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包括压载底座、桁架式承载柱和高度调节装置,桁架式承载柱竖直安装在压载底座上,高度调节装置设于桁架式承载柱顶端,桁架式承载柱包括中心立柱以及四根外部立柱,外部立柱设置于桁架式承载柱的外围四角,桁架式承载柱上沿高度方向横向设有若干层休息平台,中心立柱与外部立柱通过休息平台相连接,相邻外部立柱通过斜撑连接,休息平台与斜撑、外部立柱、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整体桁架式塔架结构,在塔架结构内设有登高直梯。将原先单一的支撑管改成支撑塔架,使得结构更加牢固稳定,登高直梯设于塔架的内部,确保人员上下安全,使船体分段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加设钢管支撑,降低设备消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船舶制造
,涉及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
技术介绍
大型船舶在船台建造过程中,对于船体线形变化较大的区域,为保证船体分段快速搭载定位,同时为防止船体分段搭载阶段倾覆以及受力不均产生结构塑性变形,需要在相应的船体外板位置加设多根钢管支撑于地面上。支撑管安装及拆除的过程需要高架车、工人及吊车的大量配合协调工作,当高架车数量不足时,需要大范围搭设钢管脚手架施工平台进行高空作业,这样不仅操作工艺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占用过多设备资源,而且这种支撑管搭设后不能移动,也不能调节作业高度,使用有局限性;且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单一支撑管的稳定度不够,施工人员爬梯子上下很不安全,会存在高空坠落的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了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工装,用于改善上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可靠的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载底座、桁架式承载柱和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桁架式承载柱竖直安装在压载底座上,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桁架式承载柱的顶端,桁架式承载柱包括一中心立柱以及四根外部立柱,外部立柱设置于桁架式承载柱的外围四角,桁架式承载柱上沿高度方向横向设有若干层休息平台,中心立柱与四根外部立柱通过休息平台相连接,相邻的外部立柱之间通过斜撑加强连接,休息平台与斜撑、外部立柱、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整体桁架式塔架结构,在塔架结构内设有用于作业人员上下的登高直梯。作为改进,所述压载底座是由底座底板、底座顶板、底座侧板、底座内部纵横向加强板组成,其中底座底板与船台面吻合,底座顶部呈水平状,在压载底座上设有存放有压载材料的箱体。作为改进,所述箱体是由由钢板焊接而成,压载材料为钢板块。作为改进,所述桁架式承载柱的上部设有四方形的作业平台,作业平台是由角钢及花钢板制成,焊接在桁架式承载柱的外部立柱的柱壁上,作业平台的底部与桁架式承载柱的柱壁之间设有平台斜撑,在作业平台上设有防护栏杆。作为改进,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为可调螺距千斤顶,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中心立柱的顶部。再改进,所述中心立柱为一钢管立柱,外部立柱为四根角钢立柱,斜撑采用角钢斜撑。再改进,所述休息平台为钢质平台,每间隔2~4米设置一层。再改进,所述登高直梯由钢管制作而成,登高直梯呈交错设置,每间隔200~400mm高度设置一档。进一步改进,所述桁架式承载柱的顶部柱壁侧面上设有吊耳。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耳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外部立柱的外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先单一的支撑管改进成支撑塔架,使得结构更加牢固稳定,登高直梯设于塔架的内部,设有多层休息平台,更益于确保人员上下的安全,消除高空坠落的隐患。本技术结构合理、稳定可靠,使得船体分段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加设钢管支撑,高度调节装置可根据船体搭载精度情况灵活调整位置,免除了船体外板钢管支撑位置高空作业时所需的高架车配合,减少了吊车占用时间,免除脚手架的搭设,降低了设备消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载底座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登高直梯的布置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作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包括压载底座1、