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及具有该歇脚板的车辆。所述歇脚板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所述歇脚板相对所述前围板倾斜设置,所述歇脚板的上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上溃缩吸能结构,所述歇脚板的下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下溃缩吸能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歇脚板,通过上溃缩吸能结构和下溃缩吸能结构的吸能作用,使得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歇脚板可以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小驾驶员小腿所承受的碰撞力,降低正碰中驾驶员小腿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及具有该歇脚板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事故频发,车辆正面碰撞时致残率相对较高,因此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正面高速碰撞试验中,对头、颈、胸、腿的伤害指标进行评价,由于脚部和地毯接触点力量较大,腿部容易骨折,其中又以驾驶员腿部受伤几率最大。目前市场上很多车型装配的歇脚板与前围板都是直接焊接固定或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员小腿所承受的碰撞力较大,容易对驾驶员小腿造成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歇脚板可以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小驾驶员小腿所承受的碰撞力。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歇脚板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所述歇脚板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所述歇脚板相对所述前围板倾斜设置,所述歇脚板的上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上溃缩吸能结构,所述歇脚板的下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下溃缩吸能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所述上溃缩吸能结构和所述下溃缩吸能结构具有吸能作用,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二者可以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减小驾驶员小腿所承受的碰撞力,降低正碰中驾驶员小腿的二次伤害。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溃缩吸能结构为波浪形的多个上溃缩槽,所述下溃缩吸能结构为波浪形的多个下溃缩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溃缩槽在车辆横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溃缩槽在车辆横向上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溃缩槽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溃缩槽的数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上溃缩槽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多个下溃缩槽平行于竖直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溃缩槽与所述下溃缩槽之间的歇脚板部分为歇脚面,所述歇脚面的宽度从上向下呈递减趋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歇脚面上设置有减重孔和定位孔,且所述歇脚面的边缘设置有加强翻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溃缩槽和所述下溃缩槽中的每一个槽的宽度为10mm-14mm且深度为2mm-6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歇脚板的厚度为0.6mm-1mm。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与车辆的焊接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的立体图。附图标记:歇脚板100、前围板101、第一点焊102、第二点焊103、歇脚面1、减重孔11、定位孔12、上溃缩槽2、下溃缩槽3、上支脚面4、下支脚面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100。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歇脚板100与车辆的前围板101固定。前围板101是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具有水平部分1011和竖直部分1012。歇脚板100上设置有歇脚面1,歇脚板100的歇脚面1相对前围板101倾斜设置,例如歇脚面1相对前围板101的水平部分1011的倾斜角度可以在0-45°之间,优选在30°附近,歇脚板100位于驾驶员左脚歇脚处。参照图1-图3所示,歇脚板100上端设置有上支脚面4,下端设置有下支脚面5。歇脚板100的上支脚面4与前围板101竖直部分1012通过两个第一点焊102焊接固定,歇脚板100的下支脚面5与前围板101水平部分1011通过两个第二点焊103焊接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牢靠。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歇脚板100的上端与前围板101之间,即歇脚面1与上支脚面4之间,设置有上溃缩吸能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溃缩吸能结构可以为波浪形的多个上溃缩槽2。歇脚板100的下端与前围板101之间,即歇脚面1与下支脚面5之间,设置有下溃缩吸能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溃缩吸能结构可以为波浪形的多个下溃缩槽3。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可以通过溃缩变形而充分吸收车辆正碰能量,从而减弱向驾驶员腿部的碰撞力,保护驾驶员腿部免受伤害。例如,在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力超过1200N时,该歇脚板100的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会开始发生压溃变形,最终形成手风琴式褶皱变形,变形过程吸收了驾驶员小腿承受的碰撞能量,使整个碰撞过程中小腿的压缩力始终小于1800N(当小腿力大于2000N时,小腿有骨折风险)。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的存在减少了驾驶员小腿的二次碰撞伤害,使车辆能够满足正面碰撞性能的要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出于碰撞时对驾驶员小腿保护方面的考虑,例如进一步降低小腿所受碰撞力,可以灵活地设置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的个数,从而更好地吸收碰撞力,充分保护驾驶员腿部。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歇脚板100除了具有普通歇脚板所具有的歇脚功能外,通过设置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借由溃缩槽的溃缩变形可以充分吸收车辆正碰能量,从而减弱碰撞过程中驾驶员腿部承受的碰撞力,保护驾驶员腿部免受伤害。参照图2-图3所示,上溃缩槽2的数量大于下溃缩槽3的数量。由于正面碰撞时水平方向的碰撞能量要大于竖直方向(来自地板)的碰撞能量,因此通过将上溃缩槽2的数量设置得较多可以更好地吸收正碰能量。可选地,如图2中所示,上溃缩槽2的数量为4个,下溃缩槽3的数量为2个,但不限于此。上溃缩槽2在车辆横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下溃缩槽3在车辆横向上的长度。这样上溃缩槽2具有更大的延展长度,对车辆正碰能量吸收的更加充分,更易溃缩变形,从而大大降低对驾驶员腿部的伤害。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中的每一个槽的宽度d为10mm-14mm且深度h为2mm-6mm。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溃缩槽2和下溃缩槽3的每一个槽的宽度d为12mm且深度h为4mm。参照图2所示,多个上溃缩槽2平行于水平面,由此上溃缩槽2可以更好地吸收正面碰撞时水平方向的碰撞能量。多个下溃缩槽3平行于竖直面,由此下溃缩槽3可以更好地吸收正面碰撞时竖直方向(来自地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板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所述歇脚板相对所述前围板倾斜设置,所述歇脚板的上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上溃缩吸能结构,所述歇脚板的下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下溃缩吸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板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所述歇脚板相对所述前围板倾斜设置,所述歇脚板的上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上溃缩吸能结构,所述歇脚板的下端与所述前围板之间设置有下溃缩吸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溃缩吸能结构为波浪形的多个上溃缩槽,所述下溃缩吸能结构为波浪形的多个下溃缩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溃缩槽在车辆横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溃缩槽在车辆横向上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溃缩槽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溃缩槽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歇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