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969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2:43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板(2)、回收装置(3)、框体装置(4)、风扇装置(5)、管道装置(6)、升降装置(7)、电机装置(8)及集中装置(9),底板(1)上设有第一支撑块(11)及第一滚轮(12),支撑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弹簧(22)、第一竖杆(23)及第二弹簧(24),回收装置(3)包括回收箱(31)、第一过滤网(32)、密封环(33)、第一管道(34),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散热框、加热棒、第一弯曲杆,风扇装置包括第二框体、第二竖杆、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扇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泥进行充分的烘干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所有城市以及绝大部分县城都已经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总量已经超过480亿立方米,每年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3300万吨。尽管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0%,然而城镇污水厂的污泥处理装置却没有跟上脚步,污泥的无害化处置仅为56%左右,有约15%的污泥不明去向。可见,传统的重水轻泥的思想观念仍未改变,近半污泥未经过无害化处理,且污泥中大量有机质和能源未经资源化利用,不仅存在二次污染的环境风险,还浪费了资源。因此,我国污泥处理装置任务繁重,形式十分严峻。目前,污泥的处理技术分为前处理、中间处理和终端处理三个步骤,其中,前处理主要是进行浓缩和脱水操作,浓缩过程使含水率大于99%的二沉污泥和含水率大于97%的初沉污泥转变为含水率在95~97%的污泥,再经过机械脱水,使污泥的含水率降至75~80%。终端处理主要是焚烧、卫生填埋、资源化利用等几种方式;对我国而言,资源化利用和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45%和35%。然而,含水率80%的污泥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较大的体积,不符合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终端处理技术的要求,需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60%以下。因此,在污泥终端处理之前还需经过中间处理,也就是污泥干化,将脱水污泥的含水率由80%降至60%以下。污泥干化技术主要有低温板框脱水干化、流化床干化、两段干化等工艺。板框干化技术则需加入调理剂(如生石灰、FeCl3等),而后再进行板框脱水操作,可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35~60%。流化床干化技术则是一项热干化技术,将污泥切成小颗粒,与流化气体一同进入保持不停运动的干燥颗粒床中,在85℃左右的温度下,可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低于10%。两段干化技术也是一种热干化技术,把污泥干化分为两个步骤,可以是两步的直接干化,也可以使一步间接干化和一步直接干化相结合,利用热介质对污泥加热,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10%以下。目前的污泥干化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污泥干化过程中易导致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造成二次污染,增加后续处理成本;(2)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较大,能耗较高。中国专利文献CN105776806A揭示了一种污泥干化塔,其包括塔体,塔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间接干化装置和直接干化装置,污泥依次经间接干化装置和直接干化装置进行干化处理,间接干化装置的热介质经与污泥间接换热后进入直接干化装置与污泥进行进一步直接换热;两级干化装置之间设有成型装置,以增加直接干化装置内污泥与热介质的接触换热面积。其采用两段干化技术,并将两级干化装置耦合布置在同一塔体内,从而可有效降低设备占地面积;两级干化装置采用同一热介质,可充分利用热介质的热量,降低能耗。然而其无法对污泥中含有的水分进行回收,并且需要对其中的水分进行烘干,浪费资源及能源;同时其只能对加热后的空气一次性利用,无法重复利用,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并且其无法加剧其内部空气的流动,使得烘干的效率不高,效率较低,无法有效的节约时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回收装置、框体装置、风扇装置、管道装置、升降装置、电机装置及集中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及第一滚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弹簧、第一竖杆及第二弹簧,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第一过滤网、密封环、第一管道,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散热框、加热棒、第一弯曲杆,风扇装置包括第二框体、第二竖杆、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扇叶,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泥进行充分的烘干处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上方的风扇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左侧的管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右侧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的电机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集中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的第一滚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左侧的第一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收容于所述回收箱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回收箱上方的密封环、位于所述回收箱右侧的第一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所述风扇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下方的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方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扇叶、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端的集中框、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二横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二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二斜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左侧的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下方的第二转轴及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所述集中装置包括定位环、位于所述定位环左侧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定位环右侧的第四横杆、收容于所述定位环内的支撑环、收容于所述支撑环内的第一集中环、位于所述支撑环上方的横板、设置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三过滤网及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第二集中环,所述回收箱上设有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回收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呈圆环状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的下表面与所述回收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回收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框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2)、位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的回收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方的风扇装置(5)、位于所述回收装置(3)左侧的管道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右侧的升降装置(7)、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7)上的电机装置(8)及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集中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上的第一滚轮(12);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第一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41)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42)、收容于所述散热框(42)内的加热棒(4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41)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44),所述第一框体(41)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411);所述集中装置(9)包括定位环(91)、位于所述定位环(91)左侧的第三斜杆(92)、位于所述定位环(91)右侧的第四横杆(93)、收容于所述定位环(91)内的支撑环(94)、收容于所述支撑环(94)内的第一集中环(95)、位于所述支撑环(94)上方的横板(96)、设置于所述横板(96)上的第三过滤网(97)及位于所述横板(96)上方的第二集中环(98);所述风扇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内的第二竖杆(52)、位于所述第二竖杆(52)下方的第一电机(5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下方的第一转轴(5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54)上的扇叶(55)、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56)、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57);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第一支撑杆(71)、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71)内的第三弹簧(72)、位于所述第三弹簧(72)上方的第二支撑杆(7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3)右侧的第二弯曲杆(7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3)左侧的第二支架(75)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75)左侧的第二斜杆(76);所述电机装置(8)包括第三横杆(8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1)左侧的第二电机(82)、位于所述第二电机(82)下方的第二转轴(83)及位于所述第二转轴(83)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8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2)、位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的回收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方的风扇装置(5)、位于所述回收装置(3)左侧的管道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右侧的升降装置(7)、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7)上的电机装置(8)及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集中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上的第一滚轮(12);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第一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41)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42)、收容于所述散热框(42)内的加热棒(4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41)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44),所述第一框体(41)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411);所述集中装置(9)包括定位环(91)、位于所述定位环(91)左侧的第三斜杆(92)、位于所述定位环(91)右侧的第四横杆(93)、收容于所述定位环(91)内的支撑环(94)、收容于所述支撑环(94)内的第一集中环(95)、位于所述支撑环(94)上方的横板(96)、设置于所述横板(96)上的第三过滤网(97)及位于所述横板(96)上方的第二集中环(98);所述风扇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内的第二竖杆(52)、位于所述第二竖杆(52)下方的第一电机(5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下方的第一转轴(5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54)上的扇叶(55)、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56)、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3)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57);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第一支撑杆(71)、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71)内的第三弹簧(72)、位于所述第三弹簧(72)上方的第二支撑杆(7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3)右侧的第二弯曲杆(7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3)左侧的第二支架(75)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75)左侧的第二斜杆(76);所述电机装置(8)包括第三横杆(8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1)左侧的第二电机(82)、位于所述第二电机(82)下方的第二转轴(83)及位于所述第二转轴(83)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5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框体(4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处理的干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冠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