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主动排查漏电,包括壳体,壳体上安装有接线端子座,壳体内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以及继电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还包括:放大器,放大器输入端与剩余电流互感器输出端连接;比较器,比较器输入端与放大器输出端相连,比较器将剩余电流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剩余电流大于阈值时,比较器输出端输出比较结果信号;单片机,单片机中断口与比较器输出端相连,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线,单片机根据中断口接收的比较结果信号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提高了排查的实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4374964A的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可测量剩余电流的电能表,包括壳体、接线端子座、相线、零线、继电器、相线电流采样电阻、剩余电流互感器和电路装置;继电器、相线电流采样电阻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均设置在壳体内;相线和零线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电路装置包括电压采样模块、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电能计量模块、单片机处理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LCD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源模块。该技术创造可实现对用户线路中的剩余电流进行测量、记录,并具有剩余电流超限报警事件和事件记录功能,只需在现有的智能电表上进行改进,改进成本不高,且不影响现有电能表的功能和外形尺寸,便于大面积推广,其不足在于:该电能表不能用于三相电力系统,同时实时性不强,对于智能电能表而言,其实现很多复杂功能,采用的单任务操作系统,任务间不能实时自由切换,而剩余电流值对单片机而言是被动获取的,原方式是不能实时读取剩余电流值,只有单片机切换至读取计量芯片剩余电流值任务时,单片机才能对此值是否超阈值做出判断,而对于检测剩余电流本质而言,漏电本身就存在随机性和突发性,如不采用中断方式,所以必然无法实时捕捉漏电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可以实时检测三相电力系统中的剩余电流,并将传统被动排查漏电方式更新为主动式的排查方式,提高排查的实时性。为了实现目的,本技术为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接线端子座,壳体内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以及用于控制A相线、B相线、C相线通断的继电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A相线两端、B相线两端、C相线两端、零线两端与接线端子座连接,还包括:放大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比较器,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后作为输入与预先设定的参考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单片机,单片机包括中断口,单片机的中断口与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单片机根据中断口接收的比较结果信号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优选的,所述继电器包含三个触点,所述A相线、B相线、C相线上各设置一个触点。继电器通过触点控制对应A相线、B相线、C相线的通断。优选的,单片机设有PWM或定时器输出端口,比较器设有外部阈值参考值输入端口,PWM或定时器输出端口与参考值输入口相连,单片机通过PWM或定时器的脉宽调制方式调节比较器的阈值,从而调节漏电流检测门限值。优选的,接线端子座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零线的一端与第七接线端子电连接;零线的另一端与第八接线端子电连接;A相线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B相线的一端与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接线端子电连接;C相线的一端与第五接线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接线端子电连接。优选的,第七接线端子与第八接线端子相互隔离。优选的,继电器与剩余电流互感器一体化封装。优化内部布线结构,减少用电安全隐患,提高用电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封装壳,所述继电器与剩余电流互感器设置在封装壳内,所述封装壳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片,所述封装壳通过金属片与接线端子座固定。实现继电器与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一体化封装,优化内部布线结构,减少用电安全隐患,提高用电可靠性,通过金属片与接线端子座连接,安装方便,金属片可作为连接件将A相线、B相线、C相线或零线与接线端子座电连接。通过实施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完全实时监测剩余电流,可对剩余电流值进行预警,记录智能电表剩余电流事件,并主动上报,将传统被动排查漏电方式更新为主动式的排查方式。一体化安装,优化内部布线结构,减少用电安全隐患,提高用电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剩余电流互感器、放大器、比较器、单片机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部未放置剩余电流互感器时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部放置剩余电流互感器时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包括壳体1,壳体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座2,壳体1内设有继电器3和剩余电流互感器4、A相线5、B相线6、C相线7和零线8,A相线5、B相线6、C相线7、零线8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4;接线端子座2包括第一接线端子21、第二接线端子22、第三接线端子23、第四接线端子24、第五接线端子25、第六接线端子26、第七接线端子27和第八接线端子28,A相线5的一端(进线端)与第一接线端子21电连接,另一端(出线端)与第二接线端子22电连接;B相线6的一端(进线端)与第三接线端子23电连接,另一端(出线端)与第四接线端子24电连接;C相线7的一端(进线端)与第五接线端子25电连接,另一端(出线端)与第六接线端子26电连接,零线8的一端(进线端)与第七接线端子27电连接,零线8的另一端(出线端)与第八接线端子28电连接,第七接线端子27与第八接线端子28相互隔离,继电器3包含三个触点31,A相线5、B相线6、C相线7上各设置一个触点31,触点31均为常闭触点,可以通过继电器3的触点31控制A相线5、B相线6、C相线7的通断,A相线上设有A相电流互感器11,B相线上设有B相电流互感器12,C相线上设有C相电流互感器13,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还包括:放大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剩余电流互感器4的输出端41(输出线)连接,放大器将剩余电流互感器4的输出信号放大;比较器,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后作为输入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比较结果信号包括中断信号和非中断信号;单片机,单片机包括中断口,单片机的中断口与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3的控制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接线端子座,壳体内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以及用于控制A相线、B相线、C相线通断的继电器,A相线两端、B相线两端、C相线两端、零线两端与接线端子座连接,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还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后作为输入与预先设定的参考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包括中断口,单片机的中断口与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单片机根据中断口接收的比较结果信号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接线端子座,壳体内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以及用于控制A相线、B相线、C相线通断的继电器,A相线两端、B相线两端、C相线两端、零线两端与接线端子座连接,A相线、B相线、C相线、零线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还包括:
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后作为输入与预先设定的参考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
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包括中断口,单片机的中断口与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单片机根据中断口接收的比较结果信号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含三个触点,所述A相线、B相线、C相线上各设置一个触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采集剩余电流技术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设有PWM或定时器输出端口,所述比较器设有外部阈值参考值输入端口,PWM或定时器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虎,占伟星,陶敬荣,林良勤,张鹏飞,宓妙夏,吴晓政,刘先进,章景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