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480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1:09
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其朝吸引方向(AA)扩径;以及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其从固定芯锥形部(131)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且外径固定。可动芯(16)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161)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该可动芯孔部(164)是固定芯锥形部(131)和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能够侵入的空间。可动芯筒部(161)具备:可动芯圆筒部(165),其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166),其从可动芯圆筒部(165)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BB),内周面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是基于2013年9月1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3-194120号和2014年6月2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4-128252号的申请,在此引用这些申请的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断开和闭合电路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这种电磁继电器,例如存在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继电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继电器,通过向励磁线圈通电,在由板材构成的可动芯与由板材构成的固定芯的对置面之间产生电磁吸引力,利用该电磁吸引力使可动芯被吸引到固定芯侧。而且,通过使可动芯和固定芯的对置面相对于可动芯的移动方向倾斜,来使可动芯与固定芯的对置面之间的气隙(airgap)减小,使得紧接在向励磁线圈的通电开始之后的电磁吸引力增加。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7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示出的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可动芯和固定芯由板材构成,可动芯和固定芯的对置面仅存在于相对于可动芯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处,因此难以使可动芯与固定芯的对置面积充分大,进而难以得到充分的电磁吸引力。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点,目的是提供能够充分地得到电磁吸引力的电磁继电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磁继电器具备:励磁线圈,其在通电时形成磁场;固定芯,其被配置在形成于励磁线圈的中心部的线圈中心孔部内,构成磁路;磁轭,其被配置成覆盖励磁线圈的外周侧和励磁线圈的轴向端部,构成磁路;可动芯,在向励磁线圈通电时,该可动芯被吸引到固定芯侧;可动接触件,其追随可动芯移动;以及固定接触件,可动接触件与该固定接触件接触和分离。将向励磁线圈的通电开始而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吸引方向、将向励磁线圈的通电断开而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非吸引方向。固定芯具备:固定芯锥形部,其从固定芯的非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吸引方向扩径;以及固定芯圆形部,其从固定芯锥形部的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吸引方向延伸且外径固定。可动芯具备可动芯筒部,在该可动芯筒部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该可动芯孔部是固定芯锥形部和固定芯圆形部能够侵入的空间。可动芯筒部具有:可动芯圆筒部,其从可动芯的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延伸且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其从可动芯圆筒部的非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内周面缩径。在向励磁线圈的通电断开时,固定芯锥形部的一部分位于可动芯孔部内,可动芯圆筒部的吸引方向侧的端部与固定芯锥形部在相对于可动芯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重合。在对励磁线圈通电时,固定芯锥形部和固定芯圆形部位于可动芯孔部内。由此,由于可动芯圆筒部的内周面的内径固定,因此与在使可动芯圆筒部的内周面呈与可动芯锥筒部的内周面同样的锥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电断开时和通电开始时的气隙减小,能够使通电开始时的电磁吸引力增大。而且,固定芯锥形部与可动芯锥筒部的对置面呈围绕固定芯和可动芯的中心轴环状地连续的面,能够使该对置面的对置面积充分大。因此,能够使完全吸引时的电磁吸引力增大。另外,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相对于可动芯的移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力(以下,称为横向力(sideforce))时常作用于可动芯,可动芯容易发生倾斜。与之相对比,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在固定芯锥形部和固定芯圆柱部与可动芯孔部的对置面之间,以围绕固定芯和可动芯的中心轴的方式连续地通过磁通,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作用于可动芯的横向力,能够抑制可动芯的倾斜。而且,在电磁继电器中,构成为,对励磁线圈通电时,固定芯与可动芯的抵接部为线接触或点接触。另外,当固定芯与可动芯接触时的吸引力(即,峰值吸引力(日文:ピーク吸引力))过大时,固定芯与可动芯的碰撞速度变高,碰撞音也变大。而且,当峰值吸引力过大时,复位电压变低,导致不能够以期望的复位电压进行复位。与之相对比,通过使固定芯与可动芯线接触或点接触,能够抑制峰值吸引力,因此能够使碰撞音减小,并且能够以期望的复位电压进行复位。而且,电磁继电器还具备:轴,其被接合于可动芯;以及支撑部件,其滑动自如地支撑轴;其中,可动芯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线圈中心孔部,可动芯被励磁线圈滑动自如地支撑。由此,由于与可动芯一体地移动的部件被两点支撑,因此能够抑制可动芯的倾斜。因此,能够使固定芯锥形部与锥形孔部的气隙狭小,能够使电磁吸引力进一步增大。