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8447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船体分为下船体、上船体及上层建筑三部分,其中,下船体划分为船尾总段和船首总段;2)在两艘驳船上分别制造船尾总段及船首总段;3)当船尾总段建成部分的长度与驳船长度相同时,驳船下潜并向船首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上浮托起船尾总段建成部分,继续建造直至完成;船首总段与船尾总段建造方式基本一致,区别在于驳船由船首向船尾方向平移;4)合拢船尾总段与船首总段;5)两艘驳船下潜撤出;6)在下船体上制造上船体和上层建筑;上述方法无需建造专用的船坞、船台,能够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周期,对于场地需求小,适应性强,且船体下水通过驳船下潜实现,不会对船体造成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采越来越丰富,各国对资源需求的逐渐加大以及各国贸易的愈加频繁,为节约成本,海上进行运输的船舶尺寸变的越来越大,而对于超大型船舶的建造,需要巨大的船坞、船台,而建造这些专用船坞、船台的投入成本高,建造周期长,占用场地大,且适应性差,利用率低。另外,超大型船舶的安全下水也是其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超大型船舶自身重量大,采用传统的下水方法不仅会破坏船坞地基,也会对船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这将对其服役寿命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超大型船舶的制造工艺,使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减小对于场地的需求,增强适应性,避免下水给船体带来的机械损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以达到使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减小对于场地的需求,增强适应性,避免下水给船体带来的机械损伤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船体按型深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划分为三部分:下船体、上船体及上层建筑,其中,所述下船体又按长度方向划分为船尾总段和船首总段;2)在第一驳船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尾到船首的方向将所述船尾总段的各分段拼接起来,在第二驳船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首到船尾的方向将所述船首总段的各分段拼接起来;3)当所述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驳船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一驳船下潜与所述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首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一驳船上浮,托起所述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尾总段直至完成;当所述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驳船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二驳船下潜与所述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尾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二驳船上浮,托起所述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首总段直至完成;4)将所述船尾总段与所述船首总段焊接合拢;5)所述第一驳船以及所述第二驳船下潜撤出,所述下船体漂浮于水面;6)在所述下船体上完成上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制造。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下船体的分段划分方法,包括:根据方程L=x+y1+y2计算每个驳船能够搭载的下船体分段的长度,其中,L为单个驳船上能够搭载的下船体分段总长度,x为驳船的长度,y1为外移分段露出驳船外的长度,即下船体分段外移距离,所述外移分段为所述步骤3)中驳船移动后位于驳船外的分段,y1根据所述外移分段的重量而定,以使所述外移分段不发生焊缝拉裂、变形,下船体分段不产生翘曲,y2为外凸分段的外凸距离且所述外凸分段的重心在垂直于驳船甲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驳船甲板上,所述外凸分段为下船体分段的最后一个拼接分段;根据y1和y2设计好外移分段以及外凸分段的尺寸,下船体分段的其余部分均等划分为若干个分段。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41)将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拖航至待合拢码头,调整所述第一驳船以及所述第二驳船与所述码头的相对位置,使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均平行于所述码头,且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在纵向上对齐;42)调节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的高度,使所述船首总段和所述船尾总段在垂直方向上对齐;43)利用所述第一驳船以及所述第二驳船上的四角塔楼上的绞车及缆绳实现所述第一驳船以及所述第二驳船的靠拢,并夹紧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间的浮式胎架以保持两艘驳船间的距离,留出焊接空隙,确保所述船首总段与所述船尾总段平行;44)在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的四角及中心垂直下锚,并拉紧锚链,限制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的纵向移动,实施所述船首总段与所述船尾总段的合拢。优选地,所述浮式胎架包括固定桁架、可调支撑及浮托,所述固定桁架与所述浮托固连,所述浮托能够通过调节其内部的压载水调节自身的高度。所述可调支撑安装在所述固定桁架上。优选地,所述步骤42)中,通过调节压仓物和压载水实现所述第一驳船以及所述第二驳船高度的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驳船与所述第二驳船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缆绳,且至少两条所述缆绳对称地分布在所述船首总段与所述船尾总段的上下两侧。优选地,所述船首总段靠近船尾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船尾总段靠近船首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配合件配合使所述船尾总段与所述船首总段对齐。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配合件中的一个为定位锥,另一个为具有能够与所述定位锥配合的配合孔的定位座。