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儿童安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汽车数量不断翻番,我国的交通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当机动车上有儿童乘坐时,法规要求必须有安全装置对儿童进行保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虽然儿童安全座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但是在使用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和使用安全系数,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座椅本体的支撑和包裹特性,这使得儿童安全座椅规格尺寸较多,且结构较为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在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安装儿童座椅时无法很好收纳储存。而且,儿童安全座椅需要二次捆绑在机动车座椅上,因为捆绑方式复杂,因此大量存在捆绑误用情形,存在极大的误用安全隐患。另外,儿童安全座椅只能安装在后排座椅两侧的位置,在机动车遇到侧向冲击时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针对现有儿童安全座椅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在保证儿童乘车安全的基础上,亟待提出一种更加简单易用的安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能够简化约束系统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所述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的座椅上。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靠,所述背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所述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的座椅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所述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的座椅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靠(71),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内的高度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沿所述背靠(71)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在所述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连接的位置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使相应的所述折合线(75)与所述机动车座椅的拐角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折合线(75)左右两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用于使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后,再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所述长孔(77)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所述限位扣(78)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所述座板(72)的前端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或所述座板(72)的前端采用软质材料,能够在所述座板(72)前端的长度富余时下坠贴合在所述机动车座椅的端部。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的水平间距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进行调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在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沿所述背靠(71)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列,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所述长孔(77)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所述限位扣(78)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左右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间距。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窄条横板(79),所述窄条横板(79)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约束在所述儿童乘员肩部的宽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头靠(76),用于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保护所述儿童乘员的头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76)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73),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分别穿过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71),所述头靠(76)与所述背靠(71)一体成型,所述头靠(76)和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依次穿过所述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和所述头靠(76)上的第一导向孔(73)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71),所述头靠(76)可拆卸地设在所述背靠(71)上。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头靠(76)之一上设有凸起(711),另一个上设有安装孔(761),所述凸起(711)能够与所述安装孔(761)相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头靠(76)之一上设有插扣(762),另一个上设有约束带(712),所述插扣(762)能够插入所述约束带(712)形成可拆卸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9),两条所述第三安全织带(9)分别穿过所述头靠(76)的远侧并交叉拉紧,以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76)。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9),两条所述第三安全织带(9)分别穿过所述头靠(76)的近侧并拉紧,以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76)。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76)内侧附设有缓冲吸能材料。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座板(72)上设有透气孔(74)。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转轴(752),相邻板块相互连接的一端分别间隔设有空心柱(751),位于相邻板块上的所述空心柱(751)在相邻板块对接后错开设置,能够使所述转轴(752)穿过全部所述空心柱(751)内部后形成可转动连接。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合页(753),所述合页(753)沿着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安装在相邻板块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25.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通过多个板块拼接形成,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柔性座套,所述柔性座套设在多个所述板块外部,每条所述折合线(75)由相邻的所述板块形成。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A1,A2)和两个下固定点(B1,B2)。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动车尤指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和校车,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包括:在所述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所述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包括:从有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28.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