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榨油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9934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榨油杆,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直径逐渐增大的榨螺轴(1)和设置在榨螺轴(1)上的螺纹(2),所述螺纹(2)的螺距呈依次渐进状设置在榨螺轴(1)上,所述榨螺轴(1)包括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所述第一榨螺轴(3)和第二榨螺轴(4)上设有呈凸起状的阻圈(6),所述阻圈(6)中设有键槽(7),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经键槽(7)拼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榨螺轴(5)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3)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的直径依次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榨油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榨油杆。
技术介绍
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由于油茶整个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山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冬、春、夏、秋之雨露,尽吸天然养分、日月精华,营养价值极高,所榨取出来的茶籽油是能够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档健康食用油,因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崇。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榨油杆的结构设计并不合理,导致对料胚的压榨效率低,残油率较高,导致茶籽不能被充分利用,常规的榨油杆大多采用45钢材质,其存在强度差,易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螺旋榨油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榨油杆,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直径逐渐增大的榨螺轴和设置在榨螺轴上的螺纹,所述螺纹的螺距呈依次渐进状设置在榨螺轴上,所述榨螺轴包括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所述第一榨螺轴和第二榨螺轴上设有呈凸起状的阻圈,所述阻圈中设有键槽,所述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经键槽拼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榨螺轴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均采用40Cr材料制成。所述阻圈的截面为梯形,所述阻圈位于榨油机出料端的端面为平面,阻圈位于榨油机进料端的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上设有可置入键槽内的固定端。所述键槽为六角形。所述第一榨螺轴和第二榨螺轴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紧固杆,所述紧固杆将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锁紧在一起。本实用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专利技术的第三榨螺轴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第二榨螺轴和第三榨螺轴的直径依次增大,能有效提高茶籽压榨效率,前期快速粗压榨,后期精压榨,减少茶籽的浪费;提高了榨油杆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直径逐渐增大的榨螺轴1和设置在榨螺轴1上的螺纹2,所述螺纹2的螺距呈依次渐进状设置在榨螺轴1上,所述榨螺轴1包括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所述第一榨螺轴3和第二榨螺轴4上设有呈凸起状的阻圈6,所述阻圈6中设有键槽7,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经键槽7拼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榨螺轴5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3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的直径依次增大。本实用专利技术设计第三榨螺轴5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3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的直径依次增大,增大了压榨强度,能有效提高茶籽压榨效率,前期快速粗压榨,后期精压榨,减少茶籽的浪费。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经键槽7拼接,可在其任意一端破损后更换,方便维修,通过在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上设置阻圈6有利于在榨膛内形成瞬时高压,增大了榨螺的压缩比,解决榨膛压力低,回渣量大的问题,防止茶油回流,其中,具体的,所述阻圈6的截面为梯形,所述阻圈6位于榨油机出料端的端面为平面,阻圈6位于榨油机进料端的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上设有可置入键槽7内的固定端8。所述键槽7为六角形。固定端8嵌入固定在键槽7内使得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连接在一起。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均采用40Cr材料制成,增大了榨油杆的强度,提高了耐磨损性能。具体的,所述第一榨螺轴3和第二榨螺轴4内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有紧固杆10,所述紧固杆10将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锁紧在一起。紧固杆10穿过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的通孔9与第三榨螺轴5螺接从而将三者连接固定在一起。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榨油杆,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直径逐渐增大的榨螺轴(1)和设置在榨螺轴(1)上的螺纹(2),所述螺纹(2)的螺距呈依次渐进状设置在榨螺轴(1)上,所述榨螺轴(1)包括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所述第一榨螺轴(3)和第二榨螺轴(4)上设有呈凸起状的阻圈(6),所述阻圈(6)中设有键槽(7),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经键槽(7)拼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榨螺轴(5)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3)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的直径依次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榨油杆,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直径逐渐增大的榨螺轴(1)和设置在榨螺轴(1)上的螺纹(2),所述螺纹(2)的螺距呈依次渐进状设置在榨螺轴(1)上,所述榨螺轴(1)包括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所述第一榨螺轴(3)和第二榨螺轴(4)上设有呈凸起状的阻圈(6),所述阻圈(6)中设有键槽(7),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经键槽(7)拼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榨螺轴(5)的螺距小于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所述第二榨螺轴(4)的螺距小于第一榨螺轴(3)的螺距,所述第一榨螺轴(3)、第二榨螺轴(4)和第三榨螺轴(5)的直径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榨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谢琼
申请(专利权)人:耒阳市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谢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