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657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3:13
一种自行车轮圈包含一个花毂、一个轮框、多个第一辐条,及多个第二辐条。该花毂包括一个沿一条轴线延伸的本体,及两个设置于该本体的两相反端部的毂盘,每一个毂盘具有多个第一穿设孔、多个第二穿设孔、一个第一圆环,及一个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圆环的间距。每一个第一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其中的一个。每一个第二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二辐条沿该花毂外周旋转能分别界定两个受力区域,当其中一种辐条发生断裂的情形时,由另一种辐条所界定的受力区域还能均匀的将该轮框的受力分散,使该轮框不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车轮是唯一个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车轮的要件是要尽量保持在一个真圆的状态,要保持在真圆状态靠的是轮框、辐条和花毂的配合,自行车的车轮通常具有数十根钢丝材质的辐条沿车轮半径方向设置,连接在轮框与花毂间并呈拉紧的状态,借着数十根辐条支撑轮框,使轮框于负载车体及骑乘者的情况下不致于变形。参阅图1、2,一种现有轮圈包含一个轮框1、一个轮毂2,及多个设置在该轮框1与该轮毂2间的辐条3,该轮毂2包括两个设置在相反两端的耳部21。每一个耳部21上间隔形成多个供所述辐条3穿设的穿孔211,该现有轮圈的受力区域是由所述辐条绕该轮毂2外周旋转时所界定出的空间,其截面积为一个固定不变的范围。然而,当所述辐条3的其中的一个松脱或断裂时,该轮框1无法将受力平均分散,如继续使用的话,该轮框1便会变形,造成轮圈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自行车轮圈。本技术自行车轮圈包含一个花毂、一个轮框、多个第一辐条,及多个第二辐条。该花毂包括一个沿一条轴线延伸的本体,及两个设置于该本体的两相反端部的毂盘,每一个毂盘具有多个第一穿设孔、多个第二穿设孔、一个第一圆环,及一个第二圆环,所述第一穿设孔与所述第二穿设孔是环绕该轴线呈间隔设置,该第一圆环与该第二圆环以该轴线为轴心,该第一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一穿设孔,该第二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一圆环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圆环的间距。该轮框以该轴线为轴心环绕设置在该花毂外围,该轮框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固定孔,定义一个连接该轮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部及相反的另一端部并垂直该轴线的转动线。每一个第一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中一个。每一个第二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中一个。本技术的自行车轮圈,每一个毂盘的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该毂盘的第二圆环的直径。本技术的自行车轮圈,还包含一个第一截面,及一个第二截面,沿径向观察,该第一截面是由多个分别自所述第一圆环远离该轴线的两侧延伸至该转动线两端的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所界定出来,该第二截面是由多个分别自所述第二圆环远离该轴线的两侧延伸至该转动线的两端的第二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共同界定出来,该第一截面的面积与该第二截面的面积不相等。本技术的自行车轮圈,每一个第一延伸线与该转动线间夹一个第一夹角,每一个第二延伸线与该转动线间夹一个第二夹角,位于该轴线方向上同一侧的该第二夹角大于该第一夹角。本技术的自行车轮圈,该第一截面的面积小于该第二截面的面积。本技术的自行车轮圈,每一个第一辐条为直头辐条,每一个第二辐条为弯头辐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二辐条分别穿设在该花毂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二辐条绕该花毂外周旋转能分别界定两个受力区域,当其中一种辐条发生断裂的情形时,由另一种辐条所界定的受力区域还能均匀的将该轮框的受力分散,使该轮框不变形,增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轮圈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图2是该现有轮圈的一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行车轮圈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Ⅳ-Ⅳ的一个剖视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花毂;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意图,说明一个第一截面及一个第二截面的面积大小;图8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图9是本技术自行车轮圈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侧视示意图;及图10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自行车轮圈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花毂4、一个轮框5、多个第一辐条6、多个第二辐条7、一个第一截面8,及一个第二截面9。该花毂4包括一个沿一条轴线L1延伸的本体41,及两个设置于该本体41的两相反端部的毂盘42,每一个毂盘42具有多个第一穿设孔421、多个第二穿设孔422、一个第一圆环423,及一个第二圆环424,所述第一穿设孔421与所述第二穿设孔422是环绕该轴线L1呈间隔设置,该第一圆环423与该第二圆环424以该轴线L1为轴心,该第一圆环423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一穿设孔421,该第二圆环424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二穿设孔422,该第一圆环423的直径小于该第二圆环424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423的间距D1小于所述第二圆环424的间距D2。