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伯成专利>正文

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及使用该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0829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包括钢管本体,所述钢管本体外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钢管本体还设有整版混凝土,以及采用该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包括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薄壁加筋引水钢管与发电引水管连接,所述发电引水管与浮船发电厂房连接,所述发电引水钢管和浮船发电厂房浮于水中,通过对引水钢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减低成本,便于制造与安装,并利用该引水钢管,结构可升降的发电引水钢管从而适应不同地形和不同水位的发电需要,使原本不能发电的场合可以发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及使用该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当代人把化石能源用完了,后代人就没有什么可用的了。如何走出困境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逐步减少使用矿石能源,加大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水力发电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然而在我国成千上万公里漫长的江河湖泊中,能够拦河筑大坝打隧洞安装中高水头水轮发电机发电的其长度还不到江河、湖泊总长度的1%,这就意味着有99%以上的江河、湖泊是不能实现拦河筑大坝打隧洞安装中高水头水轮发电机发电的,我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发电装置能把隧洞改为钢管就可以把不能拦河筑大坝打隧洞安装中高水头水轮发电机发电的另外99%以上长度的江河、湖泊蕴藏的能量开发出来为全人类服务,所以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还无法利用的大部分的水利资源来进行发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及使用该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通过对引水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减低成本,便于制造与安装,并利用该引水管,结构可升降的发电引水管从而适应不同地形和不同水位的发电需要,使原本不能发电的场合可以发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包括钢管本体,所述钢管本体外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钢管本体还设有整版混凝土,通常情况下比传统厚壁钢管减少壁厚40%左右,为了保证薄壁钢管和传统厚壁钢管承受同样大的压力,在薄壁钢管外部较密布置加强筋,钢管外部加筋的目的是降低成本,钢管壁厚降低四成,成本降低四成。本技术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整版混凝土未完全将钢管本体包裹在内。本技术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整版混凝土将钢管本体的1/3-2/3包裹在内。传统的引水钢管是按照每隔5-10-15米设置一个支墩,在支墩上设置卡座,每隔100米左右设置一个正墩,这在管径较小通常直径在两米以下是适合的,这种结构钢管即要承受水压力,同时还要承受水加钢管重量之和的纵向支撑压力,所以管壁较厚是可以承受的。但在引水钢管采用一种薄钢板和较密布置加强筋的新结构装置来达到承受与传统钢管一样大的压力,这种结构装置就不能采用支墩、卡座、正墩的方法,因为当钢管直径达4-5米,每米长度内水加钢管重量之和达16吨左右,如果按每隔5-10米设置一个支墩,这段钢管除承受水压力外,还要承受80-160吨的纵向支撑压力,显然该钢管将压弯变形将焊缝拉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100-200米左右打一整版混疑土将钢管和基础连接成一个整体,由于钢管通过整版混疑土与基础的接触面积比支墩、卡座、正墩结构面积增大了十倍或数十倍,使水加钢管重量之和均匀的分布到基础上,就不会压弯变形,同时不仅增加钢管的稳定性,还将支墩、卡座、正墩、防腐等工序合四为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成本大幅下降本技术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钢管本体露出整版混凝土的部分上部还设有保温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方设有顶部,所述顶部、墙体和整版混凝土形成封闭空间。本技术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钢管本体与所述封闭空间之间设有填充物。通过上述设置在钢管上部设置保温装置,在保温装置内设置恒温水管,在发电厂房处设置水温控制装置能升降水温,将温度处理合适的水在恒温管中循环,保证引水管在外部温度变化较大时基本保持恒温。本技术的包含薄壁加筋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包括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薄壁加筋引水钢管与发电引水管连接,所述发电引水管与浮船发电厂房连接,所述发电引水管和浮船发电厂房浮于水中。本技术的包含薄壁加筋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所述发电引水管外部设有浮力升降装置,所述浮力升降装置包括设于发电引水管两侧的浮箱,所述浮箱之间设有绳索,所述绳索位于发电引水管底部。本技术的包含薄壁加筋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所述发电引水管包括若干发电引水管单元体,所述发电引水管单元体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体。本技术的包含薄壁加筋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所述柔性连接体发电引水管单元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上游引水管与浮船能活动升降连接,由于引水管直径达四五米,水加钢管重量每米达15-20吨,所以必须把发电引水管设置在水槽里并装满水,利用水的浮力减轻重量,在发电引水管两边设置浮箱,用钢绳将发电引水管和浮箱连接,浮箱承受发电引水管自身的重量,这样就保证浮船在洪水涨跌时不影响发电。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引水管的改进节约了成本,加快了建设工期。2、通过对引水钢管设置保温装置,防止水温变化过大,对钢管引水发电系统造成破坏。3、通过对发电引水管的改进解决了传统的拦河筑坝或打隧洞引水发电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将所有非拦河筑大坝或打隧洞引水发电的水能资源开发出来,其总发电量远远超过现有的水利发电装机总发电量,即减轻了人类对矿石能源的过渡依赖,同时又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将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引水管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引水管带混凝土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引水管带保温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浮力升降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发是引水管部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2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包括钢管本体1,所述钢管本体1外部设有若干加强筋101,所述钢管本体1还设有整版混凝土2,所述整版混凝土2未完全将钢管本体1包裹在内,所述整版混凝土2将钢管本体1的1/3-2/3包裹在内,这个具体数值可以根据现在需要,比如1/2处等。另一种优先实施例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如图3所述钢管本体1露出整版混凝土2的部分上部还设有保温装置3,所述保温装置3包括:墙体302,所述墙体302上方设有顶部301,所述顶部301、墙体302和整版混凝土2形成封闭空间,所述钢管本体1与所述封闭空间之间设有填充物303。一种包含薄壁加筋引水钢管的发电系统,包括薄壁加筋引水钢管,所述薄壁加筋引水钢管与发电引水管5连接,如图5所述发电引水管5与浮船发电厂房6连接,所述发电引水管5和浮船发电厂房6浮于水中,如图4所述发电引水管5外部设有浮力升降装置4,所述浮力升降装置4包括设于发电引水管5两侧的浮箱401,所述浮箱401之间设有绳索402,所述绳索402位于发电引水管5底部,所述发电引水管5包括若干发电引水管单元体501,所述发电引水管单元体501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体502,所述柔性连接体502发电引水管单元体501之间通过法兰503连接。通过对引水管的改进节约了成本,加快了建设工期,通过对引水管设置保温装置,防止水温变化过大,对钢管引水发电系统造成影响,通过对发电引水管的改进解决了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本体,所述钢管本体外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钢管本体还设有整版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本体,所述钢管本体外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钢管本体还设有整版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版混凝土未完全将钢管本体包裹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版混凝土将钢管本体的1/3-2/3包裹在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本体露出整版混凝土的部分上部还设有保温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方设有顶部,所述顶部、墙体和整版混凝土形成封闭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壁加筋引水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本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伯成
申请(专利权)人:廖伯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