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986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01:50
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涉及道路结构,包括路基主体、排水沟、透水砖、排水垫层、淤沙池、人行道,路基主体路面从中央向两侧存在小于1%的坡度,其两侧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排水沟,排水沟内部设置透水砖,排水沟底部设置排水垫层,排水沟沿道路方向采用波浪布置方式,坡度为1%~3%,波谷处设置淤沙池,排水沟外侧为人行道,人行道表面存在由外向里的坡度,坡度小于1%。其有益效果是:保证了雨水因自身重力的自动汇集能力,并实现了雨水在汇集过程中的挟沙、冲砂、排沙功能;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时间;提高了排水能力及效果。并且该路面结构设计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容易,且透水砖可回收再利用,具有显著的实际运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结构,是一种利用雨水天然动力实现排水、透水、挟沙、冲沙、沉沙、淤沙的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公路建设一直是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而公路质量的高低则会直接影响交通运输能力的强弱。随着近年来快递、物流、客运、货运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公路上所行使的重载客货运车越来越多,而由此对路面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目前,就公路路面结构而言,存在一个主要的矛盾。在一些雨季比较分明的城市,由于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路面的严重积水。若增加路面表层的透水能力,势必使得路面强度有所下降;相反,若提高路面的承载强度,其透水能力又有所下降。因此,对于有重载行车的路面,其对道路两侧所配套的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要求都较高。但目前大量使用的排水沟与透水、排水设备在较大的雨量下是不能够满足排水要求的。同时,由于雨水中泥沙的混杂,以及排水沟高程差异,很容易造成淤堵,或排污不畅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行车安全与路面的使用寿命。为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该结构保证了重载车辆要求下的路面强度要求,利用了透水砖的透水能力与雨水本身的动力实现了排水、透水、挟沙、冲沙、沉沙、淤沙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路面的排水能力,防止了淤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该路面在保证重载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拥有良好的防淤堵能力,并利用雨水天然动力实现了排水、透水、挟沙、冲沙、沉沙、淤沙的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包括路基主体、排水沟、透水砖、排水垫层、淤沙池、人行道,路基主体路面从中央向两侧存在小于1%的坡度,其两侧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排水沟,排水沟内部设置透水砖,排水沟底部设置排水垫层,排水沟沿道路方向采用波浪布置方式,坡度为1%~3%,波谷处设置淤沙池,排水沟外侧为人行道,人行道表面存在由外向里的坡度,坡度小于1%。进一步的,路基主体为多层结构,最上层为沥青混凝土材料层,下部为混凝土及砂石垫层,路基主体总厚度为0.5m。进一步的,排水垫层宽度为排水沟宽度的2~3倍。进一步的,排水沟宽度为30cm~60cm,深度为50cm。进一步的,透水砖厚度为10cm~20cm,为双面透水,其渗透系数k>0.005cm/s。进一步的,排水垫层材料为大颗粒砂石,厚度为20~30cm。进一步的,淤沙池每10m设置一个。进一步的,淤沙池宽度与排水沟相同,长度80cm,深度80c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常规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保证了路面的强度与重载车辆的通行;而主体路面、人行道所设置的坡度以及排水沟内的波浪式布置,保证了雨水因自身重力的自动汇集能力,并实现了雨水在汇集过程中的挟沙、冲砂、排沙功能;在排水垫层之上设置双面透水的透水砖,保证了雨水与小颗粒泥沙的通过,且通过翻转透水砖,可保证透水砖始终处于通透状态,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时间;淤沙池的设置,使得排水过程中的泥沙大部汇集于淤沙池内,故定期清理淤沙池即可快捷高效的保证整体路面结构的排水效果。此外,该路面结构设计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容易,且透水砖可回收再利用,具有显著的实际运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俯视图;图2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横剖面图;图3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纵剖面图。图中:1、路基主体(行车道);2、排水沟;3、透水砖;4、排水垫层;5、淤沙池;6、人行道。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附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包括路基主体1、排水沟2、透水砖3、排水垫层4、淤沙池5、人行道6。其中,路基主体1可设置多层结构,最上层为沥青混凝土材料层,下部为混凝土及砂石垫层。本专利技术为四层结构,最上层为常规沥青混凝土材料,下部分别为素混凝土层、碎石与砂石垫层及砂土垫层,参见附图2,路基主体1路面从中央向两侧存在1%的坡度;在路基主体1两侧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排水沟2;排水沟内部设置透水砖3,透水砖3双面透水,渗透系数k>0.005cm/s;排水沟2底部设置排水垫层4,材料为大颗粒砂石;排水沟2沿道路方向采用波浪布置方式(附图3),坡度为2%,波谷处设置淤沙池5,每10m设置一个;排水沟2外侧为人行道6,为砖、砂石材料,其表面存在由外向里的坡度,坡度1%。该实施例中:路基主体1总厚度为0.5m,每层厚度10~15cm;排水沟2宽度40cm,深度约50cm;透水砖3厚度20cm;排水垫层4厚度20cm,宽度80cm;淤沙池5宽度40cm,长度80cm,深度80cm。本专利技术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的排水、透水、排沙过程:(1)由于路基主体1与人行道6都存在坡度,故当存在一定的降雨量时,路面积水及人行道积水会因重力作用向排水沟2内汇集,同时汇集的雨水会携带路基主体1与人行道6路面所淤积泥沙进入排水沟2内;(2)当汇集的雨量不大时,排水沟2内的雨水会分别通过透水砖3与排水垫层4下渗到路基之下的土体及排水管道之中,而粗大的泥沙颗粒则存留在透水砖3表面;(3)当汇集的雨量较大时,排水沟2内的雨水会有少部分下渗,大部分则会携带透水砖3表面的泥沙颗粒进入淤沙池5内,从而使得雨水与泥沙都能够有效的排出,防止了路面淤积现象的产生。本专利技术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的清理要求与方法:(1)当淤沙池5内淤积了较多砂石后,应定期清理,以免造成淤沙池5内泥沙回流导致淤堵;(2)当透水砖3表面存留较多大颗粒泥沙后,可定期将透水砖3进行翻转,后期下渗的雨水会自动使透水砖3保持通透,当表面再次发生淤堵时,可再次对透水砖3进行翻转。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仅仅是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对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构思而仅仅显而易见的改动,同样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路基主体(1)、排水沟(2)、透水砖(3)、排水垫层(4)、淤沙池(5)、人行道(6),路基主体(1)路面从中央向两侧存在小于1%的坡度,其两侧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排水沟(2),排水沟(2)内部设置透水砖(3),排水沟(2)底部设置排水垫层(4),排水沟(2)沿道路方向采用波浪布置方式,坡度为1%~3%,波谷处设置淤沙池(5),排水沟(2)外侧为人行道(6),人行道(6)表面存在由外向里的坡度,坡度小于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路基主体(1)、排水沟(2)、透水砖(3)、排水垫层(4)、淤沙池(5)、人行道(6),路基主体(1)路面从中央向两侧存在小于1%的坡度,其两侧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排水沟(2),排水沟(2)内部设置透水砖(3),排水沟(2)底部设置排水垫层(4),排水沟(2)沿道路方向采用波浪布置方式,坡度为1%~3%,波谷处设置淤沙池(5),排水沟(2)外侧为人行道(6),人行道(6)表面存在由外向里的坡度,坡度小于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其特征是:路基主体(1)为多层结构,最上层为沥青混凝土材料层,下部为混凝土及砂石垫层,路基主体(1)总厚度为0.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冲杨阳练继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