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射膜、以及使用了该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单元,所述反射膜的特征在于: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含有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反射膜、以及使用了该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单元,所述反射膜可以抑制反射膜与接触的构件(例如导光板)的粘贴,同时可以抑制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损伤(擦伤、刮落粉的转移污染)和由热导致的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污染,并且耐热性良好(由热导致的变色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源所使用的反射膜,特别涉及适合于边光型背光源单元的反射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中,一般采用从背面对液晶层进行照射来发光的背光源方式。作为该背光源方式,已知边光型和直下型。作为这些背光源所使用的反射膜,已知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叠层含有粒子的树脂层(也称为珠层、含粒子层或涂布层),表面形成由粒子形成的凸部(突起)的反射膜。例如,为了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抑制亮度不均,提出了规定粒子的被覆率、粒子的叠层数、突起高度、突出的粒子个数等的树脂层(例如专利文献1~4)。此外,为了抑制构成边光型背光源单元的导光板与反射膜的粘贴,或为了抑制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接触而使导光板带有擦伤,提出了使树脂层含有粒子而使树脂层表面形成由粒子形成的凸部(突起)(例如专利文献5~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58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432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4423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21063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9201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8-512719号公报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1/10529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108190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2-1596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许多种类的粒子作为树脂层所含有的粒子。在这些粒子中,也例示了聚乙烯粒子。作为一直以来已知的聚乙烯粒子的平均分子量,通常为10万以下。本专利技术人等着眼于以聚乙烯粒子、聚丙烯粒子为代表的聚烯烃粒子具有硬度较低,对于热的劣化(变色等)较少这样的特性,着手开发利用了这些特性的反射膜。然而,表明了在使树脂层含有一直以来通常已知的聚乙烯粒子的情况下,在加工时或制品使用时的高温环境下,易于发生熔融、变形,其结果是引起使与反射膜接触的构件(例如导光板)污染这样的麻烦问题。此外,已知聚乙烯粒子的滑动性比较良好。然而,在使树脂层含有一直以来通常已知的聚乙烯粒子而使反射膜的表面形成凸部(突起)的情况下,未充分地表现由与导光板的接触带来的滑动性,其结果表明存在下述问题:由于与导光板的接触而刮掉的聚乙烯粒子的一部分(刮落粉)附着于(转移至)导光板而使导光板污染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射膜以及使用了该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单元,所述反射膜利用聚烯烃粒子的特性(硬度比较低,对于热的劣化(变色)比较少这样的特性),可以抑制反射膜与接触的构件(例如导光板)的粘贴,同时可以抑制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损伤(擦伤、刮落粉的转移污染)和由热导致的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污染,并且耐热性良好(由热导致的变色小)。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成。[1]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上述树脂层含有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2]根据[1]所述的反射膜,上述聚烯烃粒子为聚乙烯粒子和/或聚丙烯粒子。[3]根据[1]或[2]所述的反射膜,上述聚烯烃粒子的平均粒径(r:μm)为5~100μm。[4]根据[1]~[3]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上述树脂层中的上述聚烯烃粒子的含量相对于树脂层的固体成分总量100质量%为3~75质量%。[5]根据[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上述聚烯烃粒子的平均粒径(r:μm)与上述树脂层的厚度(d:μm)的比率(r/d)为1.5以上。[6]根据[1]~[5]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上述基材膜为至少内部具有气泡的白色膜。[7]根据[1]~[6]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上述基材膜为在内部含有气泡的膜层(B层)的两面叠层有用于支持上述B层的膜层(A层)的白色膜。[8]一种边光型背光源单元,上述边光型背光源单元是[1]~[7]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以其叠层有树脂层的面与导光板相对的方式配置而成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反射膜,其可以抑制反射膜与接触的构件(以下,有时也称为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粘贴,同时可以抑制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损伤(擦伤、刮落粉的转移污染)和由热导致的接触构件(例如导光板)的污染,并且耐热性良好(由热导致的变色小)。在本专利技术中,与反射膜接触的构件(接触构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反射膜的用途、使用目的来适当选择接触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特别适合于边光型背光源单元,这样的单元中反射膜与导光板接触配置,以下,作为接触构件的例子,以导光板进行说明。有时由于反射膜与导光板的粘贴而产生白点斑(产生点状地明亮可见的部分这样的现象),但可以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来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其结果是抑制白点斑的产生。有时由于反射膜与导光板接触而导光板损伤,但可以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来抑制导光板的损伤。这里,所谓导光板损伤,可举出例如导光板带有擦伤;反射膜的树脂层中的粒子被刮去,该刮落粉转移至导光板而使导光板污染。此外,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单元有时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点亮而变成高温,在作为树脂层所含有的粒子使用了以往的聚乙烯粒子的情况下,有时聚乙烯粒子熔融而使导光板污染,但可以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来抑制这样的由热导致的导光板的污染。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通过使用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从而耐热性(由热导致的变色)变得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反射膜的一例的树脂层表面的由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得到的表面照片的图像的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树脂层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显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树脂层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与实施方式一起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含有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反射膜优选在树脂层表面形成有由上述聚烯烃粒子形成的凸部。通过在树脂层表面设置上述那样的凸部,从而抑制反射膜与导光板的粘贴,其结果是抑制白点斑的产生,因此优选。而且,通过由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形成凸部,从而可抑制导光板的损伤(擦伤、刮落粉的转移污染)和由热导致的导光板的污染,因此优选。此外,通过使用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从而耐热性(由热导致的变色)变得良好,因此优选。这里,在树脂层表面是否形成有由粒子形成的凸部,可以通过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以倍率500倍观察树脂层表面来确认。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角度相对于树脂层表面为30度的斜角进行观察来更明确地确认凸部。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反射膜的一例的树脂层表面的由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得到的表面照片的图像。可以明确地确认树脂层表面存在有由粒子形成的凸部。图2、3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树脂层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3中,符号1表示由树脂形成的皮膜,符号2表示粒子(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树脂层表面中的由粒子形成的凸部可以是仅粒子的一部分突出于表面而形成(图2(A)),也可以是粒子的一半以上突出于表面而形成(图2(B))。凸部可以如图2(A)和图2(B)所示那样由各个粒子形成,也可以是以多个粒子集合或凝集了的状态形成凸部(图2(C))。此外,可以是粒子平面地几乎没有间隙地排列在树脂层表面而形成凸部(图3(A)),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含有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30 JP 2014-1120661.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含有粘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所述聚烯烃粒子为聚乙烯粒子和/或聚丙烯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膜,所述聚烯烃粒子的平均粒径r为5~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所述树脂层中的所述聚烯烃粒子的含量相对于树脂层的固体成分总量100质量%为3~75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正太郎,若原隆一,冢村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