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电池板。所述立体电池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覆铜层、半固化片粘接层及FR‑4铜箔板,所述覆铜层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所述立体电池板还包括自所述覆铜层延伸形成的底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电池板通过将所述底托设置成自所述覆铜层延伸形成,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而且能提高所述本体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
,特别地,涉及一种立体电池板。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应用的PCB板材是覆铜/环氧玻璃布基材或酚醛树脂玻璃布基材,还有少量使用的纸基覆铜板材。这些基材虽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加工性能,但散热性差,作为高发热元件的散热途径,几乎不能指望由PCB本身树脂传导热量,而是从元件的表面向周围空气中散热。但随着电子产品已进入到部件小型化、高密度安装、高发热化组装时代,若只靠表面积十分小的元件表面来散热是非常不够的。同时由于方型扁平式封装技术(PlasticQuadFlatPackage,QFP)、球栅阵列结构的PCB(BallGridArray,BGA)等表面安装元件的大量使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大量地传给PCB板。因此,如何提高PCB板的散热效果已成为决定电子器件稳定性和可靠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PCB板的散热效果进行进一步开发,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PCB板存在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散热效果好的立体电池板。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所述立体电池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覆铜层、半固化片粘接层及FR-4铜箔板,所述覆铜层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所述立体电池板还包括自所述覆铜层延伸形成的底托。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托包括与所述覆铜层连接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托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连接孔。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覆铜层和所述底托由铜含量大于99.9%的紫铜制成。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体电池板还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贯穿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并与所述覆铜层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元件分别设于所述覆铜层的相对两侧。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包括具有散热通道的散热本体及与所述散热本体连接并环绕所述散热本体的帽缘部,所述散热本体贯穿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且其一端与所述覆铜层连接,所述帽缘部自所述散热本体远离所述覆铜层一端向远离所述散热通道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帽缘部覆盖于所述FR-4铜箔板。在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将所述覆铜层和所述底托设置成由铜含量大于99.9%的一整块紫铜板通过模具进行结构弯曲制成,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而且能提高所述本体的散热效果。二、通过将所述底托设置成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延伸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底托的散热面积,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三延伸部开设所述连接孔以用于多个所述立体电池板之间的串接及所述立体电池板与封装箱之间的连接,不仅能起到固定所述立体电池板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将所述本体产生或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界。三、通过将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覆铜层连接,所述帽缘部与所述散热本体连接并环绕所述散热本体,从而增加所述散热元件的散热面积。四、通过在所述散热本体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所述散热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元件的散热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立体电池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电池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立体电池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所述立体电池板1包括本体11、底托13及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元件15。所述底托13自所述本体11延伸形成,并用于所述本体11散热、多个所述立体电池板1之间的串接及所述立体电池板1与封装箱之间的连接,所述散热元件15设于所述本体11并用于所述本体11散热。所述本体11包括覆铜层111、半固化片粘接层113及FR-4铜箔板115。所述覆铜层111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113和所述FR-4铜箔板115。所述底托13自所述覆铜层111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覆铜层111和所述底托13为由铜含量大于99.9%的一整块紫铜板通过模具进行结构弯曲制成。由于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因此,通过将所述覆铜层111和所述底托13设置成由铜含量大于99.9%的一整块紫铜板通过模具进行结构弯曲制成,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而且能提高所述本体11的散热效果。所述底托13包括与所述覆铜层111连接的第一延伸部131、自所述第一延伸部131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3、自所述第二延伸部133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35及开设于所述第三延伸部135的连接孔137。通过将所述底托13设置成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131、所述第二延伸部133及所述第三延伸部135,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底托13的散热面积,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三延伸部135开设所述连接孔137以用于多个所述立体电池板1之间的串接及所述立体电池板1与封装箱之间的连接,不仅能起到固定所述立体电池板1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将所述本体11产生或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界。所述散热元件15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贯穿所述覆铜层111的相对两表面的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113和所述FR-4铜箔板115并与所述覆铜层111连接。所述散热元件15包括具有散热通道的散热本体151及与所述散热本体151连接并环绕所述散热本体151的帽缘部153。所述散热本体151贯穿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113和所述FR-4铜箔板115且其一端与所述覆铜层111连接,所述帽缘部153自所述散热本体151远离所述覆铜层111一端向远离所述散热通道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帽缘部153覆盖于所述FR-4铜箔板115。通过将所述散热本体151与所述覆铜层111连接,所述帽缘部153与所述散热本体151连接并环绕所述散热本体151,从而增加所述散热元件15的散热面积。所述散热本体151的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通过在所述散热本体151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所述散热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元件15的散热面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立体电池板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将所述覆铜层111和所述底托13设置成由铜含量大于99.9%的一整块紫铜板通过模具进行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电池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覆铜层、半固化片粘接层及FR‑4铜箔板,所述覆铜层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电池板还包括自所述覆铜层延伸形成的底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电池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覆铜层、半固化片粘接层及FR-4铜箔板,所述覆铜层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半固化片粘接层和所述FR-4铜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电池板还包括自所述覆铜层延伸形成的底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包括与所述覆铜层连接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铜层和所述底托由铜含量大于99.9%的紫铜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电池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昭光,叶志,曾国权,袁咏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