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0595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所述脑电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智能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还与后台服务器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和后台服务器,不仅能通过智能终端来及时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而且能通过网络服务平台配合后台服务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还能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远程专家反馈的咨询建议,更加方便,功能更加丰富;增设了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能根据睡眠质量评估的结果辅助改善睡眠质量,更加方便和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
技术介绍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对于人的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失眠人口近3亿,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大约为5000万,还有大约100万左右的原发性嗜睡症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有失眠、嗜睡、睡眠窒息症、强制入睡性睡眠障碍、REM睡眠行为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睡眠调节性障碍等。从医学心理学角度看,睡眠被剥夺后,还会出现:机体活力降低、易怒、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嗜睡等“亚健康”状态,严重者更会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随着睡眠研究的深入,睡眠障碍疾病还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睡眠障碍疾病不但给病人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还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每年因睡眠障碍疾患引起的生产、交通事故都触目惊心,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美国睡眠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每年45%的车祸以及55%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疾病造成的。不仅如此,有调查显示,有些潜在的疾病,特别是大脑疾病,在清醒状态下病灶不容易被发觉,而在睡眠时,由于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少,就会显露出来,而且在不同的睡眠阶段显露的程度会有所不同。目前,主流的睡眠监测方法是到医院的睡眠实验室完成的,医生再通过读取整个夜晚记录的信号结果,人工分析、判断病人的睡眠质量,评估相应的危险因素等。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并且需要在医生辅助下才能完成,此外,该方法很有可能因为医院环境带来的紧张、不适感而影响最终的睡眠监测结果,这种方法的花费高、不便捷导致了很难利用这种方法实现睡眠的长期连续监测。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市场上逐渐出现一系列便携式的可以在家里进行睡眠监测的产品,比较成熟的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并记录人体的运动信息,以此判断人体的睡眠状态。显然这种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监护上对于精度的要求。为了满足精度的要求,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通过检测脑电信号来记录睡眠状态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只能简单地评估睡眠质量,产品功能大都局限于关于睡眠的分析,缺少辅助改善睡眠质量的功能和远程专家咨询的功能,从而导致现有的产品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全面监测和评估睡眠并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使用不够方便且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和功能丰富的睡眠综合监护系统。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所述脑电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智能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还与后台服务器无线连接。进一步,所述脑电监测装置包括脑电采集器、集成模拟前端、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锂电池,所述脑电采集器的输出端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蓝牙模块的输入端以及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与蓝牙模块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还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进一步,所述脑电采集器包括单导脑电电极、帽子和参考电极,所述帽子佩戴于人的头部,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置于帽子的内侧并与人的额头接触,所述参考电极与帽子连接并夹在人的耳垂处,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的输出端和参考电极的输出端均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集成控制芯片、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分别与蓝牙模块和集成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集成控制芯片还分别与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进一步,所述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出端通过SPI总线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UART总线与蓝牙模块连接。进一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上设有显示器。进一步,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无线通讯口、有线通讯口和主控电路,所述无线通讯口分别与主控电路及网络服务平台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还与有线通讯口连接。进一步,所述有线通讯口还连接有远程专家专线诊疗网络。进一步,所述经颅微电流刺激仪包括经颅微电流刺激电路、恒流输出电路和触摸显示屏,所述经颅微电流刺激电路以及触摸显示屏端均与智能终连接,所述经颅微电流刺激电路的输出端与恒流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还包括声乐播报电路,所述声乐播报电路与智能终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来完成睡眠脑电信号的采集、记录和睡眠质量评估,增设了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和后台服务器,不仅能通过智能终端来及时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而且能通过网络服务平台配合后台服务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还能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远程专家反馈的咨询建议,更加方便,功能更加丰富;增设了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能根据睡眠质量评估的结果辅助改善睡眠质量,更加方便和全面。进一步,脑电监测装置包括蓝牙模块,利用蓝牙技术的低功耗、可穿戴特性使得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采集更加便捷和节能,并且可以在家里实现睡眠的监测,不再需要去到医院,更加便捷和准确。进一步,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还包括声乐播报电路,能通过声音和音乐来进一步辅助改善睡眠质量,功能更加丰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技术脑电监测装置与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后台服务器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技术经颅微电流刺激仪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所述脑电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智能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还与后台服务器无线连接。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脑电监测装置包括脑电采集器、集成模拟前端、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锂电池,所述脑电采集器的输出端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蓝牙模块的输入端以及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与蓝牙模块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还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脑电采集器包括单导脑电电极、帽子和参考电极,所述帽子佩戴于人的头部,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置于帽子的内侧并与人的额头接触,所述参考电极与帽子连接并夹在人的耳垂处,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的输出端和参考电极的输出端均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集成控制芯片、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分别与蓝牙模块和集成控制芯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所述脑电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智能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还与后台服务器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电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后台服务器和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所述脑电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智能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还分别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平台还与后台服务器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监测装置包括脑电采集器、集成模拟前端、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锂电池,所述脑电采集器的输出端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蓝牙模块的输入端以及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与蓝牙模块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还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采集器包括单导脑电电极、帽子和参考电极,所述帽子佩戴于人的头部,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置于帽子的内侧并与人的额头接触,所述参考电极与帽子连接并夹在人的耳垂处,所述单导脑电电极的输出端和参考电极的输出端均与集成模拟前端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睡眠综合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集成控制芯片、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周静曾宏彬吴效明陈瑞杜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赛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