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636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08:25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使制冷剂与冷却水热交换的第1热交换部(12)。第1热交换部(12)具有:多个第1板状部件(11),彼此层叠并接合;及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121)和多个冷却水流路(122),设置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之间。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121)和多个冷却水流路(122)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上排列。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有:第2顶板(19),与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中的配置在层叠方向的最外侧的第1顶板(18)接合;及气液分离部(30),具有第1顶板(18)与第2顶板(19)之间的空间,分离流入内部的制冷剂的气液,蓄积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由此,在具有分离制冷剂的气液的气液分离部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能够实现体型的小型化,并减小搭载时的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在2014年5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07117和在2014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21497为基础,通过参照将该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层叠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在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层叠型热交换器:通过使多个大致平板状的传热板隔着间隔地重叠,从而在传热板之间交替形成制冷剂流路和热介质流路,从而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在这样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使从该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并且使蓄积制冷剂的圆筒状的调制器一体化。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使圆筒状的调制器在大致框体形状的热交换器的外侧一体化。因此,有可能导致体型大型化并且在搭载时产生不配置任何部件的空间,所谓的无用空间。此外,在对于这样的调制器一体型的热交换器添加对从调制器流出的液相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的过冷却部的情况下,存在体型越来越大型化的情况。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1078136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在具有使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部的层叠型热交换器中,实现体型的小型化,并且减小搭载时的无用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第1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1热交换部。第1热交换部包含:多个第1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设置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之间,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制冷剂流动;以及多个第1热介质流路,设置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之间,在多个第1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第1热介质流动。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有:第2端板,接合于第1端板,该第1端板是多个第1板状部件中的1个且配置于层叠方向的最外侧;以及气液分离部,具有设置在第1端板与第2端板之间的空间,对流入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对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进行蓄积。由此,以与该第1端板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将第2端板接合于第1端板,并且通过该空间构成气液分离部。由此,仅通过对第1热交换部追加板状的第2端板,就能够设置气液分离部。因此,能够实现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减小搭载时的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图2是从第2顶板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顶板的图。图3是图1的III向矢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偏置翅片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图9是图8的IX向矢图。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图。图14是图13的XIV向矢图。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图16是图14的XVI-XVI剖视图。图17是图14的XVII-XVII剖视图。图1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蒸发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图20是图20的XX向矢图。图21是图20的XXI-XXI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在仅对各方式中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不光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的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特别妨碍组合,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第1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10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热交换器10是使制冷循环的高压侧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侧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热介质。作为冷却水例如可以使用至少包含乙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或者纳米流体的液体、或者防冻液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乙二醇系的防冻液(LLC)作为冷却水。通过将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以下,仅简称为板状部件11)层叠并接合而一体地形成热交换器10。以下,将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在图1的例中为上下方向)称为板层叠方向,将板层叠方向的一端侧(在图1的例中为上端侧)称为板层叠方向一端侧,将板层叠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1的例中为下端侧)称为板层叠方向另一端侧。板状部件11是细长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作为具体的材质,例如使用在铝芯材上包覆钎料而得到的包层材料。在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11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向大致板层叠方向(换言之,与板状部件11的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凸出部111。在多个板状部件11彼此层叠的状态下,通过钎焊将凸出部111之间接合。多个板状部件11被配置为凸出部111的突出顶端彼此朝向相同的一侧(在图1的例中为大致下方侧)。多个板状部件11形成第1热交换部12(以下,仅简称为热交换部12)、制冷剂用第1箱空间13、制冷剂用第2箱空间14、冷却水用第1箱空间15以及冷却水用第2箱空间16。热交换部12由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121(以下,仅简称为制冷剂流路121)和多个第1冷却水流路122(以下,仅简称为冷却水流路122)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流路122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热介质流路。多个制冷剂流路121和多个冷却水流路122形成于多片板状部件11彼此之间。制冷剂流路121和冷却水流路122的长度方向与板状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一致。制冷剂流路121和冷却水流路122在板层叠方向上各1个地交替地层叠配置(并排配置)。板状部件11起到将制冷剂流路121和冷却水流路122分隔的隔壁的作用。在制冷剂流路12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冷却水流路122中流动的冷却水的热交换是经由板状部件11进行的。制冷剂用第1箱空间13和冷却水用第1箱空间15相对于热交换部12配置在制冷剂流路121和冷却水流路122的一方侧(在图1的例中为右方侧)。制冷剂用第2箱空间14和冷却水用第2箱空间16相对于热交换部12配置在制冷剂流路121和冷却水流路122的另一方侧(在图1的例中为左方侧)。制冷剂用第1箱空间13和制冷剂用第2箱空间14对多个制冷剂流路121进行制冷剂的分配和集合。冷却水用第1箱空间15和冷却水用第2箱空间16对多个冷却水流路122进行冷却水的分配和集合。制冷剂用第1箱空间13、制冷剂用第2箱空间14、冷却水用第1箱空间15以及冷却水用第2箱空间16由形成于板状部件11的四个角的连通孔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11的四个角中的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角部设置有制冷剂用第1箱空间13和制冷剂用第2箱空间14,在剩余的2个角部设置有冷却水用第1箱空间15和冷却水用第2箱空间16。在构成热交换部12的多片板状部件11中的位于最靠板层叠方向一端侧的最端板状部件17安装有第1接头21和第1冷却水管22。第1接头21是用于接合制冷剂配管的部件,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层叠型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第1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1热交换部(12),该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12)包含:多个第1板状部件(11),该多个第1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121),该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之间,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所述制冷剂流动;以及多个第1热介质流路(122),该多个第1热介质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之间,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所述第1热介质流动,该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有:第2端板(19),该第2端板接合于第1端板(18),该第1端板是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中的1个且配置于所述层叠方向的最外侧;以及气液分离部(30),该气液分离部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端板(18)与所述第2端板(19)之间的空间,对流入内部的所述制冷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对所述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进行蓄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3 JP 2014-107117;2014.10.30 JP 2014-221491.一种层叠型热交换器,具有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第1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1热交换部(12),该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12)包含:多个第1板状部件(11),该多个第1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121),该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之间,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所述制冷剂流动;以及多个第1热介质流路(122),该多个第1热介质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之间,在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层叠方向上排列,供所述第1热介质流动,该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有:第2端板(19),该第2端板接合于第1端板(18),该第1端板是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中的1个且配置于所述层叠方向的最外侧;以及气液分离部(30),该气液分离部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端板(18)与所述第2端板(19)之间的空间,对流入内部的所述制冷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对所述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进行蓄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板(18)的重力方向下方部具有使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气液分离部(30)的制冷剂流入部(181),所述第2端板(19)的重力方向下方部具有使液相的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部(30)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19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层叠型热交换器还具有使所述制冷剂与第2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2热交换部(62),所述第2热交换部(62)包含:多个第2板状部件(61),该多个第2板状部件彼此层叠并接合;多个第2制冷剂流路(621),该多个第2制冷剂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2板状部件(61)之间,供所述制冷剂流动;以及多个第2热介质流路(622、623),该多个第2热介质流路设置在所述多个第2板状部件(61)之间,供所述第2热介质流动,所述多个第2板状部件(61)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多个第1板状部件(11)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短,所述第2热交换部(62)接合于所述第2端板(19),所述第2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荣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