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钻头的改良结构,该钻头是在钻刃部设有两道供进行切削加工的螺旋状刀刃,且二螺旋状刀刃部形成切削端,相对切削端于钻刃部另一侧连设有钻柄部,而该钻头是在钻刃部一侧的两个切削端之间的钻顶角为设有呈150°‑170°的内角(较佳内角可为160°),并于切削端两侧刀刃处通过研磨加工形成增加长度的刀刃面,可供增加钻头与待加工物件之间的切削接触面积,达到供钻头稳定进行钻切加工的目的,也可减少切削端的磨损程度、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的改良结构,尤指增加钻顶角的角度及两个切削端的切刃面长度的钻头结构,可使钻头的钻顶角两侧切削端与待加工物件间形成较大的切削接触面积,达到稳定进行钻切加工的目的。
技术介绍
按,在基础的机械加工作业中,除了车床、钳工、刨床、铣床及磨床等之外,钻孔加工也是机械加工中相当重要的制程,许多待加工物件在制造过程中,或许都要经过钻孔处理后,以在待加工物件上产生必要的孔洞等供利用或再一步的加工处理,而进行钻孔加工作业时,钻头就是必要的工具,通过钻头对待加工物件上进行各种形式孔洞的钻削,在待加工物件上形成贯穿的通孔或未贯通的盲孔等模式,则在钻头的加工作业过程中,钻头的两侧螺旋状切刃、位于二螺旋状切刃一端的切削端,即是钻头上必要的结构,两个切削端之间所形成的钻顶角,更是决定钻头在切削时与待加工物件接触的面积范围、影响切削加工的顺畅度,而依据钻头外径大小不同,钻顶角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可于待加工物件上钻削不同尺寸的孔洞。而在钻头进行钻削加工时,通过切削端两侧刀刃与待加工物件接触进行切削,因二切削刀刃分别往两侧具有倾斜状排屑面延伸至两侧螺旋状排屑槽处,造成二切削刀刃的结构强度不足,容易于钻切过程中发生切削刀刃磨损、崩裂或折断等现象,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缩短、也不符合经济效益。是以,如何解决钻头的钻顶角角度影响切削刀刃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与困扰,且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技术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将钻头螺旋切刃一侧切削端的钻顶角以较大角度设计,并增加切削端的切刃面长度,以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的的新型专利诞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头的改良结构,该钻头是在钻刃部设有两道供进行切削加工的螺旋刀刃,且两道螺旋刀刃的一侧分别形成切削端,该钻刃部在相反于切削端的一侧连设有钻柄部,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在钻刃部的两个切削端之间设有介于150°-170°内角的钻顶角,且切削端两侧的螺旋刀刃处通过研磨加工形成增加长度的刀刃面,刀刃面与相邻排屑面之间分别呈不同倾斜度。该钻顶角的内角角度为160°。本技术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钻头是在钻刃部设有两道供进行切削加工的螺旋状刀刃,且二螺旋状刀刃部形成切削端,相对切削端于钻刃部另一侧连设有钻柄部,而该钻头是在钻刃部一侧的两个切削端之间的钻顶角为设有呈150°-170°的内角(较佳内角可为160°),并于切削端两侧刀刃处通过二次研磨加工形成增加长度的刀刃面,可供增加钻头与待加工物件之间的切削接触面积,达到供钻头稳定进行钻切加工的目的,也可减少切削端的磨损程度、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该钻头于钻刃部的两个切削端处,利用钻刃部与预设研磨砂轮呈预定角度(切削端与砂轮面呈-10°-+10°的夹角,而较佳的夹角可为0°)方式进行研磨,则分别于两个切削端研磨出增加长度的刀刃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钻头加工成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钻头再加工研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钻头的切削端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钻头;10-基材;11-钻刃部;111-螺旋刀刃;112-排屑槽;113-切削端;1131-钻顶角;1132-刀