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放喷槽、进气控制阀组,卧式放喷槽槽体设有循环水夹层,进气控制阀组由主进气阀、与主进气阀连通的分进气阀Ⅰ和分进气阀Ⅱ、连接于分进气阀Ⅰ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Ⅰ、连接于分进气阀Ⅱ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Ⅱ、连接于油水套Ⅰ后部的放喷管Ⅰ和连接于油水套Ⅱ后部的放喷管Ⅱ组成,卧式放喷槽内侧中后部设有溢流隔板,卧式放喷槽尾部设有排液口,循环水夹层底部设有循环水进口,顶部设有循环水出口,卧式放喷槽中上部设有自动探测点火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其具有耐温、耐冲击的特性,不产生回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特别是一种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初期对天然气井压裂后放喷期间的天然气、混合气有控制的处理。
技术介绍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应用领域广泛,但受生产条件和工艺设备制约,目前开采方式初期仍为对空燃烧的敞开方式,对井口天然气混合气体不能有效控制,致使返排液、压裂砂等直接冲入泥浆池,破坏了泥浆池保护层,易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在天然气井压裂结束后就进入放喷阶段,需要对天然气井进行诱产,清除井筒内及近井地带的压裂液和不稳定压裂砂。放喷阶段由于天然气井压力高,混合天然气出井流速快、含砂、含液,易对正常的生产设备造成砂蚀,目前初期放喷还是采用对泥浆池敞放的方式。现有的天然气处理设备具有容器、管网阻力,产生了高低不等的回压,使得天然气井初期放喷不顺畅,易使井内返排液回落井底,造成压井等生产事故,严重的可导致天然气井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其具有耐温、耐冲击的特性,不产生回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放喷槽、设于卧式放喷槽前侧的进气控制阀组,所述卧式放喷槽呈长方体状、上方敞口且槽体设有循环水夹层,所述进气控制阀组由主进气阀、通过支管道分别与主进气阀连通的分进气阀Ⅰ和分进气阀Ⅱ、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Ⅰ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Ⅰ、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Ⅱ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Ⅱ、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Ⅰ后部的放喷管Ⅰ和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Ⅱ后部的放喷管Ⅱ组成,所述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位于卧式放喷槽内侧且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底部面向槽体底面开设放喷口,所述卧式放喷槽内侧中后部设有溢流隔板,所述卧式放喷槽尾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循环水夹层底部设有循环水进口,顶部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卧式放喷槽中上部设有自动探测点火装置。上述的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所述卧式放喷槽前侧壁设有观察孔。上述的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所述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位于卧式放喷槽两侧。上述的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所述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为扩大管式结构。上述的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采用撬块式结构,以按设计要求进行搬迁和组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进气控制阀组设计了两个天然气进口,可以根据井口压力进行及时切换,实现对井口压力的控制;2、卧式放喷槽的循环水夹层内冷却水为高进低出,有效降低了槽体温度,缓解天然气火焰的烧蚀;3、生产时单井可连续生产,压裂砂沉积在槽底,压裂液经溢流隔板阻隔沉淀后从槽体尾部的排液口排出;4、实验证明,本装置对天然气初期放喷的回压基本为0,处理液量为100方/小时,天然气处理量为2万方/小时。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向剖面图。图中:1.主进气阀、2.分进气阀Ⅰ、3.分进气阀Ⅱ、4.油水套Ⅰ、5.油水套Ⅱ、6.放喷管Ⅰ、7.放喷管Ⅱ、8.卧式放喷槽、9.循环水夹层、10.溢流隔板、11.循环水出口、12.排液口、13.循环水进口、14.自动探测点火装置、15.观察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该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包括卧式放喷槽8、设于卧式放喷槽8前侧的进气控制阀组。