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44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固定折边和第二固定折边,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固定折边前后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车辆的纵梁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设置在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两个第一固定折边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定位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空滤器是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装置,一般布置在前舱,而前舱的零部件较多且线束凌乱,因此空滤器安装支架应尽量满足拆卸方便,从而不妨碍其它前舱零件的布置,传统空滤器安装支架为整体件,且直接焊接在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拆卸不方便,且不利于其他前舱零件的布置,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固定折边,所述第一固定折边前后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车辆的纵梁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所述第二固定折边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折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两个第一固定折边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折边和第二固定折边,实现安装支架与前纵梁的固定连接,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空滤器的安装和拆卸。在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沿设置有翻边。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周沿包括:前沿、后沿、外侧沿和内侧沿,所述前沿、所述内侧沿、所述后沿、所述外侧沿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形的外周沿,所述外侧沿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沿的宽度,所述前沿和所述后沿之间的间距按照从所述外侧沿向所述内侧沿的方向递减。优选地,所述外侧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内侧沿为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折边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沿和所述后沿上且邻近所述外侧沿。在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为矩形,所述第二固定折边从所述贯通孔的靠近所述内侧沿的短边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固定折边的自由端形成为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进行焊接固定的焊接面。优选地,所述固定折边通过对所述支架本体的贯通孔区域冲压形成。优选地,所述贯通孔的长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于所述长边且沿所述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四个且分别邻近所述贯通孔的四个角设置,其中两个安装孔位于一个加强筋的两端,另外两个安装孔位于另一个加强筋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靠近所述内侧沿的部分还设置有加强凹坑,所述加强凹坑的中心设置有减重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在前纵梁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100,支架本体1,前沿11,后沿12,外侧沿13,内侧沿14,贯通孔15,第一加强凹坑16,第二加强筋17,第二加强凹坑18,减重孔19,第一固定折边2,第二固定折边3,支撑面31,第一加强筋311,焊接面32,前纵梁4,翻边5,安装孔6,通孔7,车轮罩内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照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100。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第一固定折边2和第二固定折边3。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孔6,安装孔6用于安装空滤器。第一固定折边2前后间隔开地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且用于与车辆的前纵梁4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3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且用于与前纵梁4的内侧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两个第一固定折边2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100,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折边2和第二固定折边3,分别与前纵梁4的上表面和内侧面固定,实现安装支架100与前纵梁4的固定连接,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空滤器的安装和拆卸。如图1所示,前纵梁4具有“U”形截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纵梁4与车轮罩内板8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的外周沿包括:前沿11、后沿12、外侧沿13和内侧沿14,前沿11、内侧沿14、后沿12、外侧沿13首尾相连以形成大体环形的外周沿,外侧沿13的宽度大于内侧沿14的宽度,且外侧沿13平行于前后方向,内侧沿14为弧形,前沿11和后沿12之间的间距按照从外侧沿13向内侧沿14的方向递减,这样在保证安装支架100强度的条件下,可减轻安装支架100的质量。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的至少部分外周沿设置有翻边5,具体地,支架本体1的前沿11、后沿12和内侧沿14分别设有翻边5,翻边5从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垂直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设置翻边5可增加安装支架100的强度和刚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折边2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折边2分别设置在前沿11和后沿12上且邻近外侧沿13,具体地,两个第一固定折边2分别从前沿11上的翻边5和后沿12上的翻边5端部向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折边2与前纵梁4的上表面通过点焊固定,由此连接方便,固定牢靠。有利地,第一固定折边2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由此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贯通孔15,贯通孔15为矩形,第二固定折边3从贯通孔15的靠近内侧沿14的短边斜向下延伸,且第二固定折边3包括焊接面32和支撑面31,具体地,第二固定折边3的自由端形成焊接面32,焊接面32与前纵梁4的内侧面通过点焊进行固定,由此连接牢靠。优选地,支撑面31的一端与焊接面3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本体1连接,且支撑面31与前纵梁4内侧面之间形成一角度,这样起到支撑安装支架100的作用。进一步地,支撑面3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11,第一加强筋311沿支撑面31的长度方向分布,由此可增加支撑面31的强度。有利地,贯通孔15的四周设有第一加强凹坑16,第一加强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固定折边,所述第一固定折边前后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车辆的纵梁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所述第二固定折边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折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两个第一固定折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固定折边,所述第一固定折边前后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车辆的纵梁的上表面固定;第二固定折边,所述第二固定折边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折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两个第一固定折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沿设置有翻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周沿包括:前沿、后沿、外侧沿和内侧沿,所述前沿、所述内侧沿、所述后沿、所述外侧沿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形的外周沿,所述外侧沿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沿的宽度,所述前沿和所述后沿之间的间距按照从所述外侧沿向所述内侧沿的方向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沿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内侧沿为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