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通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连接结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其中,该连接结构中的耳机座包含壳套和引脚,壳套包含位于壳套一侧的耳座,耳座设有第一通孔;PCB板设有供引脚安装的焊盘、对应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二通孔;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用于结合耳机座和PCB板的连接件,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在将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即可实现对耳机座的固定,减轻了引脚所要求达到的连接强度,进而可减小耳机座中的引脚面积,以降低耳机座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等)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在商务、娱乐、社交等方面的各种需求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便携设备。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中都配有耳机、天线等电子设备,并且随着移动终端轻薄化需求的发展,移动终端中金属部件越来越多,影响了天线的布局以及信号的发射,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耳机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耳机座固定在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板上,并且在测试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可靠性测试。而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这一测试需求,如图1所示,通常将耳机1的耳机座2的引脚4(金属弹片)设计的很大,并且使得PCB板3上的焊盘面积较大,以便于耳机座2在通过引脚4(金属弹片)被焊接到PCB板3的焊盘上后,耳机座2的固定较为牢靠,然而由于引脚4的体积过大会直接影响到天线的信号发射。因此,如何降低耳机座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是目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可以降低耳机座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包含耳机座和PCB板。其中,所述耳机座包含壳套、引脚、位于所述壳套一侧的耳座,所述耳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PCB板设有供所述引脚安装的焊盘、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二通孔。所述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用于结合所述耳机座和所述PCB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含上述中的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耳机座是由壳套和引脚所构成,并且设置在壳套一侧的耳座上设有一个通孔,而PCB板上设有供引脚安装的焊盘,以及对应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二通孔,从而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在将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即可实现对耳机座的固定,减轻了引脚所要求达到的连接强度,进而可减小耳机座中的引脚面积,以降低耳机座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另外,所述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耳座和所述PCB板之间的垫圈,所述垫圈设有第三通孔,并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垫圈上的投影重叠。从而可借助垫圈增大耳座与PCB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大连接件对耳机座的锁紧程度,防止连接件在对耳机座进行长时间锁紧后出现松弛的现象。另外,通过垫圈还可以防止耳座和PCB板的表面出现损坏。另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需求,所述PCB板可以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垫圈的第一凹槽。从而可通过第一凹槽容纳垫圈,以便于实际应用中的装配,并且可通过第一凹槽在无须增加耳座和PCB板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实现垫圈的安装,以满足移动终端轻薄化的装配需求。并且,所述耳座还可以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垫圈的第二凹槽。通过第二凹槽容纳垫圈,以进一步满足移动终端轻薄化的装配需求。另外,所述耳座设置在所述壳套相对的两侧。从而使得耳机座在通过连接件和耳座的相互配合被固定在PCB板上后,受力较为均匀,以提升耳机座与PCB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所述耳座沿所述壳套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从而使得耳机座通过耳座被固定在PCB板上后,使得其受力更为均匀,以进一步提升耳机座与PCB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耳机座的可靠性。另外,所述壳套的一侧设有卡钩,所述PCB板设有与所述卡钩配合的卡槽,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槽卡合连接。通过壳套上的卡钩与PCB板上的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进一步提升耳机座在被固定连接时的牢度。另外,所述卡钩设置在所述壳套相对的两侧。从而使得耳机座在通过卡钩和卡钩的相互配合被固定在PCB板上后,受力较为均匀,以提升耳机座与PCB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所述卡钩沿所述壳套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从而使得耳机座通过卡钩和卡钩的相互配合被固定在PCB板上后,其受力更为均匀,以进一步提升耳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耳机座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座与PCB板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PCB板结合时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PCB板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PCB板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耳机座与PCB板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该连接结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包含耳机座和PCB板3。其中,耳机座包含壳套5、引脚4和位于壳套5一侧的耳座7,耳座7设有第一通孔8。其中,PCB板3设有供引脚4安装的焊盘、对应第一通孔8位置的第二通孔9。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用于结合耳机座和PCB板3的连接件10,并且,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连接件10穿过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以实现耳机座与PCB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耳机座是由壳套5和引脚4所构成,并且设置在壳套5一侧的耳座7上设有第一通孔8,而PCB板3上设有供引脚4安装的焊盘,以及对应第一通孔8位置的第二通孔9,从而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在将连接件10穿过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后,即可实现对耳机座的固定,减轻了引脚4所要求达到的连接强度,进而可减小耳机座中引脚6的面积,以降低耳机座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耳机座中的耳机与PCB板3之间的电性连接,如图2所示,仅以耳机座中设有五个引脚4为例说明。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中还包含用于固定耳机座的上壳体20和下壳体11,其中,下壳体1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耳机座的耳机槽12、与上述第二通孔9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13,而上壳体20上开设有用于旋入连接件10的套孔21。从而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可通过连接件10(如螺钉、螺栓、螺丝等)穿过套孔21、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后插入定位孔13中,以保证对耳机座的固定牢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连接件10为螺栓。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座7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耳座7的个数为两个,并且设置在壳套5相对的两侧。相应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套孔21、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以及定位孔13也均设为两个,且套孔21、第二通孔9以及定位孔13与第一通孔8的中心投影相互重叠。由此可知,由于耳座7是设置在壳套5相对的两侧的,从而使得耳机座在通过连接件10和耳座7的相互配合被固定在PCB板3上后,受力较为均匀,以提升耳机座与PCB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座7是沿壳套5中心线呈对称设置的,从而使得耳机座通过耳座7被固定在PCB板3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包含耳机座和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包含壳套、引脚和位于所述壳套一侧的耳座,所述耳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PCB板设有供所述引脚安装的焊盘、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二通孔;所述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用于结合所述耳机座和所述PCB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包含耳机座和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包含壳套、引脚和位于所述壳套一侧的耳座,所述耳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PCB板设有供所述引脚安装的焊盘、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的第二通孔;所述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用于结合所述耳机座和所述PCB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耳座和所述PCB板之间的垫圈,所述垫圈设有第三通孔,并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垫圈上的投影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垫圈的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座与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