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货车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426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货车斗,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四个底部方管、底部钢板(58)以及液压杆固定座,所述前部(1)包括三个前部方管、前部钢板(14),所述后侧部(2)包三个后部方管、第四后部方管(24)、后部钢板(25),所述右侧部(4)包括两个右侧部方管、右部钢板(43)、右部U型方管(44)、两个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右尾灯架(45),所述左侧部(3)包括两个左侧部方管、左部钢板(33)、左部U型方管(32)、两个左部L型支撑方管、左尾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性能好、坚固而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货车斗,属于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三轮车车斗包括车斗底部、前部、后侧部、左侧部、右侧部,这五个部件通过钢板冲压而成,同时在其背面增加加强筋已增强强度,但这种车斗虽然增加了加强筋,但是其结构性能差,不坚固,同时其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性能好、坚固而且安全性高的客货车斗。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货车斗,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58)以及液压杆固定座,所述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底部方管(53)、第二底部方管(52)、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底部支架,且所述底部钢板(58)设置于底部支架上;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且所述液压杆固定座位于底部支架前端部,而所述底部支架前端部设置有底部加固方管(59),所述加固方管(5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包括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二液压固定杆(56)以及第三液压固定杆(57),所述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5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56)上设置有液压杆固定片(561);所述前部(1)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14),所述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前部方管(13)围成前部支架,所述前部钢板(14)安装在前部支架上;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22)、第三后部方管(23)、第四后部方管(24)、后部钢板(25),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第三后部方管(23)、第二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2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后部支架,所述后部钢板(25)设置于矩形后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后部方管(23)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合页(26)转动连接;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右部钢板(43)、右部U型方管(44)、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右尾灯架(45),所述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三底部方管(53)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右部支架,所述右部钢板(43)设置于矩形右部支架上;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固定连接,且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之间的夹角在80-100度之间,同时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连接;所述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位于后侧部(2)一侧,而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位于前部(1)一侧;所述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设置有卡线片(46),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与右部U型方管(44)之间通过第一三角片(443)加固连接;所述右尾灯架(45)设置于右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同时所述后部支架上设置有右泥瓦固定板(47),所述右泥瓦固定板(47)位于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与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之间;所述左侧部(3)包括第一左侧部方管(31)、第二左侧部方管、左部钢板(33)、左部U型方管(32)、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左尾灯架,所述第三前部方管(13)、第一左侧部方管(31)、第二左侧部方管、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左部支架,所述左部钢板(33)设置于矩形左部支架上;所述左部U型方管(32)与第一左侧部方管(31)固定连接,且所述左部U型方管(33)与第一左侧部方管(31)之间的夹角在80-100度之间,同时所述左部U型方管(33)与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通过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连接;所述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位于后侧部(2)一侧,而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位于前部(1)一侧;所述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与左部U型方管之间通过第二三角片加固连接;所述左尾灯架设置于左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同时所述后部支架上设置有左泥瓦固定板,所述左泥瓦固定板位于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与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之间。优选的: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左部U型方管(33)与第一左侧部方管(31)之间的夹角为9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右侧部方管(42)上设置有右侧分体手扣(610),所述第二后部方管(22)上设置有右侧手扣挂片(611);所述右侧分体手扣(610)与右侧手扣挂片(611)相互配合将第二右侧部方管与第二后部方管(22)锁住;所述第二左侧部方管上设置有左侧分体手扣(620),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上设置有左侧手扣挂片(621);所述左侧分体手扣(620)与左侧手扣挂片(621)相互配合将第二左侧部方管与第一后部方管(21)锁住。进一步地:还包括护栏(7),所述护栏(7)上设置有四个连接柱,分别为第一连接柱(71)、第二连接柱(72)、第三连接柱(73)、第四连接柱(74);所述第一连接柱(71)通过第一螺栓组件与第二右侧部方管(4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72)通过第二螺栓组件与第二前部方管(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73)通过第三螺栓组件与第三前部方管(1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柱(74)通过第四螺栓组件与第二左侧部方管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客货车斗,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58)以及液压杆固定座,所述前部(1)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14),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货车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58)以及液压杆固定座,所述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底部方管(53)、第二底部方管(52)、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底部支架,且所述底部钢板(58