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535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轧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该装置设于冷轧轧机的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带钢横向穿设于第三机架和第四机架之间,带钢顶部设置坝辊,带钢的下方设置网格踏板,人字墙设置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位于带钢的下方;在坝辊下方竖向设置人字墙挡板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挡板与人字墙的一侧靠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冷轧普碳产品乳化液斑、锈蚀降级量大幅减少,冷轧普碳产品斑锈降级率由原来的月降级率0.69%降至0.24%左右,个别月份降级率在0.20%以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平整机组开卷时发现乳化液斑和锈蚀缺陷减少,在精整机组生产时,因乳化液斑和锈蚀缺陷减少,普碳B级率有所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轧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冷轧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带钢表面质量越来越成为行业内关注的课题。汽车、家电行业在冷轧产品板型、性能、表面质量等几项需求中,表面质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内众多新投产的冷轧机组开动,冷轧产品质量在设备更新和新工艺开发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同时各大用户采购条件日益苛刻。冷轧厂冷轧普碳产品乳化液斑、锈蚀是产品表面缺陷中最严重的缺陷,冷轧成品该缺陷一经出现即判定为可利用材,给冷轧普碳产品B级率、成材率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因该缺陷造成客户无法使用也影响冷轧普碳产品的市场形象。目前,普碳产品的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原料准备—酸洗—冷轧—热处理—平整—精整。从上述工艺流程上可见,普碳产品轧后没有清洗线,而是直接进入罩式退火炉进行热处理,加之四机架轧制还需考虑良好的润滑性,所以采用的轧制油皂化值(皂化值是指轧制油中的脂分,是判断一种轧制油润滑性的重要因素)通常在180mgKOH/g以上,过高皂化值会对退火不利,容易形成乳化液斑缺陷。另外,末架轧机出口吹扫装置压力存在不足,这样会造成轧后带钢表面乳化液的残留,在退火过程中容易产生乳化液斑。除此之外,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中旬正值夏季,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也比较大,这些会造成锈蚀缺陷大量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使冷轧普碳产品乳化液斑和锈蚀缺陷有所降低,缓解了长期困扰冷轧普碳产品表面质量难题,使普碳产品实物质量和B级率有所提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该装置设于冷轧轧机的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带钢横向穿设于第三机架和第四机架之间,带钢顶部设置坝辊,带钢的下方设置网格踏板,人字墙设置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位于带钢的下方;在坝辊下方竖向设置人字墙挡板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挡板与人字墙的一侧靠紧。所述的乳化液隔离装置,在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的网格踏板下增设一个活动的人字墙支架,人字墙支架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技术使冷轧普碳产品乳化液斑、锈蚀降级量大幅减少,冷轧普碳产品斑锈降级率由原来的月降级率0.69%降至0.24%左右,个别月份降级率在0.20%以下。2、本技术实施后轧机乳化液浓度控制在2.5~3.5%范围内,吨钢油耗从项目实施前的0.60KG/T降至目前的0.50KG/T,按CDCM线年产量110万吨、轧制油成本23元/KG计算,节约成本C1如下:C1=23(元/kg)*(0.60-0.50)*110万吨=253(万元)。3、采用本技术在平整机组开卷时发现乳化液斑和锈蚀缺陷减少,在精整机组生产时,因乳化液斑和锈蚀缺陷减少,普碳B级率有所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原有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的人字墙形状示意图。图中,1第三机架;2第四机架;3带钢;5人字墙。图2为本技术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的人字墙形状示意图。