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管。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轴线自上而下分为直径递减的四段: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并且所述第二锥筒段与所述第一锥筒段呈相似圆锥形;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5‑160°;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22:43‑45:6‑7。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四段式的设计,以形成遵循流体力学抽离原理的倍数量级体积稀释系统以及双锥体级联流体形变系统,从而实现中央吸管的均匀抽吸,达到对每层液体的均匀抽吸,同时解决了易破损以及读数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仪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存在以下问题:一、管体是一个圆筒体,为等距刻线,因此对不同体积溶液的读数绝对误差都相同,导致对小体积溶液的测量不精确,相对误差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二、中间吸管的倾斜角度均较大(吸管竖直放置时管尖与水平面的夹角),抽取液体时不但会形成抽吸死角,还会出现吸管周围的液面“塌陷”,液面不能均匀下移,影响全血离心后各层的精确分离,同时会导致在离心吸液的过程中,中间吸管只会吸收一侧的液体,导致离心取样不均匀,导致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管,所述离心管解决了对小体积溶液的测量精确度低以及对不同层样品取样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轴线自上而下分为直径递减的四段: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并且所述第二锥筒段与所述第一锥筒段呈相似圆锥形;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5-160°;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22:43-45:6-7。本专利技术的管体分为四段式设计,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为直径递减。这样的流线型设计首先实现了“倍数量级体积稀释系统”,达到第二圆筒段对第一锥筒段的“体积稀释”(体积的数量级改变),实现中央吸管对液体的精确抽吸,达到精确调控体积的目的。通俗而言,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使管体下半部分的刻度更小,对小体积溶液的测量精确度更高。同时,管体上半部分刻度大,适于测量大体积溶液。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管对溶液体积的限制小,适用范围更广。其次,使离心管底边的面积减小,形成一种梯形的流体结构,遵循流体力学的抽吸原理,使吸管周区和离心管周区的液体迟滞层尽量减小,使其在与中央吸管相配合达到整个液体层面在抽吸过程中均匀下移的效果,从而提高取样准确性及读数准确度。相反,若离心管底部是圆柱体,中央吸管抽吸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问题:1.形成抽吸死角;2.出现吸管周围的液面“塌陷”,液面不能均匀下移,影响全血离心后各层的精确分离。第三,管体四段直径递减的结构形成了双锥体级联流体形变系统,达到流体形状的“稀释性改变”(流体结构的数量级改变),从而实现中央吸管的均匀抽吸,达到对每层液体的均匀抽吸。另外,提高离心管的结构牢固度,不易破损。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管既适用于生化领域的普通离心,也适用于医学领域的特殊离心,例如血液、尿液等的离心。针对不同领域,离心管其它结构的设计可能有差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管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以达到更多的技术效果:优选地,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7°。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43:6-7,优选30:20:43:6.75。本专利技术若是针对普通离心,则离心管管体的开口端设有盖帽,所述盖帽为全封闭式。若是针对血液离心,例如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其所用的管体与上文的四段式管体相同,并且所述管体的开口端设有盖帽,所述盖帽设有通气孔,以及一个或多个吸管孔。通气孔是为了平衡气压。通气孔处还可以设置过滤棉,以净化空气,防止血液被污染。吸管孔的目的是使吸管深入管体以吸取分离后上清液或者红细胞。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需要设置多个吸管孔,以供不同溶液的吸取。鉴于此,至少有一个所述吸管孔连接有吸管,所述吸管伸入所述管体内部。为了便于吸管顺利穿过不同稠度的溶液,避免堵塞现象,将所述吸管的管尖设置为楔形。楔形的管尖还可以保证能够吸取到不同水平高度的溶液,提高取样均匀性。但若楔形只设置在一侧,吸管吸收楔形侧的液体较多,导致离心取样不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设计:所述吸管的管尖呈两个相对于所述吸管轴线对称分布的两个楔形。上文所述楔形相对于所述吸管轴线的倾斜角度优选为70-80°,可以减小取样不均匀的程度。而吸管的整体形状以圆筒形为佳,取样流畅,加工简单。若是针对血液离心,除了离心管管体四段流线式的设计对取样均匀性和读数精确度有重要影响外,管体与吸管之间的尺寸比对取样均匀性和读数精确度也有重要影响,为此,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段、所述第二圆筒段、所述吸管的直径比为18:6:1-2。更优选地,所述离心管的容量优选为20mL,所述吸管管内体积优选为38.5×10-3mL,并且2mL以下的刻度优选设置在第二圆筒段和第二锥筒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盖帽(包括全封闭式、设有孔道的盖帽)与管体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卡扣连接也有多种方式,例如,盖帽设有环形凸缘,该凸缘能够紧密贴合于所述管体开口的内壁,从而保证盖帽与管体之间的密封。还有一种卡扣连接方式:所述盖帽设有内外相套的两个环形凸缘,两个环形凸缘之间形成环形槽,而所述管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的环形凸沿,通过环形槽就可以将盖帽紧密地封盖于管体上;这种连接方式相比前两种,使用方便,且密封性更好。同时为了增加盖帽外壁的摩擦力,方便封盖,优选在盖帽的边沿设置螺纹,或者其它凹凸纹。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1)改良了离心管管体的结构,采用四段式的设计,以形成遵循流体力学抽离原理的倍数量级体积稀释系统以及双锥体级联流体形变系统,从而实现中央吸管的均匀抽吸,达到对每层液体的均匀抽吸,同时解决了易破损以及读数精度不高的问题。(2)改良了吸管的倾斜角度,避免了堵塞问题,提高了取样均匀性。(3)改良离心管管体与吸管之间的尺寸比,形成了效果更佳的倍数量级体积稀释系统以及双锥体级联流体形变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取样均匀性和读数精确度。(4)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管为精确定量制备PRP提供新契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体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管的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盖帽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管的组装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管管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盖帽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第一圆筒段;2-第一锥筒段;3-第二圆筒段;4-第二锥筒段;5-盖帽;501-通气孔;502-吸管孔;503-凹凸纹;504-环形槽;6-凸沿;7-吸管;701-楔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轴线自上而下分为直径递减的四段: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并且所述第二锥筒段与所述第一锥筒段呈相似圆锥形;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5‑160°;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22:43‑45:6‑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轴线自上而下分为直径递减的四段: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并且所述第二锥筒段与所述第一锥筒段呈相似圆锥形;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5-160°;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22:43-45: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筒段侧面与第二圆筒段侧面的夹角为15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段、第一锥筒段、第二圆筒段、第二锥筒段的高度比为30:20:43:6-7,优选30:20:43:6.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众利,邓红元,王克涛,吕汝举,
申请(专利权)人:李众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