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4215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包括四根圆形铜导体,四根导线两两绞合分别形成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形成芯线,一聚氯乙烯层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外表面,一聚乙烯护套层包覆于所述聚氯乙烯层外表面,所述聚氯乙烯层、聚乙烯护套层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所述中间抗拉层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酰胺6树脂、聚癸二酰己二胺、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聚乙烯蜡、聚乙二醇、乙酸甘油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使得抗拉强度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话引入线,尤其涉及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话线有二芯和四芯,芯线直径分别有0.4~1.0mm,其结构一般是二根或者四根芯线外包裹聚乙烯,常见的芯线材料为铜等。现有的电话线结构决定其拉伸强度有限,当需要长距离安装时,需要专门设置钢缆进行加强,否则容易拉断,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如山区安装时,专门设置钢缆极大的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并且容易损坏,且电气性能提高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此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使得电话通信缆总护套绝缘总的介电常数由2.3降到了1.6左右,相同传输频率下衰减能降低12%以上,同时也减少了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使得抗拉强度显著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包括四根圆形铜导体,此四根圆形铜导体外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形成四根导线,所述四根导线两两绞合分别形成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两两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形成芯线,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节距为8~10cm;一聚酯带绕包于所述芯线外表面,一聚氯乙烯层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外表面,一聚乙烯护套层包覆于所述聚氯乙烯层外表面,所述聚氯乙烯层、聚乙烯护套层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所述中间抗拉层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酰胺6树脂100份、聚癸二酰己二胺32份、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11份、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2.8份、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1.2份、聚乙烯蜡0.5份、聚乙二醇0.8份、乙酸甘油酯0.5份;所述聚酰胺6树脂相对粘度在2.5以下;所述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密度为1.01±0.01g/cm3;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由无定型聚烯烃、马来酸酐、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及润滑剂按比例100:0.4~3:0.03~1:0.1~0.3投放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接枝聚合制得,其接枝率为0.8%~1.5%,其融熔指数为1~10g/10min。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聚氯乙烯层与中间抗拉层的厚度比为10:4~6。2.上述方案中,所述聚乙烯护套层与中间抗拉层的厚度比为10:4~6。3.上述方案中,所述圆形铜导体直径为0.4~1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其位于聚氯乙烯层、聚乙烯护套层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该中间抗拉层采用聚酰胺6树脂、聚癸二酰己二胺、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减少了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使得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其次,其中间抗拉层进一步添加聚乙烯蜡、聚乙二醇、乙酸甘油酯,既提高了防干扰抗拉型电话引入线机械强度、弯曲性能,又提高了聚氯乙烯层、聚乙烯护套层、中间抗拉层之间的粘接力,避免了施工中出现分层现象;再次,其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两两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形成芯线,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节距为8~10cm,优化了电缆的串音等电气性能指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圆形铜导体;2、聚乙烯层;3、导线;41、第一绞线对;42、第二绞线对;5、芯线;6、聚酯带;7、聚氯乙烯层;8、聚乙烯护套层;9、中间抗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包括四根圆形铜导体1,此四根圆形铜导体1外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形成四根导线3,所述四根导线3两两绞合分别形成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两两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形成芯线5,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节距为8~10cm;一聚酯带6绕包于所述芯线5外表面,一聚氯乙烯层7包覆于所述聚酯带6外表面,一聚乙烯护套层7包覆于所述聚氯乙烯层6外表面,所述聚氯乙烯层7、聚乙烯护套层8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9;上述聚氯乙烯层7与中间抗拉层9的厚度比为10:5或者10:5.5,上述聚乙烯护套层8与中间抗拉层9的厚度比为10:4.5或者6。所述圆形铜导体1直径为0.65或者0.8mm。上述实施例中间抗拉层9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酰胺6树脂100份、聚癸二酰己二胺32份、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11份、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2.8份、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1.2份、聚乙烯蜡0.5份、聚乙二醇0.8份、乙酸甘油酯0.5份。上述聚酰胺6树脂相对粘度在2.5以下;上述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密度为1.01±0.01g/cm3;上述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由无定型聚烯烃、马来酸酐、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及润滑剂按比例100:0.4~3:0.03~1:0.1~0.3投放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接枝聚合制得,其接枝率为0.8%~1.5%,其融熔指数为1~10g/10min。实施例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中第一护套层性能见表2:表2本实施电缆实际屏蔽系数不超过0.72,在传输信号过程中能很好的屏蔽外界的干扰,提升了通话及信号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气性能对比如下表3所示(以0.5mm导体为例):表3采用上述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时,其减少了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使得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其次,其中间抗拉层进一步添加聚乙烯蜡0.5~0.8份、聚乙二醇1.8~2.2份、乙酸甘油酯0.5~0.8份,既提高了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机械强度、弯曲性能,又提高了聚氯乙烯层、聚乙烯护套层、中间抗拉层之间的粘接力,避免了施工中出现分层现象;再次,其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两两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形成芯线,所述第一绞线对、第二绞线对绞合节距为8~10cm,优化了电缆的串音等电气性能指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圆形铜导体(1),此四根圆形铜导体(1)外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形成四根导线(3),所述四根导线(3)两两绞合分别形成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两两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形成芯线(5),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节距为8~10cm;一聚酯带(6)绕包于所述芯线(5)外表面,一聚氯乙烯层(7)包覆于所述聚酯带(6)外表面,一聚乙烯护套层(7)包覆于所述聚氯乙烯层(6)外表面,所述聚氯乙烯层(7)、聚乙烯护套层(8)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9);所述中间抗拉层(9)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酰胺6树脂100份、聚癸二酰己二胺32份、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物11份、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2.8份、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1.2份、聚乙烯蜡0.5份、聚乙二醇0.8份、乙酸甘油酯0.5份;所述聚酰胺6树脂相对粘度在2.5以下;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无定形聚烯烃由无定型聚烯烃、马来酸酐、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及润滑剂按比例100:0.4~3:0.03~1:0.1~0.3投放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接枝聚合制得,其接枝率为0.8%~1.5%,其融熔指数为1~10g/10m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弯曲四芯电话引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圆形铜导体(1),此四根圆形铜导体(1)外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形成四根导线(3),所述四根导线(3)两两绞合分别形成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两两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3~5cm;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形成芯线(5),所述第一绞线对(41)、第二绞线对(42)绞合节距为8~10cm;一聚酯带(6)绕包于所述芯线(5)外表面,一聚氯乙烯层(7)包覆于所述聚酯带(6)外表面,一聚乙烯护套层(7)包覆于所述聚氯乙烯层(6)外表面,所述聚氯乙烯层(7)、聚乙烯护套层(8)之间设置有中间抗拉层(9);所述中间抗拉层(9)由以下组分组成:聚酰胺6树脂100份、聚癸二酰己二胺32份、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存良谭言秦涂家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