而且,能够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提高。而且,在电磁继电器中,在固定芯形成有固定芯孔,在可动芯接合有轴,轴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固定芯孔,轴被固定芯滑动自如地支撑。由此,由于与气隙的尺寸相关的部件数量少,因此能够使气隙的偏差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图中附加相同的标记。(第一实施方式)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向励磁线圈12的通电开始而可动芯16移动的方向称为吸引方向AA,将向励磁线圈12的通电断开而可动芯16移动的方向称为非吸引方向BB。而且,将吸引方向AA和非吸引方向BB合称为可动芯移动方向。非吸引方向BB也可以称为反吸引方向或释放方向,意味着在可动芯移动方向中,与吸引方向AA相反的方向。如图1所示,在树脂制的箱体10内,配置有保持结构部件的树脂制的基底11。该基底11通过接合或由卡爪等嵌合而被固定在箱体10。在箱体10内配置有通电时形成磁场的圆筒状的励磁线圈12。励磁线圈12具备树脂制的卷轴(spool)121和将导线卷绕于卷轴121而形成的线圈部122。在励磁线圈12的径向中心部的孔(更详细地,卷轴121的径向中心部的孔)配置有由磁性体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芯13。固定芯13呈大致圆柱状,固定芯13的中心轴与可动芯移动方向一致。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和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该固定芯锥形部131从固定芯13的非吸引方向BB侧的端部(即,可动芯16侧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扩径,该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从固定芯锥形部131的吸引方向AA侧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且外径固定。另外,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相当于固定芯圆形部。而且,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第二圆形部133和固定芯第三圆形部134,该固定芯第二圆形部133从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的吸引方向AA侧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并且外径固定且比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的外径大,该固定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具备:励磁线圈(12),其在通电时形成磁场;固定芯(13),其被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励磁线圈的中心部的线圈中心孔部内,构成磁路;磁轭(14、15),其被配置成覆盖上述励磁线圈的外周侧和上述励磁线圈的轴向端部,构成磁路;可动芯(16),在向上述励磁线圈通电时,该可动芯被吸引到上述固定芯侧;可动接触件(20),其追随上述可动芯移动;以及固定接触件(24、26),上述可动接触件与该固定接触件接触和分离,该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在将向上述励磁线圈的通电开始而上述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吸引方向(AA)、将向上述励磁线圈的通电断开而上述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非吸引方向(BB)时,上述固定芯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其从上述固定芯的上述非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吸引方向扩径;以及固定芯圆形部(132),其从上述固定芯锥形部的上述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吸引方向延伸且外径固定,上述可动芯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该可动芯孔部(164)是上述固定芯锥形部和上述固定芯圆形部能够侵入的空间;其中,上述可动芯筒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可动芯圆筒部(165),其从上述可动芯的上述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非吸引方向延伸且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166),其从上述可动芯圆筒部的上述非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非吸引方向,内周面缩径,在向上述励磁线圈的通电断开时,上述固定芯锥形部的一部分位于上述可动芯孔部内,上述可动芯圆筒部的上述吸引方向侧的端部与上述固定芯锥形部在相对于上述可动芯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重合,在对上述励磁线圈通电时,上述固定芯锥形部和上述固定芯圆形部位于上述可动芯孔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19 JP 2013-194120;2014.06.23 JP 2014-12825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具备:
励磁线圈(12),其在通电时形成磁场;
固定芯(13),其被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励磁线圈的中心部的线圈中心孔部内,构成
磁路;
磁轭(14、15),其被配置成覆盖上述励磁线圈的外周侧和上述励磁线圈的轴向端
部,构成磁路;
可动芯(16),在向上述励磁线圈通电时,该可动芯被吸引到上述固定芯侧;
可动接触件(20),其追随上述可动芯移动;以及
固定接触件(24、26),上述可动接触件与该固定接触件接触和分离,
该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
在将向上述励磁线圈的通电开始而上述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吸引方向(AA)、将
向上述励磁线圈的通电断开而上述可动芯移动的方向作为非吸引方向(BB)时,
上述固定芯具备:
固定芯锥形部(131),其从上述固定芯的上述非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吸引方向
扩径;以及
固定芯圆形部(132),其从上述固定芯锥形部的上述吸引方向侧的端部朝上述吸引
方向延伸且外径固定,
上述可动芯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
该可动芯孔部(164)是上述固定芯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泽政直伊藤贵史神谷诚藤原贡田中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