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6245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6:04
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属于分子筛合成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合成装置反应原料混合不均,产品纯度低,合成稳定性低,晶化时间长,重复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铆钉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铆钉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一铆钉在椭圆形凹槽滑道内做圆周运动;第二滑块在上竖直滑道上滑动,合成反应釜置于电加热套内,与电加热套筒通过下竖直滑道滑动配合;反应釜底座与合成器底座间安装有压缩弹簧;第三连杆穿过电加热套筒盖和壳体,上端连接第二滑块,下端连接合成反应釜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合成釜与加热套筒滑道式设计,滑动平稳;适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子筛合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属于分子筛合成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分子筛的合成方式主要为静态晶化合成法与动态晶化合成法。静态合成的装置主要是反应釜和烘箱,将硅源、铝源、模板剂等合成原料加入到合成反应釜内,然后将反应釜内放置到烘箱内。整个合成反应过程始终静止,存在反应原料混合不均匀,合成的分子筛有杂晶,纯度低,晶化时间长,并且使用烘箱控制温度,温度控制精度不够。动态合成法的装置主要是带有加热装置的合成釜再配有搅拌装置,虽然会提高晶化速度及产品的结晶度,但在特定配比条件下,搅拌动态晶化法,晶化产品晶粒大小不均匀,产品重复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合成装置反应原料混合不均,产品纯度低,合成稳定性低,晶化时间长,重复性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包括转动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转动系统包括第一滑块、椭圆形凹槽滑道、第一连杆、铆钉、第二连杆、上竖直滑道、第二滑块、第三连杆、合成反应釜盖、合成反应釜、下竖直滑道、反应釜底座、压缩弹簧、合成器底座和壳体;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套筒;所述第一滑块、椭圆形凹槽滑道、第一连杆、铆钉、第二连杆、上竖直滑道、第二滑块均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铆钉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铆钉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一铆钉在椭圆形凹槽滑道内做圆周运动;上竖直滑道安装在壳体的底板上,第二滑块在上竖直滑道上滑动,椭圆形凹槽滑道置于第二滑块的正上方;电加热套筒盖安装在电加热套上端,电加热套筒置于合成器底座上;合成反应釜置于电加热套筒内,且与电加热套筒通过下竖直滑道滑动配合;合成反应釜的下部设有反应釜底座,反应釜底座与合成器底座间安装有压缩弹簧;合成反应釜的上部设有合成反应釜盖;第三连杆穿过电加热套筒盖和壳体,其上端连接第二滑块,其下端连接合成反应釜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穿过电加热套筒盖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如此设置,防止热量外溢,保证给热环境稳定,加热温度不损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电机为调速电机。如此设置,可通过电机转速控制混合速率。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滑块带动相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椭圆形凹槽滑道做圆周运动,由于椭圆半径时刻在变化,从而带动第二滑块、第三连杆、合成反应釜盖及反应釜上下运动,达到使合成分子筛的原料混合均匀,实现分子筛动态合成。电加热套筒可实现合成过程温度精准控制。另外,可以通过电机转速控制混合速率。晶化合成后可打开加热套筒盖,实现加料,取出合成产物及反应釜的清洗。更具体地:1、合成釜与加热套筒滑道式设计,滑动平稳。2、本装置适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者只需设定好反应时间及温度转速即可,可实现晶化反应全程无人值守。3、由于转动系统上下运动使得水热反应釜中的介质得到充分的混匀,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充分彻底,比单纯的静态效果更好,分子筛产品重复性好。4、该反应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体积小,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申请文件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包括转动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转动系统包括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第三连杆8、合成反应釜盖11、合成反应釜14、下竖直滑道12、反应釜底座15、压缩弹簧16、合成器底座17和壳体20;加热系统电加热套筒13;所述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均置于壳体20内;所述第一滑块1与第一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铆钉4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铆钉41与第二滑块7连接;第一铆钉4在椭圆形凹槽滑道2内做圆周运动;上竖直滑道6安装在壳体20的底板上,第二滑块7在上竖直滑道6上滑动,椭圆形凹槽滑道2置于第二滑块7的正上方;电加热套筒盖10安装在电加热套筒13上端,电加热套筒13置于合成器底座17上;合成反应釜14置于电加热套筒13内,且与电加热套筒13通过下竖直滑道12滑动配合;合成反应釜14的下部设有反应釜底座15,反应釜底座15与合成器底座17间安装有压缩弹簧16;合成反应釜的上部设有合成反应釜盖11;第三连杆8穿过电加热套筒盖10和壳体20,其上端连接第二滑块7,其下端连接合成反应釜盖11。更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杆8穿过电加热套筒盖10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9。如此设置,防止热量外溢,保证给热环境稳定,加热温度不损失。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块1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电机为调速电机。如此设置,可通过电机转速控制混合速率。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电机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开关、显示仪表、指示灯,报警灯,其中显示仪表包括温度显示器、温度调节按钮,转速显示器,转速调节按钮。温度恒温数显表显示,使用者可根据反应实验所需温度自行设定。电机转速可根据实验需要任意调整,并且具有断电恢复功能,在外电源突然失电又重新来电后,设备可自动按原设定程序恢复运行;此外,控制参数有异常,会启动报警器,发出响声。虽然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转动系统包括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第三连杆(8)、合成反应釜盖(11)、合成反应釜(14)、下竖直滑道(12)、反应釜底座(15)、压缩弹簧(16)、合成器底座(17)和壳体(20);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套筒(13);所述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均置于壳体(20)内;所述第一滑块(1)与第一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铆钉(4)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铆钉(41)与第二滑块(7)连接;第一铆钉(4)在椭圆形凹槽滑道(2)内做圆周运动;上竖直滑道(6)安装在壳体(20)的底板上,第二滑块(7)在上竖直滑道(6)上滑动,椭圆形凹槽滑道(2)置于第二滑块(7)的正上方;电加热套筒盖(10)安装在电加热套筒(13)上端,电加热套筒(13)置于合成器底座(17)上;合成反应釜(14)置于电加热套筒(13)内,且与电加热套筒(13)通过下竖直滑道(12)滑动配合;合成反应釜(14)的下部设有反应釜底座(15),反应釜底座(15)与合成器底座(17)间安装有压缩弹簧(16);合成反应釜的上部设有合成反应釜盖(11);第三连杆(8)穿过电加热套筒盖(10)和壳体(20),其上端连接第二滑块(7),其下端连接合成反应釜盖(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子筛动态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转动系统包括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第三连杆(8)、合成反应釜盖(11)、合成反应釜(14)、下竖直滑道(12)、反应釜底座(15)、压缩弹簧(16)、合成器底座(17)和壳体(20);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套筒(13);所述第一滑块(1)、椭圆形凹槽滑道(2)、第一连杆(3)、铆钉(4)、第二连杆(5)、上竖直滑道(6)、第二滑块(7)均置于壳体(20)内;所述第一滑块(1)与第一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铆钉(4)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铆钉(41)与第二滑块(7)连接;第一铆钉(4)在椭圆形凹槽滑道(2)内做圆周运动;上竖直滑道(6)安装在壳体(20)的底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佳刘伟王欣郭广亮苏小红范超周闯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