图中,1第三机架;2第四机架;3带钢;4网格踏板;5人字墙;6坝辊;7人字墙支架;8人字墙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轧制工艺参数对乳化液斑、锈蚀缺陷影响比较大的是乳化液浓度、乳化液中氯离子含量、轧制速度、杂油、电导率、卷取张力六项。其中,乳化液浓度对乳化液斑、锈蚀缺陷影响主要体现在浓度过高,表面残留过多,退火挥发困难,退火后形成乳化液斑缺陷,浓度过低带钢不容易形成油膜,卷板间潮湿空气同被未被油膜的包围铁粉微粒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铁,进入退火炉加热时,形成四周封闭的空室区,油气排不出,产生锈蚀缺陷。目前影响乳化液浓度的主要因素有:乳化液磁性过滤器(过滤轧制过程中产生的铁粉和废油泥)运行方式选择、乳化液A系统(乳化液供给第一~三机架)和乳化液B系统(乳化液单独供给第四机架)串流问题以及加油方式不合理。1、乳化液磁性过滤器运行方式选择磁性过滤器是乳化液系统中配置的一种设备,利用过滤器本体上的永磁性磁棒在乳化液箱体中呈环状运行,轧制过程中产生的铁粉连同油泥被磁棒吸住,这时位于磁棒旁边的刮耙将铁粉与油泥分离开来,实现铁粉与乳化液系统的脱离。目前磁性过滤器运行方式有两种,即24小时连续工作和变频控制两种工作方式,对磁性过滤器运行时间影响乳化液浓度进行了试验对比如下:磁性过滤器24小时连续运转,磁性过滤器连续工作24小时后乳化液中浓度以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如下表:从表中看出,当磁性过滤器连续运行24小时后,对应的乳化液浓度可下降0.5~0.8wt%左右,并且从现场观察发现当铁粉含量在70mg/L以下,但是过滤出来的铁粉和油泥呈股状流出,同时磁棒旋转时伴有少量的乳化液连同股状油泥进入废油桶中。鉴于此种情况,对磁性过滤器进行变频控制,其方案就是对磁性过滤器的运行时间进行试验性设定,寻求最佳运行时间,即达到最佳的铁粉过滤状态以及微小的浓度影响,将磁性过滤器改为自动运行方式,其运行周期是10min/h,磁性过滤器改变频控制24小时后乳化液浓度以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如下:从表中看出,当磁性过滤器改变频控制(周期10min/h)后,浓度基本稳定,其浓度波动在0.1wt%左右,甚至杂油含量较高的时候,会出现试验后的浓度高于试验前的浓度现象(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假浓度现象,即杂油不作为润滑油来降低轧制负荷和减小摩擦,但在浓度检测时作为轧制油部分来体现乳化液浓度),但是乳化液中的铁粉含量很高,基本在150~180mg/L左右,并且反射率也不高,基本达不到65%这一指标,同时后道工序(特指罩式炉)没有清洗线,过多的残铁会给表面清洁性带来困难,所以磁性过滤器的这种变频控制不是试验想得到的最佳运行周期。为此,这次根据现场的观察和经验判断改变频控制周期为15min/h,其磁性过滤器改变频控制24小时后乳化液浓度以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如下:从这次试验结果看出,在原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乳化液在运行前后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2~0.3%,并且铁粉含量控制在100~125mg/L,反射率达到了65%以上,使乳化液浓度得到稳定控制。另外,乳化液中铁粉含量以及轧后反射率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因此将磁性过滤器的运行周期定为自动方式,运行周期为15min/h。另外,乳化液B系统主要负责末架轧机清洗带钢作用,对其磁性过滤器不做变频控制,为24小时连续工作。2、乳化液A系统和乳化液B系统的串流问题乳化液A、B两系统存在串流现象,每日串流乳化液量达到40~60立方米左右,串流方式主要是乳化液由A系统串流到B系统和B系统串流到A系统当中,直接影响系统浓度的稳定,当发生上述情况时,A系统的浓度长期在一个低水平波动,需要大量的补油也仅能维持浓度2.0wt%左右,对成本消耗、轧制润滑、产品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架间距小,仅靠一个坝辊来分割两个系统,效果十分的不理想,主要是乳化液沿3~4架间的人字墙进行相互串流,同时乳化液也会在坝辊两端随带钢一起由第三机架串流到第四机架,此外还有第四机架乳化液流量过大时沿带钢反冲到第三机架,长期以来一直是棘手的难题。如图1所示,原有第三机架1(3#机架)与第四机架2(4#机架)间设置乳化液隔离装置,此装置如同人字形状,这里称作为人字墙5。带钢3横向穿设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于冷轧轧机的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带钢横向穿设于第三机架和第四机架之间,带钢顶部设置坝辊,带钢的下方设置网格踏板,人字墙设置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位于带钢的下方;在坝辊下方竖向设置人字墙挡板于网格踏板上,人字墙挡板与人字墙的一侧靠紧;在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的网格踏板下增设一个活动的人字墙支架,人字墙支架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于冷轧轧机的第三机架与第四机架间,带钢横向穿设于第三机架和第四机架之间,带钢顶部设置坝辊,带钢的下方设置网格踏板,人字墙设置于网格踏板上,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孙忠斌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