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镂空钢板、第二镂空钢板、第三镂空钢板、第四镂空钢板、第五镂空钢板、第六镂空钢板和第七镂空钢板,第一镂空钢板和第二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一填充区;第二镂空钢板和第三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区;第三镂空钢板和第四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三填充区;第四镂空钢板和第五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四填充区;第五镂空钢板和第六镂空钢板之前形成第五填充区;第六镂空钢板和第七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六填充区;相邻的填充区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板连接,侧面连接钢板通过整体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软土地基施工工期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属于软土地基加固
技术介绍
软土地基: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软土路基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该段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软土地基,尤其是淤泥土由于含水率高,孔隙大、土的压缩性高,造成地基承载力非常低,目前工程中常采用换填法、预压法及各种置换法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换填法和各种置换法的工程造价很高,而且施工工期较长,预压法的施工工期更长,而一些临时性的路基及工作平台基础对施工工期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工程上还没有一种能较好解决软土地基施工工期紧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通过镂空钢板和碎石填充区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软土地基施工工期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镂空钢板、第二镂空钢板、第三镂空钢板、第四镂空钢板、第五镂空钢板、第六镂空钢板和第七镂空钢板,所述第一镂空钢板和第二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二镂空钢板和第三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区;所述第三镂空钢板和第四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三填充区;所述第四镂空钢板和第五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四填充区;所述第五镂空钢板和第六镂空钢板之前形成第五填充区;所述第六镂空钢板和第七镂空钢板之间形成第六填充区;相邻的填充区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板连接,所述侧面连接钢板通过整体连接钢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第五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均为碎石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50-100mm;所述第二填充区和第五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30-50mm;所述第三填充区和第四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5-3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第五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均为碎石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60-80mm;所述第二填充区和第五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35-45mm;所述第三填充区和第四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10-2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五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均为碎石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50-100mm;所述第二填充区和第五填充区的碎石粒径为30-50mm;所述第三填充区和第四填充区为土工布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镂空钢板、第二镂空钢板、第三镂空钢板、第四镂空钢板、第五镂空钢板、第六镂空钢板和第七镂空钢板均为网格状钢板网,最小网格尺寸为20×2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填充区和第二填充区之间通过设于两侧的第三侧面连接钢板固定连接;第三填充区和第四填充区之间通过设于两侧的第二侧面连接钢板连接;所述第五填充区和第六填充区之间通过设于两侧的第一侧面连接钢板连接;所述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钢板、第二侧面连接钢板和第三侧面连接钢板均通过整体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镂空钢板和碎石填充区之间的配合,实现加固软土地基,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能够较好地解决软土地基施工工期紧的问题,适用于各种软土地区临时路基及工作平台基础的修筑;本技术设有六个填充区,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填充区碎石粒径最大,越往中间粒径越小,实现了软土地基在加固过程中的一个过渡,不同粒径碎石的配合能够使得加固效果加强;本技术在相邻填充区的两侧通过侧面连接钢板固定连接,保证了填充区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最终通过整体连接钢板实现再次稳固连接,加强了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镂空钢板;2、第二镂空钢板;3、第三镂空钢板;4、第四镂空钢板;5、第五镂空钢板;6、第六镂空钢板;7、第七镂空钢板;8、第一填充区;9、第二填充区;10、第三填充区;11、第四填充区;12、第五填充区;13、第六填充区;14、第一侧面连接钢板;15、第二侧面连接钢板;16、第三侧面连接钢板;17、整体连接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镂空钢板1、第二镂空钢板2、第三镂空钢板3、第四镂空钢板4、第五镂空钢板5、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第一镂空钢板1和第二镂空钢板2之间形成第一填充区8;第二镂空钢板2和第三镂空钢板3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区9;第三镂空钢板3和第四镂空钢板4之间形成第三填充区10;第四镂空钢板4和第五镂空钢板5之间形成第四填充区11;第五镂空钢板5和第六镂空钢板6之前形成第五填充区12;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之间形成第六填充区13;相邻的填充区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板连接,侧面连接钢板通过整体连接钢板17固定连接。第一填充区8、第二填充区9、第三填充区10、第四填充区11、第五填充区12和第六填充区13均为碎石填充区,第一填充区8和第六填充区13的碎石粒径为50-100mm;第二填充区9和第五填充区12的碎石粒径为30-50mm;第三填充区10和第四填充区11的碎石粒径为5-30mm,第一填充区8、第二填充区9、第三填充区10、第四填充区11、第五填充区12和第六填充区13均为碎石填充区,第一填充区8和第六填充区13的碎石粒径为60-80mm;第二填充区9和第五填充区12的碎石粒径为35-45mm;第三填充区10和第四填充区11的碎石粒径为10-25mm,第一填充区8、第二填充区9、第五填充区12和第六填充区13均为碎石填充区;第一填充区8和第六填充区13的碎石粒径为50-100mm;第二填充区9和第五填充区12的碎石粒径为30-50mm;第三填充区10和第四填充区11为土工布层,第一镂空钢板1、第二镂空钢板2、第三镂空钢板3、第四镂空钢板4、第五镂空钢板5、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均为网格状钢板网,最小网格尺寸为20×20mm,第一填充区8和第二填充区9之间通过设于两侧的第三侧面连接钢板16固定连接;第三填充区10和第四填充区11之间通过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镂空钢板(1)、第二镂空钢板(2)、第三镂空钢板(3)、第四镂空钢板(4)、第五镂空钢板(5)、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钢板(1)和第二镂空钢板(2)之间形成第一填充区(8);所述第二镂空钢板(2)和第三镂空钢板(3)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区(9);所述第三镂空钢板(3)和第四镂空钢板(4)之间形成第三填充区(10);所述第四镂空钢板(4)和第五镂空钢板(5)之间形成第四填充区(11);所述第五镂空钢板(5)和第六镂空钢板(6)之前形成第五填充区(12);所述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之间形成第六填充区(13);相邻的填充区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板连接,所述侧面连接钢板通过整体连接钢板(17)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镂空钢板(1)、第二镂空钢板(2)、第三镂空钢板(3)、第四镂空钢板(4)、第五镂空钢板(5)、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钢板(1)和第二镂空钢板(2)之间形成第一填充区(8);所述第二镂空钢板(2)和第三镂空钢板(3)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区(9);所述第三镂空钢板(3)和第四镂空钢板(4)之间形成第三填充区(10);所述第四镂空钢板(4)和第五镂空钢板(5)之间形成第四填充区(11);所述第五镂空钢板(5)和第六镂空钢板(6)之前形成第五填充区(12);所述第六镂空钢板(6)和第七镂空钢板(7)之间形成第六填充区(13);相邻的填充区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板连接,所述侧面连接钢板通过整体连接钢板(17)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区(8)、第二填充区(9)、第三填充区(10)、第四填充区(11)、第五填充区(12)和第六填充区(13)均为碎石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8)和第六填充区(13)的碎石粒径为50-100mm;所述第二填充区(9)和第五填充区(12)的碎石粒径为30-50mm;所述第三填充区(10)和第四填充区(11)的碎石粒径为5-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区(8)、第二填充区(9)、第三填充区(10)、第四填充区(11)、第五填充区(12)和第六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壹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