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668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5:41
多个微小突起20点状分布形成于板状部18,并且各微小突起20的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弯曲刚度绕垂直轴O具有各向异性,所以变得容易向由该各向异性确定的特定方向挠曲变形从而柔软感提升。即,微小突起20,其横截面的形状形成为长条形状,所以变得容易向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板厚方向)挠曲变形,柔软感提升。尤其是在微小突起20的一方的侧壁35设置有台阶38,所以顶端部分(顶端凸部39)的刚度下降从而变得容易弹性变形,由于初始载荷的降低,柔软感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尤其涉及进一步提升通过多个突起的弹性变形而被付与缓冲性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的触感的技术。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其具有:(a)具有预定的对合面的第1部件;和(b)第2部件,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成,并具有与上述对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有朝向该对合面突出以使得在其与该对合面之间形成空间的多个实心的突起,该第2部件配置成以该突起与该对合面接触的状态下重合于上述第1部件,(c)上述突起的顶端被按压于上述对合面而弹性变形,从而该重合复合内饰零件被付与缓冲性。专利文献1(尤其是参照图13)所述的零件是其一例,是与车辆用的内饰零件(肘靠等)有关的零件,并记载了通过在作为第2部件的表皮件的里面设置多个销子状的突起,由此利用该突起的弹性变形来提升表皮件的触感(柔软感)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还记载了取代销子状的突起而设置长尺寸板状的肋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36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单纯的圆柱形状的突起设置为被相对于对合面大致垂直地按压,所以存在在由于按压载荷而弹性变形时的变形方式(挠曲方向等)不稳定,触感容易不均匀这一问题。另外,在取代多个突起而设置肋的情况下,刚度变高也难以得到足够的柔软感。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通过多个突起的弹性变形而被付与缓冲性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进行一步提升其触感。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该目的,第1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具有:(a)第1部件,其具有预定的对合面;和(b)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第2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对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该对合面突出的多个实心的突起,以在该板状部与该对合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第2部件配置成以该突起与该对合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第1部件重合,(c)所述突起的顶端被按压于所述对合面而使所述突起弹性变形,由此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被付与缓冲性,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的特征在于,(d)所述多个突起点状分布形成于所述板状部,并且各突起的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弯曲刚度绕相对于该板状部垂直的轴具有各向异性,(e)而且,在该多个突起分别设置有1或多个台阶以使所述顶端侧变为小截面。另外,上述台阶是突出方向上的突起的横截面的面积变化率在突出方向的中间部分局部较大的部位,优选是横截面的面积不连续地变化的部位和/或以接近不连续的大变化率变化的部位。第2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与所述板状部平行的横截面的形状是长条形状。第3专利技术,在第2专利技术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仅在与所述长条形状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侧壁中的任一方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台阶。第4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第3专利技术的任一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多个突起以形成多个多边形的各边分别与相邻的多边形的边重合的网格图案的方式,设置于构成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位置。第5专利技术,在第4专利技术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多个突起是同一形状,并构成为绕相对于所述板状部垂直的轴向一定方向挠曲变形,(b)所述网格图案是四边形或六边形的同一(同一形状且同一大小)多边形连续重复的图案;(c)所述突起,以挠曲方向朝向所述多边形的内侧或外侧的方式在该多边形的各边各配置一个,并且以挠曲方向绕该多边形的中心线交替反向的姿势设置。第6专利技术,在第4专利技术或第5专利技术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图案是作为所述多边形的一定大小的正六边形连续重复的蜂窝图案。第7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第6专利技术的任一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是板状的面板零件,(b)所述第2部件是表层部件,(c)所述第1部件是由比所述第2部件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板状的基材,(d)该基材的表面作为所述对合面发挥作用,所述表层部件以与该表面重合的方式配置而一体安装于该基材。第8专利技术,在第7专利技术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层部件上,在所述板状部的设置有所述突起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一体地固着有表皮件,加上所述板状的基材整体上形成为3层构造。第9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第6专利技术的任一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是板状的面板零件,(b)所述第1部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板状的表层部件,(c)所述第2部件,以所述板状部的设置有所述突起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里面紧贴板状的基材的方式一体地固定于该基材。专利技术的效果在这样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中,多个突起点状分布形成于板状部,并且各突起的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弯曲刚度绕轴具有各向异性,所以容易向由该各向异性确定的特定方向挠曲变形从而柔软感(缓冲性)提升。尤其是,在各突起分别以顶端侧变为小截面的方式设置有1个或多个台阶,所以顶端部分的刚度下降从而容易弹性变形,由于初始载荷的降低,柔软感进一步提升。另外,能够控制各突起的挠曲(倒下)方向,所以突起弹性变形时的变形方式(挠曲方向等)稳定,可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压时的触感的不均。第2专利技术,在突起的横截面形成为长条形状的情况下,容易向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挠曲变形,不易向长边方向挠曲变形,所以该突起弹性变形时的变形方式稳定,可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压时的触感的不均。另外,在例如横截面的形状是单纯的长方形的情况下,成型模具的构造变得单纯,制造成本降低而能够廉价地构成。第3专利技术,在仅在与上述长条形状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侧壁中的任一方的侧壁设置有上述台阶的情况下,变得容易向与设置有该台阶一侧相反的一定方向挠曲变形,变形方式(挠曲方向等)稳定而能够进一步准确地抑制触感的不均。在第4专利技术中,以形成多个多边形连续相邻的网格图案的方式,在构成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位置设置有突起,所以多个突起以一定的配置图案设置,可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压时的触感的不均。另外,如果突起的姿势与网格图案的各边相对应而变化,则伴随于此各突起的挠曲方向变化,所以通过彼此互相支撑,可得到适度的刚度感(不过度柔软的感觉),能够与由该突起的弹性变形所得到的柔软感相结合设定更优异的触感。第5专利技术,在多个突起是同一形状且绕轴向一定方向挠曲变形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重合复合内饰零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预定的对合面;和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第2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对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该对合面突出的多个实心的突起,以在该板状部与该对合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第2部件配置成以该突起与该对合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第1部件重合,所述突起的顶端被按压于所述对合面而使所述突起弹性变形,由此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被付与缓冲性,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点状分布形成于所述板状部,并且各突起的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弯曲刚度绕相对于该板状部垂直的轴具有各向异性,而且,在该多个突起分别设置有1或多个台阶以使所述顶端侧变为小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具有:
第1部件,其具有预定的对合面;和
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第2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对合面大致平
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该对合面突出的多个实心
的突起,以在该板状部与该对合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第2部件配置成以该
突起与该对合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第1部件重合,
所述突起的顶端被按压于所述对合面而使所述突起弹性变形,由此所
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被付与缓冲性,
所述重合复合内饰零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点状分布形成于所述板状部,并且各突起的相对于压缩
载荷的弯曲刚度绕相对于该板状部垂直的轴具有各向异性,
而且,在该多个突起分别设置有1或多个台阶以使所述顶端侧变为小
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与所述板状部平行的横截面的形状是长条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其特征在于,
仅在与所述长条形状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侧壁中
的任一方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以形成多个多边形的各边分别与相邻的多边形的边重合
的网格图案的方式,设置于构成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合复合内饰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是同一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下长武吉田研一酒井秀彰广濑正盛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