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529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弹性缓冲层、第一减震弹簧、上缓冲垫、第一缓冲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接板、第一车灯、第一护套、车体横梁、第二车灯、第二护套、下缓冲垫、第二减震弹簧、第二缓冲块、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且减震作用明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前保险杠是车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可通过形变缓冲和吸收外界冲击力,以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普遍使用的汽车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保险杠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前后车体的作用;从装饰性上看,汽车保险杠设置于汽的前后侧,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具有美化车体的效果。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保险杠的样式多种多样,以采用塑料材质为主。已有技术的塑料保险杠的结构是:在横梁的两侧设置有侧翼形成U形结构,另外,保险杠的横梁与两侧翼不是一体成型结构,采用后续拼接成型,这种工艺生产的保险杠的横梁与两侧翼之间的结合处形成有拼缝线,为了保证横梁与两侧翼之间的光滑过渡,需要对拼缝线进行后续加工:如进行抛光等工序,增加了人力成本。再者,拼接成型的横梁与两侧翼之间连接强度弱,合格率低,稍有碰撞就会出现裂纹等损伤,不能很好地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前后车体及车内乘驾人员安全性的作用。当在低速范围内发生汽车正面碰撞时,能量吸收单元可以通过其定义的变形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可以至少减少或者甚至完全避免纵梁和其它车身部件可能受到的损伤。然而,在已知的保险杠装置中,只有当碰撞点位于保险杠横梁区域内时,能量吸收单元才能最佳地吸收在碰撞时待导出的力。在这种车辆碰撞情况下,当相互碰撞的汽车以及因此它们的保险杠结构处于行驶地面上方不同高度处时,各相撞汽车的保险杠装置彼此错位地碰撞在一起。在夜晚光线缺乏时,容易被其它车辆所剐蹭而造成损伤,碰撞动能将对汽车与汽车内的人员造成很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本技术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块与缓冲弹簧,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依靠车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的设置的缓冲垫、缓冲块与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效吸收撞击力,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车灯与第二车灯,在夜晚光线缺乏时,不容易被其它车辆所剐蹭而造成损伤,使得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大大提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且减震作用明显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弹性缓冲层、第一减震弹簧、上缓冲垫、第一缓冲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接板、第一车灯、第一护套、车体横梁、第二车灯、第二护套、下缓冲垫、第二减震弹簧、第二缓冲块、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垫下端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车体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一车灯,所述车体横梁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二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二车灯。进一步,所述上缓冲垫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所述下缓冲垫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所述第一车灯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所述第二车灯设置有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弹性缓冲层、第一减震弹簧、上缓冲垫、第一缓冲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接板、第一车灯、第一护套、车体横梁、第二车灯、第二护套、下缓冲垫、第二减震弹簧、第二缓冲块、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垫下端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车体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一车灯,所述车体横梁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二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二车灯。本技术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块与缓冲弹簧,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依靠车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的设置的缓冲垫、缓冲块与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效吸收撞击力,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车灯与第二车灯,在夜晚光线缺乏时,不容易被其它车辆所剐蹭而造成损伤,使得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大大提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且减震作用明显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险杠本体2、弹性缓冲层3、第一减震弹簧4、上缓冲垫5、第一缓冲块6、第一伸缩杆7、第一连接板8、第一车灯9、第一护套10、车体横梁11、第二车灯12、第二护套13、下缓冲垫14、第二减震弹簧15、第二缓冲块16、第二伸缩杆17、第二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弹性缓冲层2、第一减震弹簧3、上缓冲垫4、第一缓冲块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弹性缓冲层、第一减震弹簧、上缓冲垫、第一缓冲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接板、第一车灯、第一护套、车体横梁、第二车灯、第二护套、下缓冲垫、第二减震弹簧、第二缓冲块、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垫下端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下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车体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一车灯,所述车体横梁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二护套上端设置有第二车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弹性缓冲层、第一减震弹簧、上缓冲垫、第一
缓冲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接板、第一车灯、第一护套、车体横梁、第二车灯、第二护套、下
缓冲垫、第二减震弹簧、第二缓冲块、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
体上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
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
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
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车体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保险
杠本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侧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上端与所述保险
杠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垫下端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下端与所述车体
横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保险杠本体下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下端设置有
第一伸缩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玟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