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7545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包括通过管网与集中热泵站连接的水源热泵单元,在所述集中热泵站中设有水/水热泵机组;在所述管网与用户之间设置用户水力引入口,引入口内设置换向阀门、流量调节阀、压力表及温度计等实现供热供冷控制。该系统采用单、双级运行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供热供冷,供热供冷迅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暖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由我国北方松花江吉林市段采暖期江水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温差较大,尽管吉林市供暖期大部分时间室外空气温度都低于-10℃,但该段松花江水水温由于上游丰满水电站做功的原因都在2℃以上,这个温度可以满足热泵的运行条件。在瑞典同样的海水温度下热泵的COP值可以达到3左右。但是要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表水水温低的特点,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实现用水源热泵为沿江建筑供暖提供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专利号为ZL201521119144.5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湖水源热泵空调冷暖及生活热水系统,包括:湖水换热器,螺杆热泵机组,生活热水系统,离心热泵机组,空调供暖系统,离心冷水机组,空调供冷系统;所述湖水换热器通过螺杆热泵机组连接生活热水系统;所述湖水换热器还通过离心热泵机组连接空调供暖系统;所述湖水换热器还通过离心冷水机组连接空调供冷系统;所述离心热泵机组还连接空调供冷系统;采用湖水换热器作为生活热水的取热源,及空调系统制冷工况的散热体、制热工况的取热源,利用浅层地表水热能不直接抽水和直接排放,而是采用间接换热的方案。虽然,该系统对环境无影响,节能环保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但是,其系统工作方式为单级运行方式,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单、双级运行相结合的一种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该系统供热供冷迅速,节能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包括通过管网与集中热力站连接的用户水源热泵单元,所述集中热力站内设有水/水热泵机组,在所述水/水热泵机组内设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集中热力站的进水管上依次安装有取水泵及第一阀门;所述进水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取水泵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与取水泵贯通连接,另一路通过管路与管网循环泵贯通连接,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的引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冷凝器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的引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用户水源热泵单元内设有小型热泵机组,所述小型热泵机组具有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热冷媒循环泵。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用户水源热泵单元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第八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六阀门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七阀门、第八阀门贯通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阀门与管网循环泵之间还设有第二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入口上设置有第九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入口内还设有换向阀门、流量调节阀、压力表、温度计。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小型热泵机组为水/水热泵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系统采用单、双级运行,可实现冬季、夏季供热供冷控制,供热供冷迅速,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该系统包括连接集中热力站1的管网16以及和管网连接的用户源热泵单元3。在集中热力站1内安装有水/水热泵机组。所述水/水热泵机组具有第一蒸发器4和第一冷凝器17。在所述集中热力站1的进水管上安装有取水泵6和第一阀门20。第一阀门20、取水泵6依次安装在所述进水管上。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深入水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中热力站1设置在水电站的下游。集中热力站1通过管网16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3连接。在用户水源热泵单元内安装有小型热泵机组,所述小型热泵机组具有第二蒸发器5和第二冷凝器18。在所述第二冷凝器18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热冷媒循环泵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型热泵机组为水/水热泵机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分为两路,一路与第一蒸发器4贯通连接,另一路通过管路与管网循环泵8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4与取水泵6贯通连接,所述管网循环泵8通过管路一方面与第一冷凝器17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9,另一方面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3的引入口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所述引入口上设置有第九阀门19。所述第一冷凝器17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3的引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1。在所述引入口内还设有换向阀门、流量调节阀、压力表、温度计。所述第一冷凝器17与所述用户水源热泵单元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13、第八阀门15。所述第二蒸发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14。所述第六阀门13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七阀门14、第八阀门15贯通连接。所述第一阀门20与管网循环泵8之间还设有第二阀门10。所述第一冷凝器17的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所述第一冷凝器17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1。本实施例中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器控制取水泵6开启,把较低温度的江水或湖水亦或是海水输送到集中热力站1内,集中热力站1内的水/水热泵机组的蒸发器4提取江水中的热量,冷凝器17将管网16中的中间水温度提高到10-20°后,通过管网16将热水输送到用户源热泵单元3中,作为低位热源。在用户源热泵单元3中,通过其内的小型水/水热泵机组提取中间循环水中的热量,将末端循环水水温加热到需要的温度,为室内供暖。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江水温度较高时,江水通过水源侧进水管进入到管网16中,通过管网16将江水输送到用户源热泵单元3中,进行供热。在用户源热泵单元3中,通过其内的小型水/水热泵机组直接提取江水中的热量,将末端循环水的水温加热到需要的温度,为室内供暖。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源热泵单元3内换向阀门转换,使用户源热泵单元3引入口与第二冷凝器贯通连接,户源热泵单元3出水管与第二蒸发器贯通连接,从而为室内供冷。以上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并没有事无巨细地一一列出相关部件,但是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方案的理解。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包括通过管网与集中热力站连接的用户水源热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热力站内设有水/水热泵机组,在所述水/水热泵机组内设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集中热力站的进水管上依次安装有取水泵及第一阀门;所述进水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取水泵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与取水泵贯通连接,另一路通过管路与管网循环泵贯通连接,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的引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包括通过管网与集中热力站连接的用户水源热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热力站内设有水/水热泵机组,在所述水/水热泵机组内设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集中热力站的进水管上依次安装有取水泵及第一阀门;所述进水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取水泵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与取水泵贯通连接,另一路通过管路与管网循环泵贯通连接,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管网循环泵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的引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器与用户水源热泵单元的引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水源热泵单元内设有小型热泵机组,所述小型热泵机组具有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热冷媒循环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排水源的单、双级耦合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用户水源热泵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方同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