)设置于底部支架上;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且所述液压杆固定座位于底部支架前端部,而所述底部支架前端部设置有底部加固方管(59),所述加固方管(5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包括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二液压固定杆(56)以及第三液压固定杆(57),所述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5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56)上设置有液压杆固定片(561);所述前部(1)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14),所述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前部方管(13)围成前部支架,所述前部钢板(14)安装在前部支架上;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22)、第三后部方管(23)、第四后部方管(24)、后部钢板(25),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第三后部方管(23)、第二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2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后部支架,所述后部钢板(25)设置于矩形后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后部方管(23)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合页(26)转动连接;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右部钢板(43)、右部U型方管(44)、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右尾灯架(45),所述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三底部方管(53)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右部支架,所述右部钢板(43)设置于矩形右部支架上;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固定连接,且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之间的夹角在80‑100度之间,同时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连接;所述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位于后侧部(2)一侧,而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位于前部(1)一侧;所述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与右部U型方管(44)之间通过第一三角片(443)加固连接;所述右尾灯架(45)设置于右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同时所述后部支架上设置有右泥瓦固定板(47),所述右泥瓦固定板(47)位于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与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之间;所述左侧部(3)包括第一左侧部方管(31)、第二左侧部方管、左部钢板(33)、左部U型方管(32)、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左尾灯架,所述第三前部方管(13)、第一左侧部方管(31)、第二左侧部方管、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左部支架,所述左部钢板(33)设置于矩形左部支架上;所述左部U型方管(32)与第一左侧部方管(31)固定连接,且所述左部U型方管(33)与第一左侧部方管(31)之间的夹角在80‑100度之间,同时所述左部U型方管(33)与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通过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连接;所述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位于后侧部(2)一侧,而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位于前部(1)一侧;所述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与左部U型方管之间通过第二三角片加固连接;所述左尾灯架设置于左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同时所述后部支架上设置有左泥瓦固定板,所述左泥瓦固定板位于第一左部L型支撑方管与第二左部L型支撑方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货车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
(3)、右侧部(4),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
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58)以及液压杆固定座,所
述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底部方管(53)、第二底部方管(52)、第四底部方管(54)
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底部支架,且所述底部钢板(58)设置于底部支架上;所述液压
杆固定座设置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且所述液压杆固定
座位于底部支架前端部,而所述底部支架前端部设置有底部加固方管(59),所述加
固方管(5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所
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包括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二液压固定杆(56)以及第三液
压固定杆(57),所述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各自的两端分
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56)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固定杆(55)、第三液压固定杆(5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
压固定杆(56)上设置有液压杆固定片(561);
所述前部(1)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
前部钢板(14),所述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底部方管(51)、
第三前部方管(13)围成前部支架,所述前部钢板(14)安装在前部支架上;
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22)、第三后部方管
(23)、第四后部方管(24)、后部钢板(25),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第三后部
方管(23)、第二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2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后部支架,
所述后部钢板(25)设置于矩形后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后部方管(23)与第二底部
方管(52)之间通过合页(26)转动连接;
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右部钢板
(43)、右部U型方管(44)、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
管(442)、右尾灯架(45),所述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
右侧部方管(42)、第三底部方管(53)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右部支架,所述右部钢板
(43)设置于矩形右部支架上;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
固定连接,且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之间的夹角在80-100
度之间,同时所述右部U型方管(44)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第一右部L
型支撑方管(441)、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连接;所述第一右部L型支撑方

\t管(441)位于后侧部(2)一侧,而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位于前部(1)
一侧;所述第二右部L型支撑方管(44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刘福权车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小刀电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