刃;1133-刀刃面;1134-排屑面;12-钻柄部;2-研磨砂轮;21-研磨面;3-加工物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钻头加工成型的示意图、钻头再加工研磨的示意图、钻头的切削端局部放大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技术的钻头1包括钻刃部11及钻柄部12,其中:该钻头1系利用基材10加工后,则于钻头1的钻刃部11设有两道呈螺旋状绕设的螺旋刀刃111、排屑槽112,相对钻刃部11的钻头1另一侧则设有钻柄部12,并相对钻柄部12的二螺旋刀刃111一侧设有切削端113,且两个切削端113间形成钻顶角1131的内角(θ),且该钻顶角1131的内角(θ)为呈介于150°-170°之间的设计,而两个切削端113于钻顶角1131两侧分别形成刀刃1132,可供钻头1利用两个切削端113的刀刃1132进行预设加工物件的钻孔加工作业。而上述钻头1于钻刃部11的两个切削端113处的刀刃1132,系再经过二次研磨加工处理,利用钻刃部11以平行于预设二研磨砂轮2的研磨面21方式,即该钻柄部12于二研磨面21间为形成约-10°-+10°的角度(较佳角度可为水平状0度的平行状),则可于两个切削端113的两个刀刃1132处分别成型刀刃面1133,并供两个刀刃1132的长度延长、增加,且通过两个刀刃面1133增加两个刀刃1132的宽度面积,而可提升两个刀刃1132的结构强度,延长两个刀刃1132的钻切加工时间。再者,本案钻头1于钻刃部11的两个切削端113的刀刃1132进行二次研磨加工作业,可增加两个刀刃1132的长度,其中针对不同尺寸的钻头1进行实验,将本案两个刀刃1132与一般钻头的刀刃进行研磨后的长度比较:则可由上揭表格所揭示,清楚看出本案钻头1的两个刀刃1132的长度,均较一般钻头刀刃的长度长,也能证明本案钻头1于钻刃部11的两个切削端113的刀刃1132进行二次研磨加工作业,确实可以达到增加两个刀刃1132的长度的目的,进而增加两个刀刃1132的切削能力与钻刃部11的整体结构强度。且上述该钻头1于钻刃部11的两个切削端113,分别加工成型刀刃面1133,并供两个刀刃面1133与相邻的排屑面1134间分别呈不同方向、不同倾斜角度方式衔接,即可凭借两个刀刃面1133增加两个刀刃1132的结构强度,则当钻头1进行钻孔切削加工时,钻头1的切削端113与预设加工物件3接触时(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因切削端113的钻顶角1131内角(θ)可介于150°-170°之间,而较佳的钻顶角1131内角(θ)则可为160°,可供切削端113两个刀刃1132更贴近待加工物件3的表面,而供钻头1转动于待加工物件3上进行钻切加工作业时,可供钻头1更稳定旋转、不易发生歪斜或偏移等现象,再通过切削端113两侧延伸长度的刀刃1132,可供切削加工的时间快速完成,且两个刀刃1132分别具有刀刃面1133,以供两个刀刃1132具有良好结构强度,进行钻切加工时两个刀刃1132也不易发生磨损、崩裂或断开等缺失,也可保持两个刀刃1132的锋利度,供延长钻头1的使用寿命。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钻头的改良结构,是在钻头1的钻刃部11一侧切削端113设有钻顶角1131(θ)约呈介于150°-170°之间的内角(较佳内角可为160°),并通过钻刃部11与预设二研磨砂轮2的研磨面21之间呈预定角度(可介于-10°-+10°的夹角,较佳的角度可为0°)方式进行二次研磨加工,而于切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的改良结构,该钻头是在钻刃部设有两道供进行切削加工的螺旋刀刃,且两道螺旋刀刃的一侧分别形成切削端,该钻刃部在相反于切削端的一侧连设有钻柄部,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在钻刃部的两个切削端之间设有介于150°‑170°内角的钻顶角,且切削端两侧的螺旋刀刃处通过研磨加工形成增加长度的刀刃面,刀刃面与相邻排屑面之间分别呈不同倾斜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头的改良结构,该钻头是在钻刃部设有两道供进行切削加工的螺旋刀刃,且两道螺旋刀刃的一侧分别形成切削端,该钻刃部在相反于切削端的一侧连设有钻柄部,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在钻刃部的两个切削端之间设有介于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继源,陈彦舟,
申请(专利权)人:尖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