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632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5:29
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它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它包含上壳体、下壳体、灯尾、COB、电池、控制板、磁铁、充电接口、DC接口盖;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灯尾,上壳体和下壳体 内设置有电池,电池 的一侧设置有COB;所述的电池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下壳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块磁铁;所述的灯尾内设置有充电接口,灯尾的底部设置有DC接口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结构可靠稳定,高亮度,外观美观,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
技术介绍
LED灯是一种节能高效的电光源,当电子经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物中半导体晶片时,带负电的电子和晶片上带正电的空穴复合而消失的同时产生光子。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用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易碎,一般外形较大,使用及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超薄LED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壳体、下壳体、灯尾、COB、电池、控制板、磁铁、充电接口、DC接口盖;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灯尾,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置有电池,电池的一侧设置有COB;所述的电池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下壳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块磁铁;所述的灯尾内设置有充电接口,灯尾的底部设置有DC接口盖。本技术操作时,握手部位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结构可靠稳定,高亮度,外观美观,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上壳体1、下壳体2、灯尾3、COB4、电池5、控制板6、磁铁7、充电接口8、DC接口盖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壳体1、下壳体2、灯尾3、COB4、电池5、控制板6、磁铁7、充电接口8、DC接口盖9;所述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灯尾3,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设置有电池5,电池5的一侧设置有COB4;所述的电池5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6,下壳体2内设置有上下两块磁铁7;所述的灯尾3内设置有充电接口8,灯尾3的底部设置有DC接口盖9。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握手部位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结构可靠稳定,高亮度,外观美观,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下壳体、灯尾、COB、电池、控制板、磁铁、充电接口、DC接口盖;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灯尾,上壳体和下壳体 内设置有电池,电池 的一侧设置有COB;所述的电池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下壳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块磁铁;所述的灯尾内设置有充电接口,灯尾的底部设置有DC接口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超薄LED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壳体、下壳体、灯尾、COB、电池、控制板、磁铁、充电接口、DC接口盖;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爱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