该轮框5以该轴线L1为轴心环绕设置在该花毂4外围,该轮框5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固定孔51,定义一个连接该轮框5与地面接触的一端部及相反的另一端部并垂直该轴线L1的转动线L2。所述第一辐条6设置在该花毂4与该轮框5间,每一个第一辐条6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穿设孔421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51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辐条7设置在该花毂4与该轮框5间,每一个第二辐条7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穿设孔422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51的其中一个。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辐条6为一个直头辐条,每一个第二辐条7为一个弯头辐条。参阅图5、7,沿径向观察时,该第一截面8是由多个分别自所述第一圆环423远离该轴线L1的两侧延伸至该转动线L2的两端的第一延伸线L3与所述第一圆环423的直径共同界定出来,该第二截面9是由多个分别自所述第二圆环424的两侧延伸至该转动线L2的两端的第二延伸线L4与所述第二圆环424的直径共同界定出来。每一个第一延伸线L3与该转动线L2间夹一个第一夹角θ1,每一个第二延伸线L4与该转动线L2间夹一个第二夹角θ2,位于该轴线L1方向上同一侧的该第二夹角θ2大于该第一夹角θ1。该第一截面8即为所述第一辐条6绕该花毂4外周旋转所界定的受力区域的截面,该第二截面9即为所述第二辐条7绕该花毂4外周旋转所界定的受力区域的截面,该第一截面8的面积与该第二截面9的面积不同,当其中一种辐条发生断裂的情形时,由另一种辐条所界定的受力区域还能均匀的将该轮框5的受力分散,使该轮框5不变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截面8的面积小于该第二截面9的面积。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沿该轴线L1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辐条6与所述第二辐条7的编织方式彼此不成角度。参阅图9、10,本技术自行车轮圈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位于该本体41相反两端部的所述毂盘42的尺寸不同,该第一截面8与该第二截面9呈现非对称的形状,沿该轴线L1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辐条6与所述第二辐条7的编织方式彼此成角度。综上所述,本技术自行车轮圈的所述第一辐条6与所述第二辐条7绕该花毂4外周旋转能分别界定两个受力区域,所述受力区域的截面分别为该第一截面8及该第二截面9,该第一截面8的面积与该第二截面9的面积不相等,当其中一种辐条断裂时,由另一种辐条界定的受力区域还能均匀分散施加在该轮框5的力,使该轮框5不变形,能增加轮圈的使用寿命,所以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圈,包含:一个花毂,该花毂包括一个沿一条轴线延伸的本体,及两个设置于该本体的两相反端部的毂盘;及;一个轮框,以该轴线为轴心环绕设置在该花毂外围,该轮框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固定孔,定义一个连接该轮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部及相反的另一端部并垂直该轴线的转动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第一辐条,及多个第二辐条;每一个毂盘具有多个第一穿设孔、多个第二穿设孔、一个第一圆环,及一个第二圆环,所述第一穿设孔与所述第二穿设孔是环绕该轴线呈间隔设置,该第一圆环与该第二圆环以该轴线为轴心,该第一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一穿设孔,该第二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一圆环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圆环间距;每一个第一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中一个;及每一个第二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中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9 TW 1052023591.一种自行车轮圈,包含:一个花毂,该花毂包括一个沿一条轴线延伸的本体,及两个设置于该本体的两相反端部的毂盘;及;一个轮框,以该轴线为轴心环绕设置在该花毂外围,该轮框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固定孔,定义一个连接该轮框与地面接触的一端部及相反的另一端部并垂直该轴线的转动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第一辐条,及多个第二辐条;每一个毂盘具有多个第一穿设孔、多个第二穿设孔、一个第一圆环,及一个第二圆环,所述第一穿设孔与所述第二穿设孔是环绕该轴线呈间隔设置,该第一圆环与该第二圆环以该轴线为轴心,该第一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一穿设孔,该第二圆环的圆周通过所述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一圆环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圆环间距;每一个第一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中一个;及每一个第二辐条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其中一个,相反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仲林
申请(专利权)人:金联富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