所述卧式放喷槽8呈长方体状、上方敞口且槽体设有循环水夹层9,所述循环水夹层9底部设有循环水进口13,顶部设有循环水出口11,所述循环水进口13和循环水出口11分别位于卧式放喷槽8两侧,所述循环水进口13、循环水出口11连通后可使冷却水在夹层内形成循环,降低槽体温度。所述进气控制阀组由主进气阀1、通过支管道分别与主进气阀1连通的分进气阀Ⅰ2和分进气阀Ⅱ3、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Ⅰ2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Ⅰ4、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Ⅱ3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Ⅱ5、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Ⅰ4后部的放喷管Ⅰ6和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Ⅱ5后部的放喷管Ⅱ7组成。所述放喷管Ⅰ6和放喷管Ⅱ7位于卧式放喷槽8内侧且放喷管Ⅰ6和放喷管Ⅱ7底部面向槽体底面开设放喷口,可控制排液、排气在一个可控方向,所述放喷管Ⅰ6和放喷管Ⅱ7分别为扩大管式结构。所述油水套Ⅰ、Ⅱ4、5为内外双螺纹结构,在切换工艺管路后,可更换其内部的油嘴。所述卧式放喷槽8内侧中后部设有溢流隔板10,所述卧式放喷槽8尾部设有排液口12。所述卧式放喷槽8中上部设有自动探测点火装置14。所述卧式放喷槽8前侧壁设有观察孔15。本装置采用撬块式结构,以按设计要求进行搬迁和组装,使用时,槽体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阀组现场组装。工作原理:生产时,打开主进气阀1、分进气阀Ⅰ2,关闭分进气阀Ⅱ3,井口高压天然气带砂、带液经油水套Ⅰ4从放喷管Ⅰ6进入槽体内,液、砂、混合气从放喷管Ⅰ6下部开口泄入槽体内,砂沉积在槽体底部,液经过溢流隔板10溢流到槽体尾部,经排液口12排入收集储罐,混合气体经自动探测点火装置14检测,达到点火浓度后,自动点火;当井内压力变化时,根据生产需要,更换油水套Ⅱ5内油嘴后,打开分进气阀Ⅱ3后,关闭分进气阀Ⅰ2,井口高压天然气带砂、带液经油水套Ⅱ5从放喷管Ⅱ7进入槽体内,液、砂、混合气从放喷管Ⅱ下部开口泄入槽体内,砂沉积在槽体底部,液经过溢流隔板10溢流到槽体尾部,经排液口12排入收集储罐,混合气体经自动探测点火装置14检测,达到点火浓度后,自动点火;也可同时打开分进气阀Ⅰ2和分进气阀Ⅱ3,同时进行排液排气,降低回压阻力,加快放喷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放喷槽、设于卧式放喷槽前侧的进气控制阀组,所述卧式放喷槽呈长方体状、上方敞口且槽体设有循环水夹层,所述进气控制阀组由主进气阀、通过支管道分别与主进气阀连通的分进气阀Ⅰ和分进气阀Ⅱ、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Ⅰ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Ⅰ、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Ⅱ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Ⅱ、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Ⅰ后部的放喷管Ⅰ和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Ⅱ后部的放喷管Ⅱ组成,所述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位于卧式放喷槽内侧且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底部面向槽体底面开设放喷口,所述卧式放喷槽内侧中后部设有溢流隔板,所述卧式放喷槽尾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循环水夹层底部设有循环水进口,顶部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卧式放喷槽中上部设有自动探测点火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气井初期放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放喷槽、设于卧式放喷槽前
侧的进气控制阀组,所述卧式放喷槽呈长方体状、上方敞口且槽体设有循环水夹层,所述进
气控制阀组由主进气阀、通过支管道分别与主进气阀连通的分进气阀Ⅰ和分进气阀Ⅱ、利用
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Ⅰ后部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Ⅰ、利用管路连接于分进气阀Ⅱ后部
的可更换内部油嘴的油水套Ⅱ、利用管路连接于油水套Ⅰ后部的放喷管Ⅰ和利用管路连接于
油水套Ⅱ后部的放喷管Ⅱ组成,所述放喷管Ⅰ和放喷管Ⅱ位于卧式放喷槽内侧且放喷管Ⅰ和
放喷管Ⅱ底部面向槽体底面开设放喷口,所述卧式放喷槽内侧中后部设有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家平,黎文超,杨立民,邰洪利,侯晓飞,张文喜,吴景军,孙文河,胡丙生,林永茂,李万昌,马建春,安明迪,白涛,于江宁,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辽河油田辽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