,用钉将金属板与屋面固定。该施工方法简单,但普通金属板耐久性差、美观性差。综上所述,上述各种固定方式都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及拼接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固定密封技术中存在的现场施工繁琐、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耐久性不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所述屋面板的相对两侧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下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屋面板的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为“”字形,所述固定件包括一水平压条和与所述水平压条均垂直的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所述固定件通过与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进行扣接,从而实现相邻屋面板的连接。进一步地,屋面板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屋面板垂直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垂直的凹槽底面以及与所述凹槽底面垂直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屋面板侧边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中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的高度及厚度均相等,并且所述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具有一定厚度,控制所述固定件中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侧边厚度的2-2.5倍。进一步地,控制所述连接部中所述凹槽底面的宽度为所述固定件中第一纵向肋条或第二纵向肋条厚度的1-1.5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中水平压条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底面和所述第二侧边宽度之和的2.5-5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材质为铝合金。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应用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所述拼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屋面板具有连接部的一侧对齐,并保证两个屋面板连接部中的第二侧边对齐;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形成倒“凹”字形沟槽;(2)将所述固定件的所述水平压条朝上,第一纵向肋条和第二纵向肋条朝下;然后将“”字形的所述固定件压入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形成的所述倒“凹”字形沟槽中;(3)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倒“凹”字形沟槽所形成的空间内挤满耐候密封胶进行密闭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的所述固定件采用铝合金材质、生产容易、使用寿命长且造型简单制作方便;并且控制所述安装组件中固定件和屋面板连接部的形状尺寸,能实现屋面板有效固定。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利用耐候密封胶进行密闭,通过控制“”形固定件中水平压条的宽度,使水平压条能够完全覆盖所述屋面板的连接部,进而能够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耐候密封胶,大大延长了耐候密封胶的使用寿命,使板缝的防水性大大提高;并且控制“”形固定件中水平压条的宽度,进而保证固定件中水平压条完全覆盖屋面板的连接部,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的渗入。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施工更加简单方便,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材料可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符合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屋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屋面板的连接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固定件的横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组件中屋面板与固定件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屋面板、2.固定件、3.连接部、4.水平压条、5.第一纵向肋条、6.第二纵向肋条、7.第一侧边、8.凹槽底面、9.第二侧边、10.耐候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所述屋面板1的相对两侧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下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屋面板的连接部3;所述固定件2为“”字形,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水平压条4和与所述水平压条4均垂直的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所述固定件2通过与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3进行扣接,从而实现相邻屋面板1的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2的材质为铝合金。采用铝合金材质、生产容易、使用寿命长且造型简单制作方便;并且控制所述安装组件中固定件和屋面板连接部的形状尺寸,能实现屋面板有效固定。并且所述固定件的长度(如图3中字母L所示)与所述屋面板具有连接部的侧边的长度相同。屋面板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屋面板垂直的第一侧边7、与所述第一侧边垂直的凹槽底面8以及与所述凹槽底面垂直的第二侧边9;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屋面板1侧边的一部分。所述第二侧边9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边7的高度。所述固定件中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的高度及厚度均相等,并且所述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边9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在后续安装的过程中,所述固定件的水平压条4能够与所述屋面板1的表面贴合,若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的高度太大,会导致水平压条4不能够与所述屋面板1的表面贴合,进而引起防水效果、防晒效果差等问题。所述第二侧边9具有一定厚度,第二侧边的厚度如图3中箭头所示,控制所述固定件2中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侧边9厚度的2-2.5倍。此处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所述固定件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能够与相邻两个屋面板的第二侧边扣接;控制所述连接部3中所述凹槽底面8的宽度为所述固定件2中第一纵向肋条5或第二纵向肋条6厚度的1.5倍。此处设置是为了保证所述所述固定件2中第一纵向肋条5或第二纵向肋条能够充分压入连接部3的凹槽中。所述固定件2中水平压条4的宽度(如图3中字母B所示)为所述凹槽底面8和所述第二侧边9宽度之和的5倍。此处的设置是为了使水平压条4能够完全覆盖相邻两屋面板的连接部,能够起到防水,以及防止阳光暴晒连接部的作用。实施例2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实施例1中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所述拼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屋面板1具有连接部的一侧对齐,并保证两个屋面板1连接部3中的第二侧边9对齐;两个相邻屋面板1的连接部3形成倒“凹”字形沟槽;(2)将所述固定件的所述水平压条4朝上,第一纵向肋条4和第二纵向肋条5朝下;然后将“”字形的所述固定件3压入两个相邻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的相对两侧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下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屋面板的连接部(3);所述固定件(2)的横截面为字形,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水平压条(4)和与所述水平压条(4)均垂直的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所述固定件(2)通过与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3)进行扣接,从而实现相邻屋面板(1)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的相对两侧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下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屋面板的连接部(3);所述固定件(2)的横截面为字形,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水平压条(4)和与所述水平压条(4)均垂直的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所述固定件(2)通过与两个相邻屋面板的连接部(3)进行扣接,从而实现相邻屋面板(1)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屋面板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屋面板垂直的第一侧边(7)、与所述第一侧边垂直的凹槽底面(8)以及与所述凹槽底面垂直的第二侧边(9);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屋面板(1)侧边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9)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边(7)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中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的高度及厚度均相等,并且所述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肋条(6)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边(9)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屋面板拼接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9)具有一定厚度,控制所述固定件(2)中第一纵向肋条(5)和第二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予新,
申请(专利权)人:李予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