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圈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83729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音圈扬声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单体,每一扬声单体均包括磁路系统、振膜和音圈,音圈与振膜连接,且音圈收容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两个磁路系统的磁间隙的开口背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的扬声装置。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
,具体涉及一种双音圈扬声组件以及具有该双音圈扬声组件的扬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扬声器作为具有语音播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终端要求扬声器有较高的声压级,而现有的扬声器设计普遍使用一个振膜和一个音圈,电声转换效率较低,提高声压级(响度)的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声压级的扬声器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音圈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能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音圈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共用一振膜,第一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一音圈,第二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二磁路系统和第二音圈,第一音圈收容于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第二音圈收容于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中,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与振膜连接。其中,双音圈扬声组件还包括用于收容固定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的外围壳体,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同一侧,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将振膜的外边缘压持于第一壳体的边缘上。其中,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组件,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磁组件,第一磁组件环绕第二磁组件的周围且与第二磁组件间隔设置,第一磁组件和第二磁组件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磁间隙。其中,第二磁组件和第一壳体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磁间隙。其中,第一磁组件和第二磁组件均包括磁钢和导磁板,导磁板设置于磁钢的朝向振膜的一侧。其中,第二壳体开设有用于暴露振膜的开口。其中,双音圈扬声组件进一步包括弹片,弹片用于与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电性连接。其中,双音圈扬声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振膜外侧的球顶。其中,振膜包括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中部区域为平面结构,边缘区域为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球顶设置于对应的平面结构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装置,包括上述双音圈扬声组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计两套扬声单体,即通过两个音圈驱动同一振膜产生声音,从而能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音圈扬声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双音圈扬声组件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各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本专利技术全文所采用的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等措辞,均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各个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音圈扬声组件。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10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共用一振膜11,第一扬声单体包括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一音圈13,第二扬声单体包括第二磁路系统和第二音圈15。其中,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均与振膜11连接。第一音圈13收容于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121种,第二音圈15收容于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141中,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的开口同向设置,即,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间隙141的开口均朝向振膜11。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10进一步包括收容固定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的外围壳体。具体地,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61和第二壳体162,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固定于第一壳体161的同一侧,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固定于第二壳体162的朝向第一壳体161的一侧。第二壳体162将振膜11的外边缘压持于第一壳体161的边缘上,第二壳体162和第一壳体161相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从而将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收容固定。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62开设有用于暴露振膜11的开口。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分别包括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第一磁组件122环绕第二磁组件142的周围且与第二磁组件142间隔设置。第二磁组件142和第一壳体161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磁间隙121,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磁间隙1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优选包括磁钢171和导磁板172,导磁板172设置于磁钢171的朝向振膜11的一侧。当然,其他实施例可设置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均为磁铁。在本实施例中,对应邻近于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两侧的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的极性相反。以图1所示为例,邻近于第二磁间隙141两侧的第一磁组件122为S极,则邻近于第二磁间隙141两侧的第二磁组件142为N极。第二磁组件142所产生的磁感线由N极出发,穿过对应的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对应进入位于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另一侧的第一磁组件122的S极,在该第二磁组件142的内部由S极流向N极,从而组成完整的磁感线回路。在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中,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均可以产生所述磁感线回路。进一步,对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进行通电。可选地,双音圈扬声组件10设置有位于第二壳体162一侧的弹片18,弹片18用于与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电性连接,即,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可通过弹片18通电。其中,位于左右两侧第一磁间隙121中的第一音圈13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图1所示为例,左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内,右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外;位于左右两侧第二磁间隙141中的第二音圈15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图1所示为例,左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内,右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外。由上述可知,在第二磁组件142每一侧,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的电流方向相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电的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在前述磁感线回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力,所述力分别推动振膜11振动,继而振膜11推动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应该理解到,图1所示实施例仅是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10的一种工作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磁组件122和第二磁组件142的极性以及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通电时的电流方向,使得双音圈扬声组件10产生声音,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壳体161的对应于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磁轭。所述磁轭用于约束磁感线向外散放,使磁感线集中在感应线圈(即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周围,以提高感应效率,并且起到磁屏蔽作用。当有一个电信号给到双音圈扬声组件10,即同时对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进行通电时,振膜11工作(振动),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仅通过一个音圈驱动振膜工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当于增大了双音圈扬声组件10的有效振动面积,即振膜推动空气进行振动的有效面积。根据如下声压级的计算公式,可知,双音圈扬声组件10的声压级与有效振动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增大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从而提高了电声转换效率。其中,SPLref表示双音圈扬声组件10的声压级,B表示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中的磁感应强度,l表示第一音圈13和第二音圈15分别切割第一磁间隙121和第二磁间隙141中的磁感应线的有效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音圈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单体和所述第二扬声单体共用一振膜,所述第一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二磁路系统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收容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收容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分别与所述振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单体和所述第二扬声单体共用一振膜,所述第一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扬声单体还包括第二磁路系统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收容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收容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分别与所述振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音圈扬声组件还包括用于收容固定所述第一扬声单体和所述第二扬声单体的外围壳体,所述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将所述振膜的外边缘压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组件,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磁组件,所述第一磁组件环绕所述第二磁组件的周围且与所述第二磁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组件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倪漫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