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组件和具有该发动机组件的车辆。该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燃烧室、进气道和出气道;机械增压器,所述机械增压器用于对进入所述燃烧室内的空气进行增压;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所具有的部分能量对流经所述涡轮增压器并进入所述燃烧室的空气进行增压;进气道喷油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油;以及缸内直喷喷油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将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相结合,合理分配两个增压系统和两个喷油系统,使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性增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组件及具有该发动机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组件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组件的工作性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尤为重大。传统的发动机组件采用涡轮增压器,当发动机转速提高到一定时,涡轮增压器才能工作,当发动机在低速工作时,无法带动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这样就造成了发动机涡轮增压的迟滞。此外,传统的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存在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问题。因此,造成汽车的动力性和环保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组件,该发动机组件应用双喷油、双增压技术,可以实现发动机全工况下,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并能满足足够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要求。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组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燃烧室、进气道和出气道;机械增压器,所述机械增压器用于对进入所述燃烧室内的空气进行增压;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所具有的部分能量对流经所述涡轮增压器并进入所述燃烧室的空气进行增压;进气道喷油器,所述进气道喷油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油;以及缸内直喷喷油器,所述缸内直喷喷油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将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相结合,通过合理地分配两个增压系统和两个喷油系统,使得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性增强,并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组件还包括进气支道,所述进气支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道连通,所述机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进气支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道与所述进气支道的进口端处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用于调整流向所述进气支道的空气的流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所述涡轮机设置在所述出气道内,所述压气机设置在所述进气道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气机位于所述机械增压器的下游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组件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用于冷却所述进气道内的空气,所述中冷器位于所述压气机的下游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道喷油器位于所述中冷器的下游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组件还包括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器。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发动机组件100、机械增压器1、壳体101、转子102、进气支道2、进口端201、出口端202、空气滤清器3、第一节流阀4、涡轮增压器5、压气机501、涡轮机502、中冷器6、进气道喷油器7、第二节流阀8、发动机9、燃烧室901、进气道902、出气道903、活塞10、缸内直喷喷油器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10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100包括发动机9(局部示意)、机械增压器1、涡轮增压器5、进气道喷油器7以及缸内直喷喷油器11。发动机9具有燃烧室901、进气道902和出气道903。机械增压器1用于对进入燃烧室901内的空气进行增压。机械增压器1的驱动力可以来自发动机9的曲轴,一般都是利用皮带连接曲轴皮带轮,间接将曲轴运转的扭力带动机械增压器1,达到增压目的。根据构造不同,机械增压器1可以包括叶片式(Vane)、鲁氏(Roots)、温克尔(Wankle)等型式。在图1的示例中,机械增压器1为双叶转子式(属于鲁氏的一种型式),其构造是在椭圆形的壳体101中安装两个茧形的转子102,转子102之间保有极小的间隙而不直接相连,藉由螺旋齿轮连动,其中一个转子102的转轴与驱动的皮带轮连结,转子102转轴的皮带轮上装有电磁离合器,在不需要增压时即放开离合器以停止增压,离合器则由计算机控制以达到省油的目的。涡轮增压器5利用来自发动机9排出的废气所具有的部分能量对流经涡轮增压器5并进入燃烧室901的空气进行增压。涡轮增压器5一般包括压气机501和涡轮机502,压气机501和涡轮机502之间一般通过联轴器同轴相连。图1示出的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一级涡轮增压器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增压需要而设置多级涡轮增压器(例如,二级)。发动机组件100采用机械增压和废气涡轮增压的双增压技术,当发动机9处于低转速工况时,仅机械增压器1工作,这样可以弥补单独涡轮增压在发动机9低转速时的涡轮迟滞现象,而当发动机9转速提高到一定时,涡轮增压器5才开始工作,即此时涡轮增压器5和机械增压器1可以同时工作。机械增压弥补了废气涡轮增压无法在发动机9低转速下工作的缺点。传统的发动机组件单独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5,低转速时没有增压,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涡轮增压立即介入,而出现动力突变,十分影响驾驶感受。机械增压可以实现低转速正常工作,不仅提高了发动机9动力性能,而且实现了动力的平稳输出。高转速下,发动机9负荷增加,可以将机械增压器1和涡轮增压器5共同工作。这样,提高了发动机9进气的氧气含量,使发动机9燃料完全燃烧,提高了发动机9的功率。下面对发动机组件100的喷油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发动机组件100采用双喷油技术,即发动机组件100包括进气道喷油器7和缸内直喷喷油器11。进气道喷油器7用于向进气道902内喷射燃油。缸内直喷喷油器11用于向燃烧室901内直接喷射燃油。在发动机9起动的工况下,进气道喷油器7不工作,此时燃烧室901内的混合气主要是缸内直喷喷油器11的燃油和进气道902的空气混合,利用涡流的运动进行混合气的传播,可以达到起动迅速、汽油雾化程度较好、未燃HC(碳氢化合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的效果。在中等负荷工况下,燃烧室901内的混合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进气道喷油器7喷出的燃油经进气道902进入的空气雾化后形成的优质均质混合气,汽油的雾化和蒸发传播效果好,保证火花塞远端不会发生熄火现象。另一部分燃油是由缸内直喷喷油器11提供,可以在火花塞处形成较浓混合气,利于火核形成和传播。这种双喷油模式改变了原先浓混合气占多数的局面,形成燃烧室901内占主体的是均质的混合气,火花塞旁边小部分浓混合气的状态,基本达到了理论混合气的数值,解决了直喷汽油机易出现的混合气局部过浓和局部过稀所带来的UBHC(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排放问题。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100应用双喷油、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燃烧室、进气道和出气道;机械增压器,所述机械增压器用于对进入所述燃烧室内的空气进行增压;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所具有的部分能量对流经所述涡轮增压器并进入所述燃烧室的空气进行增压;进气道喷油器,所述进气道喷油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油;以及缸内直喷喷油器,所述缸内直喷喷油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燃烧室、进气道和出气道;机械增压器,所述机械增压器用于对进入所述燃烧室内的空气进行增压;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所具有的部分能量对流经所述涡轮增压器并进入所述燃烧室的空气进行增压;进气道喷油器,所述进气道喷油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油;以及缸内直喷喷油器,所述缸内直喷喷油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支道,所述进气支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道连通,所述机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进气支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与所述进气支道的进口端处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用于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弋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