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球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895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下球头,旨在提供一种磨合期短,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新型下球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球头部包括球头座,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的截面为梯形,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下球头。
技术介绍
下球头是汽车转向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起着支撑和承担车身重量以及给转向系统提供可运动支点。目前,市场上的下球头,它包括下球头本体。这种下球头本体虽然有着支撑和承担车身重量以及给转向系统提供可运动支点的功能,但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在连接的过程中,因为存在着一定的运转阻力,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来平缓部件间的配合运作情况,从而保证运转的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并且结构强度低,以及支撑稳定性不好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需磨合期短,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新型下球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下球头,包括下球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球头部包括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的截面为梯形,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所述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球头部包括球头座,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的纵向截面为梯形,因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采用纵向截面不同的连接孔,因此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关系上存在着一定不吻合性,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通过设有的连接环槽,增加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吻合性,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通过在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的平滑区,在更换连接部件的时候,因为连接部件与球头部之间的需要一定的连接阻碍,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因此增加的平滑区,减小了磨合期的时间,并且帮助了连接的强度,以及安全性的增加,而且还有着一定的储油效果,是连接件与球头部之间有着持续润滑的效果,同时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因为平滑区包括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保证了平滑区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连接件与球头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多次的实验发现,在将平滑部的圆弧半径设置为3mm,达到的效果最佳,为了保证平滑区的自身强度,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一加强区和第二加强区,所述第一加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和球头部相互连接,第三加强部和连接柄杆相互连接,第四加强部和球头部相互连接,第五连接部和连接柄杆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一加强区和第二加强区,在保证了球头部的强度时,还需要保证在运转时球头部和连接柄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通过设有的第一加强区和第二加强区进行保证球头部和连接柄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上的保证,第一加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和球头部相互连接,第三加强部和连接柄杆相互连接,第四加强部和球头部相互连接,第五连接部和连接柄杆相互连接,并且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第一加强区通过第一加强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与球头部和连接柄杆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加强区通过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分别与球头部和连接柄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了下球头本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均成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均成圆弧状,通过将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均成圆弧状,根据在机械方面上,两结构之间的表面应力可以通过圆弧状的结构进行分散,避免了表面应力的集中而导致强度上的减弱,因此将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第四加强部和第五加强部均成圆弧状,减小了球头部和连接柄杆之间的表面应力的集中,从而保证了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下球头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下球头实施例的图1-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下球头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球头部,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连接环槽,14-平滑区,140-第一连接部,141-平滑部,142-第二连接部,2-连接柄杆,30-第一加强区,301-第一加强部,302-第二加强部,303-第三加强部,31-第二加强区,310-第四加强部,311-第五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新型下球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下球头,包括下球头本体,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1和连接柄杆2,球头部1包括球头座,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1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12的纵向截面为梯形,因为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采用纵向截面不同的连接孔,因此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之间的连接关系上存在着一定不吻合性,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13,通过设有的连接环槽13,增加了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之间的吻合性,连接环槽13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14,平滑区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0、平滑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0和第一连接孔11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孔12相互连接,平滑部141呈圆弧状,平滑部141的圆弧半径为3mm,通过在连接环槽13的槽内壁上设有的平滑区14,在更换连接部件的时候,因为连接部件与球头部1之间的需要一定的连接阻碍,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因此增加的平滑区14,减小了磨合期的时间,并且帮助了连接的强度,以及安全性的增加,同时平滑区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0、平滑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0和第一连接孔11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孔12相互连接,平滑部141呈圆弧状,平滑部141的圆弧半径为3mm,因为平滑区14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40、平滑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保证了平滑区14与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连接件与球头部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多次的实验发现,在将平滑部141的圆弧半径设置为3mm,达到的效果最佳,为了保证平滑区14的自身强度,第一连接部140、平滑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一体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球头部1和连接柄杆2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下球头,包括下球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球头部包括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的截面为梯形,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所述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下球头,包括下球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下球头本体包括球头部和连接柄杆,球头部包括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孔的截面为梯形,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槽内壁上设有平滑区,平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孔相互连接,所述平滑部呈圆弧状,平滑部的圆弧半径为3mm,第一连接部、平滑部和第二连接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郏仁华郏宣敏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欧力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