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00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它包括:进风体、进油预热接头、蒸发油网、锥形端盖、燃烧室筒体及收缩体;所述进风体为两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进风体的外圆周面加工有两圈以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蒸发油网套装在燃烧室筒体进口端的内圆周面,进油预热接头与燃烧室筒体的径向通孔对接,进风体位于燃烧室筒体内部,并固定在燃烧室筒体的轴向通孔中,进风体的位于燃烧室筒体内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端盖,所述锥形端盖的小端位于进风体内;收缩体固定在燃烧室筒体的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要求耗油量小、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废气排放低得小型加热器,能够使得油雾与空气的混合更均匀,油雾的燃烧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
,具体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
技术介绍
常规的蒸发式燃烧室,只有一级进风,燃油与空气的混合不够均匀,燃油雾化效果差,使得燃油的燃烧不够充分,其燃烧效率小于90%,其尾气中可目视观察到黑烟,燃烧室容易形成积碳,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并且在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燃烧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适用于要求耗油量小、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废气排放低得小型加热器,能够使得油雾与空气的混合更均匀,油雾的燃烧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包括:进风体、进油预热接头、蒸发油网、锥形端盖、燃烧室筒体及收缩体;所述进风体为两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进风体的外圆周面加工有两圈以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燃烧室筒体的出口端加工有两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的下凹结构,其中三角形的两条边为下凹结构的断面,所述端面与燃烧室筒体的内圆周面留有间隙,下凹结构与燃烧室筒体的外圆周面的切向夹角为30°~45°;燃烧室筒体的进口端的端面加工有轴向通孔,进口端的外圆周面加工有径向通孔;所述收缩体为环状结构;蒸发油网套装在燃烧室筒体进口端的内圆周面,进油预热接头与燃烧室筒体的径向通孔对接,进风体位于燃烧室筒体内部,并固定在燃烧室筒体的轴向通孔中,进风体的位于燃烧室筒体内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端盖,所述锥形端盖的小端位于进风体内;收缩体固定在燃烧室筒体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进风体的外圆周面的通孔为五圈;其中,四圈通孔位于进风体的中部,一圈通孔位于进风体的端部。进一步的,进风体的设有一圈通孔的端部位于燃烧室筒体内。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筒体的出口端的两圈下凹结构的个数不同,靠近收缩体的一圈下凹结构个数为8个,另一圈下凹结构个数为6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燃烧室进风通道即进风体进行改进,形成多级配风,进风体的五圈通孔有利于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使空气成旋转气流扰动经蒸发油网蒸发的油雾;且锥形端盖锥面使旋转气流的扰动更强烈,空气和油雾的混合程度得到强化,有利于燃油快速充分燃烬;燃烧室筒体的出口端的两圈位置错综的下凹结构对喷出的火焰形成约束,使火焰中心温度提高,达到高热流密度燃烧效果,同时可降低燃烧低频噪音;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特点,燃烧室筒体排出的尾气中目视观察不到烟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图。图2为图1中M-M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N-N的剖面图。其中,1-进风体,2-进油预热接头,3-蒸发油网,4-锥形端盖,5-燃烧室筒体,6-收缩体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参见附图1,包括:进风体1、进油预热接头2、蒸发油网3、锥形端盖4、燃烧室筒体5及收缩体6。所述进风体1为两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进风体1的外圆周面加工有五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其中,四圈通孔(A、B、C、D)位于进风体1的中部,一圈通孔(E)位于进风体1的端部;位于进风体1的中部的四圈通孔中的A圈与B圈通孔个数相同,且A圈通孔的个数大于C圈和D圈通孔的个数。参见附图2和3,所述燃烧室筒体5的出口端加工有两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的下凹结构,其中三角形的两条边为下凹结构的断面,所述端面与燃烧室筒体5的内圆周面留有间隙,下凹结构与燃烧室筒体5的外圆周面的切向夹角为30°;燃烧室筒体5的进口端的端面加工有轴向通孔,进口端的外圆周面加工有径向通孔;其中,靠近燃烧室筒体5的出口端的一圈下凹结构个数为6个,另一圈下凹结构个数为8个。所述收缩体6为环状结构。整体连接关系如下:蒸发油网3套装在燃烧室筒体5进口端的内圆周面,进油预热接头2与燃烧室筒体5的径向通孔对接,进风体1位于燃烧室筒体5内部,并通过未设有一圈通孔(E)的端部固定在燃烧室筒体5的轴向通孔中,其中,进风体1设有一圈通孔(E)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端盖4,所述锥形端盖4的小端位于进风体1内,锥形端盖4用于将从进风体1流入燃烧室筒体5的空气进行导流和提速,使空气与油雾混合更加均匀;收缩体6固定在燃烧室筒体5的中部。工作时,向进油预热接头2中通入燃油,所述燃油经过蒸发油网3形成油雾,流入到燃烧室筒体5中;同时,向进风体1通入高速旋转空气,所述空气在进风体1中通过五圈通孔,形成五级进风,流入燃烧室筒体5中,五级进风大大提高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空气成旋转气流扰动所述油雾,且锥形端盖4的锥面使气流的扰动更强烈,空气与油雾的混合程度得到强化,有利于空气与油雾燃烧时能够快速充分燃烬;空气与油雾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经过收缩体6的内圆周面后,流入到燃烧室筒体5的出口端,燃烧室筒体5出口端的两圈下凹结构对喷出的火焰形成约束,从而使火焰中心温度提高,同时可降低燃烧低频噪音;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室在同等换热面积下,换热效率提高3%,燃烧效率大于90%,达到高热流密度燃烧效果。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体(1)、进油预热接头(2)、蒸发油网(3)、锥形端盖(4)、燃烧室筒体(5)及收缩体(6);所述进风体(1)为两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进风体(1)的外圆周面加工有两圈以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燃烧室筒体(5)的出口端加工有两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的下凹结构,其中三角形的两条边为下凹结构的断面,所述端面与燃烧室筒体(5)的内圆周面留有间隙,下凹结构与燃烧室筒体(5)的外圆周面的切向夹角为30°~45°;燃烧室筒体(5)的进口端的端面加工有轴向通孔,进口端的外圆周面加工有径向通孔;所述收缩体(6)为环状结构;蒸发油网(3)套装在燃烧室筒体(5)进口端的内圆周面,进油预热接头(2)与燃烧室筒体(5)的径向通孔对接,进风体(1)位于燃烧室筒体(5)内部,并固定在燃烧室筒体(5)的轴向通孔中,进风体(1)的位于燃烧室筒体(5)内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端盖(4),所述锥形端盖(4)的小端位于进风体(1)内;收缩体(6)固定在燃烧室筒体(5)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体(1)、进油预热接头(2)、蒸发油网(3)、锥形端盖(4)、燃烧室筒体(5)及收缩体(6);所述进风体(1)为两端开放的圆筒状结构,进风体(1)的外圆周面加工有两圈以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燃烧室筒体(5)的出口端加工有两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的下凹结构,其中三角形的两条边为下凹结构的断面,所述端面与燃烧室筒体(5)的内圆周面留有间隙,下凹结构与燃烧室筒体(5)的外圆周面的切向夹角为30°~45°;燃烧室筒体(5)的进口端的端面加工有轴向通孔,进口端的外圆周面加工有径向通孔;所述收缩体(6)为环状结构;蒸发油网(3)套装在燃烧室筒体(5)进口端的内圆周面,进油预热接头(2)与燃烧室筒体(5)的径向通孔对接,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玲吴太平王宝富郭超毛俊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