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41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包括脚垫和摩托车脚踏板,所述脚垫包括基层及凸起于所述基层底面的减震层;所述脚踏板设有与所述基层嵌合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内设有容置并稳定所述减震层的第二凹位;所述基层与第一凹位之间、所述减震层与第二凹位之间通过连接件安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脚垫的基层底面设置有减震层作为缓冲件,并在脚踏板上对应基层及减震层设有第一、第二凹位实现容置固定,对车架传递的震动作进一步吸收和减缓,避免震动直接、明显作用于驾驶人脚部,防止上、下肢体对震动的反馈不协调导致的关节过劳,行驶体验更为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尤其是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主要通过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前、后减震器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但采用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减震作用呈线性关系,在具有一定落差的非线性颠簸路面时对震动的吸收减缓有一定的迟滞,车架仍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震动。而驾驶人的上肢体坐在具有较好缓震效果的软质座垫上体验效果尚好,但搁置于车架脚踏板上的腿部仍可明显感受到车架所带来的震动,特别是长时间在非线性的颠簸路面驾驶,由于上、下肢体对震动反馈的频繁不能同步协调会导致驾驶人的腿部关节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关节酸痛,且明显的震动对驾驶人的整体驾驶舒适体验也有一定影响。现有技术中脚踏板铺设有脚垫,其主要起到遮盖脚踏板安装位及防水的作用,而减震效果微乎其微,无法有效、彻底地降低脚部的震动感觉,远远不能满足驾驶人对行驶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包括脚垫和摩托车脚踏板,所述脚垫包括基层及凸起于所述基层底面的减震层;所述脚踏板设有与所述基层嵌合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内设有容置并稳定所述减震层的第二凹位;所述基层与第一凹位、所述减震层与第二凹位通过连接件安装固定。所述基层与减震层一体成型。所述减震层呈左右布置形成两个减震区,两个所述减震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位实现分隔;所述脚踏板对应所述第一分隔位设有凸起的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朝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减震层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嵌合位。所述减震层的左右侧内凹形成第二嵌合位;所述第二凹位对应所述第二嵌合位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减震层前端延伸有勾型嵌合部;所述第二凹位对应所述勾型嵌合部设有有勾型限位部。所述基层底面设有均布的弹性减震柱形成所述减震层。所述连接件包括所述基层背面设有的卡销I和所述第一凹位上的卡孔I;还包括所述减震层设有的卡销II与所述第二凹位上的卡孔II。所述脚垫上表面设有防滑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脚垫的基层底面设置有减震层作为缓冲件,并在脚踏板上对应基层及减震层设有第一、第二凹位实现容置固定,对车架传递的震动作进一步吸收和减缓,避免震动直接、明显作用于驾驶人脚部,防止上、下肢体对震动的反馈不协调导致的关节过劳,行驶体验更为舒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脚垫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脚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脚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包括脚垫1和摩托车脚踏板2,所述脚垫1包括基层11及减震层12,所述减震层12由垂直所述基层11底面均匀布置的弹性减震柱3构成,所述减震层12可为独立配件,也可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层11的背面,而弹性减震柱3之间的间隔及长度则根据自身材质决定,同时脚垫1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层13;所述脚踏板2设有与所述基层11嵌合的第一凹位21,所述第一凹位21内设有容置并稳定所述减震层12的第二凹位22;所述基层11与第一凹位21、所述减震层12与第二凹位22通过连接件4安装固定。参照图3、图4,脚垫1除了受到脚部垂直向下方向的压力之外,在驾驶过程中还会受到脚部往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水平作用力,而减震层12是由连续均匀间隔分布的弹性减震柱3形成,弹性减震柱3在受到水平方向作用力时容易发生倾斜形变,而过大的变形会使脚垫1产生水平滑移,甚至挣脱连接件4导致从脚踏板2上脱落。所述减震层12呈左右布置形成两个较小的减震区,两个所述减震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位121实现分隔;所述脚踏板2对应所述第一分隔位121设有凸起的第一分隔部221。脚垫1因受到左右方向的作用力发生滑移时,增设的第一分隔部221能够增强第二凹位22对减震层1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明显降低脚垫发生左右滑移幅度,稳定效果非常明显。所述第一分隔部221朝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222;所述减震层12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222设有第一嵌合位122,两者的嵌合使脚垫1受到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不易发生明显的前后滑移,而第一限位部222的大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装配的需要有所不同。所述减震层12的左右侧内凹形成第二嵌合位123;所述第二凹位22对应所述第二嵌合位122设有第二限位部223,两者的嵌合起到进一步使脚垫1在受到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不易发生明显的前后滑移。所述减震层12前端延伸有勾型嵌合部124;所述第二凹位22对应所述勾型嵌合部124设有有勾型限位部224。呈勾型的布局设计,能够同时增大减震层12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与第二凹位22的限位作用,脚垫1不会发生明显的滑移,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上述布置方式的减震层12结构,限制了脚垫1因减震层12受力变形后移位的幅度和对连接件4的作用力,特别适用于卡扣方式不易松脱,安装简便快捷。所述连接件4包括所述基层11背面设有的卡销I41a和所述第一凹位21上的卡孔I41b;还包括所述减震层12设有的卡销II42a与所述第二凹位22上的卡孔II42b。当基层11与减震层12为一体制造时,卡销I41a与卡销II42a均设置在所述基层11底面,只是凸出长度稍不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脚垫基层11底面设置有减震层12作为缓冲件,并在脚踏板2上对应基层11及减震层12设有第一凹位21、第二凹位22实现容置固定,对车架传递的震动作进一步吸收和减缓,避免震动直接、明显作用于驾驶人脚部,防止上、下肢体对震动的反馈不协调导致的关节过劳,行驶体验更为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包括脚垫(1)和摩托车脚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1)包括基层(11)及凸起于所述基层(11)底面的减震层(12);所述脚踏板(2)设有与所述基层(11)嵌合的第一凹位(21),所述第一凹位(21)内设有容置并稳定所述减震层(12)的第二凹位(22);所述基层(11)与第一凹位(21)、所述减震层(12)与第二凹位(22)通过连接件(4)安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8 CN 20161090650341.一种摩托车的搁脚减震结构,包括脚垫(1)和摩托车脚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1)包括基层(11)及凸起于所述基层(11)底面的减震层(12);所述脚踏板(2)设有与所述基层(11)嵌合的第一凹位(21),所述第一凹位(21)内设有容置并稳定所述减震层(12)的第二凹位(22);所述基层(11)与第一凹位(21)、所述减震层(12)与第二凹位(22)通过连接件(4)安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1)与减震层(12)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搁脚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12)位于脚垫的左右两边并形成两个减震区,两个所述减震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位(121)实现分隔;所述脚踏板(2)对应所述第一分隔位(121)设有凸起的第一分隔部(2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搁脚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221)朝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刘国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