桁架式承载柱2、作业平台5、登高直梯6和高度调节装置3,其中压载底座1设于底部,是整套装置降低重心及压载稳固用的部件,压载底座1底边也可与船台面的倾斜度相同,以保证压载底座1的顶端表面呈水平状态,既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竖直承载状态,同时保证了底边与船台面吻合,在压载底座1上设有放置压载材料的箱体11,箱体11由钢板焊接而成,形状可以是方形箱体,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压载材料为钢板块;桁架式承载柱2竖直安装在压载底座1上,高度调节装置3设置在桁架式承载柱2的顶端,桁架式承载柱2是本装置的主要承重部件,包括一中心立柱21以及四根外部立柱22,外部立柱22设置于桁架式承载柱2的外围四角,相邻的二个外部立柱22之间通过斜撑23加强连接,桁架式承载柱2上沿高度方向每间隔2~4米高度横向设有一层休息平台24,休息平台24为钢质平台,通过休息平台24把外部立柱22与中心立柱21连接起来形成水平方向的桁架,此结构形成了保证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刚性,休息平台24与斜撑23、外部立柱22、中心立柱21之间形成整体桁架式塔架结构,登高直梯6设置在塔架结构内,由钢管制作而成,登高直梯6呈交错设置,每间隔200~400mm高度设置一档,方便施工人员登高或者上、下平台,方便登高时休息,保障不致高空跌落地面;作业平台5呈四方形,设置在桁架式承载柱2的上部,作业平台5是由角钢及花钢板制成,焊接在桁架式承载柱2的外部立柱22的柱壁上,作业平台5的底部与桁架式承载柱2的柱壁之间设有平台斜撑52,在作业平台5上设有防护栏杆51,高度调节装置3设置在中心立柱21的顶部,高度调节装置3为可调螺距千斤顶,可根据船体8搭载工作需求现场调整摆放位置,施工人员站在作业平台5上能方便对可调螺距千斤顶进行高低调节作业,桁架式承载柱2的顶部柱壁侧面上设有吊耳7,吊耳7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外部立柱22的外侧壁上,使得本装置能用吊车方便稳定地整体移运。下面通过对本装置各部件的材料选择及具体参数对本技术作更为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所有零件材料均为钢质,材质等级Q235-A。如图4所示,压载底座1由底座底板、底座顶板、底座侧板、底座内部纵横向加强板组成,规格尺寸分别为:底座底板24mm厚×3000mm长×3000mm宽;底座顶板24mm厚×2972mm长×2972mm宽;底座侧板24mm厚;底座内部纵横向加强板20mm厚。其中,底座侧板取同船台一样的斜度1:20,使压载底座底板与船台面吻合,同时使底座顶板保持水平;压载底座1的箱体11内铺满废钢,废钢切成整齐的小块,摆放平整均匀、点焊固定,用于压载。如图1、图2所示,中心立柱21为一根钢管立柱,规格Ф426×12,呈竖直状设置于桁架式承载柱2的中心,作为支撑整套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载底座、桁架式承载柱和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桁架式承载柱竖直安装在压载底座上,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桁架式承载柱的顶端,桁架式承载柱包括一中心立柱以及四根外部立柱,外部立柱设置于桁架式承载柱的外围四角,桁架式承载柱上沿高度方向横向设有若干层休息平台,中心立柱与四根外部立柱通过休息平台相连接,相邻的外部立柱之间通过斜撑加强连接,休息平台与斜撑、外部立柱、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整体桁架式塔架结构,在塔架结构内设有用于作业人员上下的登高直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载底座、桁架式承载柱和
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桁架式承载柱竖直安装在压载底座上,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桁架式
承载柱的顶端,桁架式承载柱包括一中心立柱以及四根外部立柱,外部立柱设置于桁架
式承载柱的外围四角,桁架式承载柱上沿高度方向横向设有若干层休息平台,中心立柱
与四根外部立柱通过休息平台相连接,相邻的外部立柱之间通过斜撑加强连接,休息平
台与斜撑、外部立柱、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整体桁架式塔架结构,在塔架结构内设有用于
作业人员上下的登高直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底座
是由底座底板、底座顶板、底座侧板、底座内部纵横向加强板组成,其中底座底板与船
台面吻合,底座顶部呈水平状,在压载底座上设有存放有压载材料的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是由
由钢板焊接而成,压载材料为钢板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台搭载用船体支撑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式承
载柱的上部设有四方形的作业平台,作业平台是由角钢及花钢板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