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431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主要是由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金属翅片吸附管、密封塞和工质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外,两根管在同一条中心轴线上,密封塞紧密的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上并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端口内壁紧密接触;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的集热部位由外到内为两层,第一层为玻璃,第二层也为玻璃但是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一、二层玻璃之间为真空层,第二层玻璃与金属翅片吸附管之间形成工质层;太阳光透过第一层玻璃和真空层被涂有选择性吸收层涂料的第二层玻璃吸收并转化成热量并传递到工质层,然后工质层的工质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翅片吸附管,金属翅片吸附管内进行对制冷剂的解吸,解吸完成工质又可通过工质导管导出实现工质余热循环利用,并且太阳真空玻璃套管的真空层又能起到保温效果,因此采用该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可简化吸附式制冷系统,降低制冷循环周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技术介绍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的热量来提供驱动力,相比压缩式制冷技术不需要消耗电力能源,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吸附式制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噪音低,寿命长的优势,所以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广泛受到关注。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就是冷却吸附管,产生吸附作用,制冷剂从蒸发器中蒸发,进入吸附管,当吸附过程完成后,加热吸附管,制冷剂从吸附管内析出,冷凝后又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循环。为保证制冷循环正常有效的进行,关键技术在于吸附管高的吸附剂填充量,吸附过程中持续的冷却和解吸过程中持续的加热和保温。比较常见是采用单一金属翅片管式的吸附床,虽然金属翅片管式具有吸附剂填充量高、密封、抗压性能好,但不足之处就是用由单一的金属翅片吸附管所组成的吸附床结构复杂,系统在吸附过程金属翅片管只能是自然冷却,影响制冷效率,加之吸附床身所占热容大,本身加热和冷却阶段会造成大量的系统热量损失,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同样由单一金属翅片管所组成的吸附制冷系统,也不能保证冷量的连续输出。其中专利(ZL201420751034.X)采用的是基于CPC聚光器的金属翅片管式集热床,虽提高了吸热面积,强化了传热换热,达到了一定的优化效果,但是由金属翅片管组成的吸附床结构复杂且不能保证连续输出冷量,原因是该系统的金属翅片管只有在白天接收太阳辐照,管内温度升高从而制冷剂解吸,晚上自然冷却,管内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如此,导致制冷循环周期长,系统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吸附系统的热利用率,简化吸附系统装置,减短制冷循环周期,提供持续的冷量输出,对于提升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整体性能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旨在简化由单一的金属翅片吸附管组成的吸附系统的结构,提升热利用效率,减短制冷循环周期,提供持续的冷量输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主要是由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金属翅片吸附管、密封塞和工质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外,两根管在同一条中心轴线上,密封塞紧密的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上并与玻璃真空管端口内壁紧密接触。上述的真空玻璃套管的集热部位由外到内为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均为玻璃,内部为真空,第二层玻璃与金属翅片吸附管之间形成工质层,第二层玻璃内壁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用来吸收太阳辐射能。上述的金属翅片吸附管可以使用铝或铜采用一体拉制技术而成型,其外表面可进行铝阳极氧化或磁控溅射技术处理。上述的密封塞可以选用耐高温高压的橡胶密封塞,其与金属翅片管、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端口、工质导管采用过盈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太阳光照到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上,透过第一层玻璃和真空层被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第二层玻璃吸收从而转化成热量并传递到工质层,然后热量再传递到最内层的金属翅片吸附管,当达到解吸温度,制冷剂从金属翅片吸附管内解吸。解吸完毕,工质层的高温工质通过工质导管导出并保温储存,然后再通过另一端工质导管导入冷工质,金属翅片吸附管内温度开始降低并实现吸附过程。吸附完毕,再将保温储存的高温工质重新导入工质层,再加太阳辐照,实现解吸。如此解吸-吸附-解吸循环交替实现制冷的连续进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金属翅片吸附管外加装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对吸附管起到很好的集热保温效果,同时又可以简化由单一的金属翅片吸附管组成的吸附床的结构,并且在太阳能真空套管与金属翅片吸附管之间形成工质层,又能很好的通过工质的冷热交替实现金属翅片吸附管内的吸附、解吸的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截面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截面结构轴侧视图。图4本技术的端口剖视图。图中,1.太阳能真空套管,2.金属翅片吸附管,3.工质导管,4.密封塞,5.真空层,6.工质层,7.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图1、图2、图3及图4中所示,太阳光照到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1)上,透过第一层玻璃(7)和真空层(5)被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第二层玻璃(7)吸收从而转化成热量传递到工质层(6),然后热量再传递到最内层的金属翅片吸附管(2)内,当达到解吸温度,制冷剂从金属翅片管(2)内解吸,解吸完毕,工质层(6)的高温工质通过工质导管(3)导出并保温储存,然后再通过另一端工质导管(3)导入冷工质,金属翅片吸附管(2)内温度开始降低,实现吸附过程。吸附完毕,再将保温储存的高温工质重新通过工质导管(3)导入工质层(6)外加太阳辐照,实现解吸。如此解吸-吸附-解吸交替循环可实现制冷的连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主要是由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金属翅片吸附管、密封塞和工质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外,两根管在同一条中心轴线上,密封塞紧密的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上并与玻璃真空管端口内壁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主要是由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金属翅片吸附管、密封塞和工质导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外,两根管在同一条中心轴线上,密封塞紧密的套在金属翅片吸附管上并与玻璃真空管端口内壁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吸附管,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真空玻璃套管的集热部位由外到内为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均为玻璃,内部为真空,第二层玻璃与金属翅片吸附管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润生李啸宇袁俊宝李范范赵克梅张启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