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船体按型深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划分为三部分:下船体、上船体及上层建筑,其中,下船体又按长度方向划分为船尾总段和船首总段;2)在第一驳船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尾到船首的方向将船尾总段的各分段拼接起来,在第二驳船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首到船尾的方向将船首总段的各分段拼接起来;3)当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第一驳船长度相同时,第一驳船下潜与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首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第一驳船上浮,托起船尾总段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船尾总段直至完成;当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第二驳船长度相同时,第二驳船下潜与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尾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第二驳船上浮,托起船首总段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船首总段直至完成;4)将船尾总段与船首总段焊接合拢;5)第一驳船以及第二驳船下潜撤出,下船体漂浮于水面;6)在下船体上完成上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制造;通过上述方法,在建造超大型船舶时,无需建造专用的船坞、船台,可在厂房中完成各分段的建造后,吊运到驳船上在海面上实现合拢,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对于场地的需求小,适应性强,且船体合拢完成后,通过驳船的下潜即可实现船体的下水,不会对船体造成机械损伤,从而保证船体的服役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长船体分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尾总段建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尾总段完成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首总段建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首总段完成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驳船系泊在码头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首总段与船尾总段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首总段与船尾总段对接时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首总段与船尾总段完成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式胎架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式胎架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以达到使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减小对于场地的需求,增强适应性,避免下水给船体带来的机械损伤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船体按型深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划分为三部分:下船体(1)、上船体(2)及上层建筑(3),其中,所述下船体(1)又按长度方向划分为船尾总段(11)和船首总段(12);2)在第一驳船(4)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尾到船首的方向将所述船尾总段(11)的各分段拼接起来,在第二驳船(5)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首到船尾的方向将所述船首总段(12)的各分段拼接起来;3)当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驳船(4)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一驳船(4)下潜与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首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一驳船(4)上浮,托起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尾总段(11)直至完成;当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驳船(5)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二驳船(5)下潜与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尾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二驳船(5)上浮,托起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首总段(12)直至完成;4)将所述船尾总段(11)与所述船首总段(12)焊接合拢;5)所述第一驳船(4)以及所述第二驳船(5)下潜撤出,所述下船体(1)漂浮于水面;6)在所述下船体(1)上完成上船体(2)和上层建筑(3)的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船体按型深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划分为三部分:下船体(1)、上船体(2)及上层建筑(3),其中,所述下船体(1)又按长度方向划分为船尾总段(11)和船首总段(12);2)在第一驳船(4)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尾到船首的方向将所述船尾总段(11)的各分段拼接起来,在第二驳船(5)甲板上按照对称原则由内到外从船首到船尾的方向将所述船首总段(12)的各分段拼接起来;3)当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驳船(4)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一驳船(4)下潜与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首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一驳船(4)上浮,托起所述船尾总段(11)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尾总段(11)直至完成;当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驳船(5)长度相同时,所述第二驳船(5)下潜与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分离并向船尾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所述第二驳船(5)上浮,托起所述船首总段(12)的完成部分,继续建造所述船首总段(12)直至完成;4)将所述船尾总段(11)与所述船首总段(12)焊接合拢;5)所述第一驳船(4)以及所述第二驳船(5)下潜撤出,所述下船体(1)漂浮于水面;6)在所述下船体(1)上完成上船体(2)和上层建筑(3)的制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下船体(1)的分段划分方法,包括:根据方程L=x+y1+y2计算每个驳船能够搭载的下船体(1)分段的长度,其中,L为单个驳船上能够搭载的下船体(1)分段总长度,x为驳船的长度,y1为外移分段露出驳船外的长度,即下船体(1)分段外移距离,所述外移分段为所述步骤3)中驳船移动后位于驳船外的分段,y1根据所述外移分段的重量而定,以使所述外移分段不发生焊缝拉裂、变形,下船体(1)分段不产生翘曲,y2为外凸分段的外凸距离且所述外凸分段的重心在垂直于驳船甲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驳船甲板上,所述外凸分段为下船体(1)分段的最后一个拼接分段;根据y1和y2设计好外移分段以及外凸分段的尺寸,下船体(1)分段的其余部分均等划分为若干个分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康卢轶黄志刚刘江文肖体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